五十 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谢画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495

() 因这次是奉太后南巡,五日后康熙御舟行至清口,迎候仁宪皇太后。康熙与这位嫡母感情一直甚好,回来之后一直常伴太后左右,倒是没提前两日巡堤的事。

只是魏珠私底下向胤禛透露道:“万岁爷一到高家坝便亲自登堤丈量水位,又同于大人商谈了许久,其余的交代倒是没说什么。只是瞧着万岁爷的意思,回来迎了皇太后,还得再折回去。”

胤禛不动声色的取了个封包掖给魏珠手里,淡淡笑道:“有劳公公了,这些就请公公留着吃茶用。”

魏珠眉开眼笑的收了起来,嘴上却还客气着,“奴才哪儿敢要四爷的赏呢?只是若是不收倒显得奴才不识抬举了不是。”

胤禛微微一哂,“公公不必客气,日后还需公公多多费心才是。”

次日果真如魏珠所言,康熙下旨再次前往高家坝。胤禩想到那位小于成龙虽然近两年作为不高,却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最后死在了任上,便也觉得唏嘘不已,更是想去会会这位治河名臣。

如今已是三月,加上愈行愈往南方的缘故,船舱外虽谈不上风轻水暖,却也不似北方那样刀子似的凛冽。胤禩刚午歇了一会儿,精神大好,便索性上了甲板。

这会儿的日头不似晌午时候那样足的刺眼,风却是不小,扑面而来带着些潮湿味道,胤禩身上的素锦披风被吹得肆意飞扬,只是却不觉得寒凉。

只是刚往前走了几步,便瞧见迎面过来一人,长身玉立、剑眉星目,胤禩一见连忙笑着问安道:“见过大哥,大哥怎么也有兴致来着甲板上走走?”

胤褆同胤禩的关系这几年下来虽谈不上差,但也绝不似从前那般热络了,平时甚少来往。如今打了照面,胤褆还是要有几分大哥的模样的。他向胤禩点了点头道:“午膳用得多了些,随便走走罢了。八弟呢?”

“弟弟也是想着现在外头暖和了,便出来透透气。”

胤褆闻言点了点头,随口道:“既是这样,不如一同走着说说话。”

胤禩没想到胤褆竟能开口相邀,怔了一下便笑道:“大哥相邀,弟弟岂有不从的道理。”

两人慢慢的向前踱着,胤褆缓缓开口道:“这阵子你也忙得脱不开身,额娘总是念叨起你,若是得了空便去带了弘旺去额娘那儿看看。”

胤禩听他提起额娘二字,虽然明白胤褆所指是惠妃,心里却还是忍不住抽痛了一下,点头笑道:“说起来这阵子事情也确实多了些,等咱们回了宫,一定带上弘旺去陪伴额娘。”

无论胤褆与他是如何的渐行渐远,胤禩对这位养母始终都是很敬重的。惠妃是个聪慧贤德的女子,虽谈不上对胤禩视如己出,却也是悉心教养。而对良妃也是一贯亲热有加,并不像宫里旁人那般顶红踩白。康熙对惠妃虽谈不上有多大的圣眷恩宠,却也一直颇为礼遇。这其中有她身后庞大的纳兰氏族的缘故,有皇长子胤褆的缘故,但是必定也同惠妃本人脱不开关系。可见康熙虽宠爱宜妃那样伶俐的妃嫔,却也颇为喜欢惠妃的宁和端庄。

说到惠妃后两人的尴尬气氛明显缓了下来,胤褆这两年虽有诸多事情和胤禩生了口角,可毕竟有小时候的情分在。况且这些日子以来,看胤禩素日的行事,倒也并不像是一味帮着太子的模样,他和老四都像是袖手立于一旁冷眼观局的人。胤褆想到这些对胤禩也便不再那般淡漠,笑着说了两句闲话后,又问起了胤禩对这黄河水患的见解。

“大哥可是把我给难住了,我虽在工部当差,对治水却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罢了,懂得必定还不及大哥。”

胤褆听了却有几分不信,追问道:“你那日同李光地一块儿去的大堤,他就没说什么?”

胤禩何等剔透的心肠,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胤褆的意图,不过是为了要些说法和参谋,好在康熙跟前露脸。胤禩思及此,便微微一笑,温声道:“李大人的意思,是想变水患为水利。既是因水势汹涌而成水患,则应分流而疏,引河入田。只不过眼下也只能纸上谈兵,须得仔细丈量巡视之后方可做出决断来。”

胤褆听罢眉目一松,向胤禩笑了笑道:“原来如此,李大人不愧是朝廷重臣,果然颇有见解。这黄河水患积压多年,八弟既然在工部当差,这也是你应学的分内之务了。八弟一向得皇阿玛厚爱,可要多替皇阿玛分忧才好啊?”

胤禩见他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便也含了笑意道:“大哥被皇阿玛赞誉为‘千里驹’,说起才能品德,骁勇善战,兄弟里头哪个能比过大哥去呢?”

胤褆似乎对他这一番夸奖颇为受用,面上隐有几分得色,只是却又有些不甘的叹道:“若说得蒙皇阿玛厚爱的,非太子莫属了,兄弟中无人能出其右啊。”

胤禩见胤褆的眸中隐隐闪着几分不忿,可话中却又有着浓厚的希冀之情,胤禩不由暗暗的叹了口气,这位大哥一直都是野心勃勃,最后却早早的夺嫡落败,被圈禁至死。只不过,若是说起对那皇位的觊觎和对康熙独宠太子的不忿,上一世的自己只怕一点儿也不会亚于胤褆,甚至还要超出于他许多。

胤禩看着眼前的胤褆,现在他才二十七岁,目若朗星,神采飞扬,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更因着他皇长子的身份,多次出征屡立军功。明珠虽遭罢黜,也在平定噶尔丹后官复原职。胤褆对皇位心存觊觎倒也无可厚非,只是想到他日后的惨淡下场……

“皇阿玛的确是很疼爱太子的,太子,毕竟是不一样的。”胤禩轻笑着向胤褆说道,微微眯起的眼眸显得有几分高深莫测。

“太子么……”胤褆看了他两眼,玩味的笑了笑,“瞧瞧,这话是扯到哪儿来了,好端端的竟说起这个了。”

胤禩轻轻吁了口气,微笑道:“可不是,话说回来,前儿个听老九提起,大哥也同他那买卖上掺了一脚?以前倒没见大哥有这个意思。”

胤褆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倒也没什么,只不过是偶然知道了这个事儿,又是自家的兄弟,我入些股既能解了老九的困境,自个儿也能落下好处,何乐而不为呢?这人嘛,总是要有些真金白银握在手里头,心里才踏实的。八弟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胤禩原以为胤褆是别有用心,现在看他神情轻快,言谈自若,并不像扯谎的样子,不由暗忖自己多心,也微微笑道:“正如大哥所言呢。”

这一趟顺风顺水,眼瞅着次日清晨便可抵达高家坝,胤禩这晚同胤禛一并用过饭后,便同他说道:“明日到了坝上,皇阿玛定会再传召于成龙来议定治水的法子,四哥可有什么想法?”

胤禛闻言皱眉,“照着魏珠的话,皇阿玛已经先行丈量了这高家坝的水位,可见这黄河频频倒灌以致水患的根源是在水位上头。若是一味的治理下游,迟早要把治河推到绝路上。”

胤禩点了点头,伸手拿过茶壶为两人各填满了茶水,又指着杯底漂浮的绿叶道:“四哥说的甚是,其实你瞧,水位便如这杯中之水一般,若是下头囤积的茶叶多了,水自然就要向上浮起。我在工部查看往年文案时瞧了不少治水的法子,却往往都主张筑坝修堤,如此仅仅是治标,无法治本。”

胤禛听到这儿眸子一亮,看着杯盏中的茶叶,“若是要遏制水位上涨,便须先清理河底,疏通河道,水位若是低了,高涨上来的水自然就重返黄河。这法子十足的可行!”他说到后头更觉激动,话音中有难掩的笑意。

“四哥说的是,如此一来再行筑坝,就万无一失。”胤禩笑眯眯的喝了口茶,“皇阿玛明日若是问起,四哥便可献上此计了。”

胤禛闻言一怔,“你与其将这法子告诉我,为何不自己禀报皇阿玛呢?”

胤禩微微一笑,和煦动人,“四哥胸怀大志,我却是无所谋求,只愿能助四哥一臂之力即可。”这法子是上一世康熙亲自拟定的,而黄河水患也确实是因河下积沙过多所致,他现在告诉胤禛,也是想着那天胤褆询问自己的意图。

胤褆千方百计要得康熙欢心,不过,这样大好的一个机会何不留给胤禛呢。

胤禛闻言心中一荡,看向胤禩的目光有几分复杂。

胤禛从来都极清楚自己要的东西,认准了便一定要得到手。

对胤禩是,对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也是一样。

只是他却时常想起在宜城染病之时做的那个梦,梦里的自己对胤禩似乎深恶痛绝,而胤禩也是恨毒了自己。

胤禛每每想到这个梦,想到梦里那个胤禩骨瘦如柴的身躯,想到他那怨毒的眼神,便觉得心里一阵抽疼。

自古天家无亲情,胤禛自小就深知这个道理,若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他定能杀伐果决毫不留情。可若对手是胤禩呢?若真的有朝一日,自己要同胤禩去争夺那把椅子,自己又当如何?

胤禩见他盯着自己久久不语,有些不好意思的侧过脸去咳了两声,“四哥不说话,别是嫌我多事了?”

胤禛轻轻叹了口气,伸出手紧紧的握住胤禩的,声音低沉而不失温和,“你这样为打算,我很高兴。”

若是有一日你真想要那把椅子,只怕我一定赢不过你,因为对着你,我根本狠不下心去。

次日到了高家坝之后,康熙带人又巡视了一圈过后,将几位年长的阿哥和于成龙等人招至一处,询问众人的看法。

胤褆一向是当仁不让的头一个开口,向康熙陈述了几条治河之法,建议先行筑坝,稳住水势之后再向一旁分源引流。康熙听罢只是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喜怒,转头又瞧向其他人。

胤祉说了几句,意思同胤褆的差不了太多,康熙仍是不作表态。胤禛见状拱手上前,说黄河水患是因水位高涨引起,若要褪下水位,需先清通河道,深疏河底,待水位褪下之后再行筑坝。

胤禛此言一出,康熙的脸色起了些变化,又命胤禛详细说了说,而后颇为欣慰的笑道:“朕以前倒是没看出来,你在治河上还有这样活络的心思。你说的这法子不错,倒不妨一试。”

于成龙已是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乍一听胤禛说出了这么一个新鲜的法子,想着事情已到了这步田地,便应声附和道:“微臣也觉得,四贝勒说的法子尽可以一试。若是河底真有淤积的沙石泥土,皆时大开水坝便可一冲而散。”

康熙当下便下了旨意,要于成龙按着胤禛所言先将河身疏浚。胤禛面上虽分毫不露喜色,但瞧着他在一旁袖手而立的模样,胤褆与胤祉便觉得心里跟吞了个苍蝇一样别扭。

只是胤禛却无心去打量他们,与胤禩私下换了个眼色,见了他唇边的浅浅笑意,胤禛心里倒觉得比得了康熙的夸赞还要再欢愉上几分。

在此处逗留了两日之后,康熙便再次下令启程。经高邮、扬州、苏州、杭州,于杭州检阅驻军之后便自杭州而返,过苏州至江宁。待众人到达江宁府时,已是四月初十。

胤禩记得,康熙这次在江宁府停了不少时日,一是为了亲自拜祭明太祖陵,二便是因为这江宁府织造魏东亭乃是康熙自小的伴读,康熙对他是情谊大过君臣。到了江宁之后,正是魏东亭接驾。

作者有话要说:表示八爷开始护短了嘛~

你们都不猜猜的~~~>< 伦家在文案上都挂了,有部分是参考《康熙王朝》嘛。。。

魏东亭是以曹寅为原型的虚构人物,曹寅字楝亭,以魏代曹。

曹寅这个人,我不是很喜欢,爱搞排场,在任上留下巨大亏空……好虽然他是传说中曹雪芹先生的爷爷,康大爷也待见他,可是这个结局实在是……

但是在看康熙王朝的时候……我对魏东亭和康熙之间浓厚的的J氛围萌到了……

而且这个人清廉刚正,忠君爱国……嗷嗷嗷嗷 多好的孩子啊!

于是就在文里把曹寅这个人物以魏东亭取代,考据党就不要拍我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