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动,不过是在等,等我的主动。他的耐心,或者说朝堂后宫这么多人的耐心,只怕也快到头了。我不想主动,所以我能做的,只有等待。
很快地,鱼姑姑带来了她们三位的处理意见。这份意见以淑妃为主――将孟瑶清以“多言”从秀女名册除名,杖刑三十,然后发给刑部定罪。
“刑部,她想得倒远!”
“淑妃娘娘此举,倒让人起疑。娘娘的旨意明明是平息谣言,她却要将事情闹大。这其中定有问题。”鱼姑姑道:“不如直接发入冷宫吧。”
“不妥。毕竟没有册封之前,还未算嫔妃,自然也不算犯了‘七出’,这‘多言’已经不妥,更别说发入冷宫。由来只有有罪嫔妃发入冷宫,却没有秀女发入冷宫的先例。”不过是背后嚼舌头,也不是什么大罪,不需要这么血腥,何况还要赔进一个花季少女的后半生。
“不如这样,杖刑三十未免太重,若真有不测,反倒有伤天和,也会冲了宝宝。就算是为宝宝积福,把她从秀女中除名,杖责十下,禁闭到流言平息之后再转为女官,二十二岁再放出去吧。毕竟是世家出身的小姐,不能转作宫女,转作女官还是可以的。好姑姑,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就按照我的意思,拟一个折子,送进龙泉宫。”
晚上皇帝大人来陪我用晚膳,对龙泉宫御前失仪事件只字未提,我也只装着不知道,先把今天的流言事件尽量简要地说了一遍,他皱了皱眉,可能因为我打着“为宝宝积福”的幌子,他终究也没有驳回。但是另一件事却不得不提了,就是关于颐馨进学的问题。
“皇上,颐馨公主下个月十七就满三岁了,她进学的事也该安排了。”
“这件事就让淑妃自己处理吧,弯弯,我知道你喜欢颐馨,但是你还怀着孩子,不要离她太近。”皇帝大人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
“淑妃是淑妃,颐馨是颐馨,何况不能混为一谈。教育皇家子女是我的责任。我如果不闻不问,反倒落了痕迹。”我说道:“宫中只有颐馨一个孩子,我想着这样不利于学习,所以已经和淑妃说过了,她会选两个世家女儿作为陪读。”
“这倒是个机会。”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公主的伴读,两个怎么能够!这件事我记下了。”
我也放下了筷子,他这句话说得大有深意。他看了我一眼,解释道:
“读书当然是人多些好。皇室里子孙也不少,三位兄长家里还有两位姐姐家中,应该也有需要进学的孩子,不妨都进宫来给颐馨做伴。还有各藩的子女――”皇帝大人的话戛然而止,我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颐馨进学,藩王子女陪读,这么好索要人质,试探各藩动向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妻子岂应关大计?可是所谓政治,从来都是以妻子儿女为牺牲品的。
“这件事就交给芳菲吧,你不要管。”他向碗中舀了一勺汤,放在我面前。我摸摸自己的肚子,这饭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了。
<center><h3>还君以明月txt</h3></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