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2 CHAPTER.03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763

() -奠基-

民国八年,1919年7月,因瘟疫而被拖延半年的马鞍山钢铁厂开始建设。从美国进口的设备陆续运到,大量美国钢铁公司的工程师也抵达开始协助建设。初步预计半年後试产,一年後达到规划中的第一阶段钢产量――每年100万吨钢、50万吨铁。预计四年後达到每年400万吨钢、150万吨铁的最终产量,预计最终将雇用训练工人4万名,包含工人家眷,将在马鞍山形成一个20万人以上的钢铁城镇。(自然还有其他种种交通、电力、加工、原料等相关配套产业,不必细表)

这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可是鼎鼎有名,就是卡内基钢铁公司。钢铁大王卡内基在1873年底与人合夥创办了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共有资本75万美元。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到1890年,他的公司钢产量已达32万吨,1900年达到300万吨,雇用工人2万人。作为对比,1890年美国全国的钢产量为435万吨,1900年达到1035万吨。也就是说,卡内基花了十年的时间让他的公司的全国占有率从7%一举提升到29%。1901年卡内基以2.3亿美元把他的公司卖给J.P.摩根,与联合钢铁公司合并组成现在的美国钢铁公司。而在1919年的今天,美国钢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其中近3000万吨是由美国钢铁公司生产。

除了马钢案外,正在进行的还有汉冶萍案。这汉冶萍公司的汉阳钢铁厂,目前年产钢近7万吨,占全国钢产量90%以上。但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积欠日本贷款达2000万银元,目前已受日本控制。陈天禾有的是钱,外加湖北已是他的地盘,故砸下三千万银元清偿了贷款并把公司收购了过来,然後请来美国钢铁公司的工程师评估准备扩厂生产。没想到美国工程师评估之後送来报告建议他直接废弃拆除汉阳钢铁厂,重头选址重头建设。他找来汉阳铁厂经理一问才知道原因。

原来这汉阳钢铁厂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设,当时湖北大冶发现铁矿,有人建议将钢铁厂建在大冶,张之洞说:「大冶太远,如果将工厂建在汉阳,我还能看到工厂的烟囱。」於是厂址选定在龟山下的水田中。而在那里,地势低洼且潮湿,建厂时,要先从垫高地基做起,共计填土九万余方,耗银三十余万两。汉阳钢铁厂的全部建厂经费为300万两,填土已经占去1/10。虽然张之洞的手头阔绰,对於用钱不太计较,但这笔账还是要算到工厂的生产成本里。与此同时,他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订购炼钢机器。英国梯特赛钢铁厂的厂主说,须将未来炼钢所用焦煤与铁矿砂的样品,寄至英国化验,视其品质,再决定炼钢炉的设计。薛福成拍电报给张之洞,张之洞说:「中国之大,何处无好煤好铁?只需照英国的式样采购就行。」於是,厂主依照英国所用的酸性炼钢炉,制造一座贝色麻炉,运到湖北。

然而在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炼钢法有两种:一是以酸性冶炼的贝色麻法,一是以硷性冶炼的马丁法。两种炼钢法的区别是,贝色麻法不能除去铁中的磷元素,因此,不宜用於含磷较多的铁矿;如果铁矿的磷较多,就应采用马丁法。而大冶铁矿的最大特点,恰恰就是矿砂中的磷元素较多。如果用马丁法冶炼,当然不成问题。但是汉阳钢铁厂的炼钢炉却是根据贝色麻法设计的,无法去除铁中的磷,所炼成的钢铁,容易脆裂折断。张之洞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以他粗率的做事气派,让英国厂商自行决定。而从英国订购的机器,1891年运到中国,1894年,汉阳钢铁厂的产品开始上市。当时进口的洋钢在上海的售价是每吨银三十余两,汉阳厂的钢只能卖每吨银23两,还乏人问津。

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是煤与铁,为了节约成本,办钢铁厂或以铁就煤,或选择煤铁二者的中点。由於汉阳钢铁厂选址错误,使工厂与铁矿和煤矿分别位於相隔遥远的三个地方,铁矿砂来自120公里外的大冶,每吨运费银元3角4分;焦煤来自开平煤矿,运到汉阳,每吨要卖银16两。把这些生产成本加起来,即使不包括员工薪金,已经超过产品的售价。到了1898年,汉阳钢铁厂累计亏损一百余万两。张之洞在建厂之初种下的先天性缺陷,无法补救,最终使他的一腔热忱都成了画饼。

总而言之,汉阳铁厂选址错误,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其炼钢炉的类型也不对,炼出的钢品质不佳。这两个根本性缺点使其产品售价将超过成本,必然亏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彻底废弃拆除,在大冶重起炉灶,重新选地购买高炉建立新的钢铁厂――这是美国钢铁公司资深工程师的报告结论。

陈天禾苦笑。这就是典型长官决定,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了。他记得在前世看过一篇评论,以国府接手汉阳铁厂十余年没有恢复汉阳铁厂产量来证明其**无能。然而照现在美国工程师的分析,真去恢复汉阳铁厂产量那才是**无能之举。就是後来**也没有恢复汉阳铁厂,而是在武昌新建武汉钢铁基地。当然,这只是单就这个个案而言。即使汉阳厂不该复产,没有尽力建立其他的钢铁来源,那就是国府的无能了。

他摇摇头,大笔一挥,决定了汉阳铁厂的命运。从此以後就没有汉阳铁厂,也没有汉冶萍公司了。只有大冶钢铁厂与冶萍公司。冶钢将以与马钢相同的规模兴建。因此这两个厂加起来就是一年後每年200万吨钢、100万吨铁,四年後达到每年总计800万吨钢、300万吨铁的产能了。至於所雇用的工人估计将达到8~10万,工人的训练自然也包含在合约之中。当然,树人基金会每年送到美国的近万名留学生也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美国政府与钢铁公司痛快的签下这个合约,以及这两个钢铁建设计画与进度如此之快,完全是拜欧战之赐。欧战时,欧洲各国的钢铁产业因战争备受破坏,加上协约国船只大量被U艇击沈(四年共击沈1320万吨),为了弥补可能的缺口(因急速扩产而从未出现过),美国开始拼命扩产钢铁与造船产业。整个欧战中,美国的钢铁产能增加率达到60%,这造成欧战结束後,一夜之间美国的钢铁与造船产业出现巨大产能过剩,造船与钢铁产业闲置率超过60%以上(战前美国钢铁产能就有不低的闲置率),造成巨大亏损。而被破坏的欧洲重建固然需要钢铁,但这需求远远比不上U艇鱼雷造成的缺口,连满足战前美国闲置产能都不够,因此陈天禾就乘虚而入与美国签下大笔合约。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与钢铁工业,实际上是透过将多余生产设备机具转卖给中国,来解决其产业闲置造成的损失。这种对美国钢铁产业的大量有偿转移,就是中国钢铁基地快速建设兴起的原因(大部份机具都是现成的,直接拆卸装运)。据估计,仅在这两个厂上,美国於四年间约转移了19%的钢铁产能至中国,约占其闲置产能的32%。当然,以後如果有机会的话,陈天禾不介意再多搬19%过来。他知道在1937~38年美国开始扩军前,这个方便的大门会始终存在。

作为比较,日本此时(1919)的钢产量是每年80万吨,而在陈天禾前世记忆中,日本在二战的钢铁产能扩张到极限也不超过800万吨。而欧战前俄国的钢铁总产量达到480万吨,可欧战还有随後革命与内战的破坏,让俄国工业实力大跌,工业产值只剩战前的12%左右,目前的钢产能只有区区的19万吨,铁产量12万吨,连日本也比不上。照陈天禾前世的记忆,要到1926年,苏联工业产值才能恢复到欧战前的水准。而在这之前同盟就会超过他们了。接下来只要稳步上升,就能保持优势。

这两个钢铁厂的购案总共花了陈天禾十亿美元。他手上当然没有十亿美元现金,可这种大型购案都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因此合约中是规定以十年时间还款,每年还1亿美元(已含利息)。而现在他的盘尼西林厂月产达20万剂,每剂卖到200美元的惊人价格,扣掉成本每月就有近4000万美元的进帐。也就是说,这两个钢铁购案的开销只是吃掉他每年约五分之一的药厂利润而已,更不要说他的药厂还可以继续扩产了。也就是说,这两个钢铁厂购案实际上也是陈天禾的私人产业,并且只是减少了他手上的流动资金,并未实际动用到他或是同盟的国库储备。

附带一提,等这两个钢铁基地全部建完,则以其计画的产量与目前钢价,每个厂每年约可有3,500万美元的纯利。如果完全用这钱来偿还贷款的话,那麽需要14年,算上4年建造时间内的部份产值,约需10年才能还完贷款。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两个钢厂可以说在未来10年内都是不能真正创造有效利润的,或者说利润钱都拿去填办厂费了(当然,10年以後就是暴利行业了)。若非如此,美国政府与公司也不会把它们卖给中国。但陈天禾建这两个厂,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建设。另外,等这两个厂完成,再等留学生回来,软体硬体都具备时,那麽就可以自行扩张规模甚至以此为基础建设新厂,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钢铁产业的依赖。这才是他最大的目的。毕竟他可是要四出侵略的大魔王,岂可让自己的基础工业一直控制在他国手里?

当然,日本方面对同盟这个举动施加了相当压力,因为这等於一下子剥夺了日本来自汉冶萍至少每年50万吨的铁矿石。但陈天禾连鸟都不鸟,他只是向美国方面一说,美国政府自然热心地自动出面帮他排除这种压力。原因很简单,在这两个购案里面美国钢铁公司至少获利一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背後就是摩根家族,他们控制民主党,而现在美国的威尔逊总统,不巧正是民主党人。另外当时日本把重点放在谋取西伯利亚上,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采取太过强硬的态度,以免触怒美国而影响日军在西伯利亚的行动。但无论如何,最後的结果就是陈天禾成功收回了汉冶萍公司权益。

有钱就是好啊。陈天禾心想

附带一提,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现任老板坎得勒有意将其公司出售,陈天禾经由情报部派到美国监视经济情报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下令天行者公司出面进行收购,後来以2700万美元的价格外加300万美元给州政府的政治献金,争赢出价2500万的亚特兰大财团的伍德鲁夫,将其买了下来。於是他又多了一个巨大的潜在财源。

※※※

民国八年,1919中,江南造船厂的秘密全封闭式船坞里,上海造船工人已经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建造自制的U艇,而上海兵工厂也开始建立鱼雷的生产线。

在陈天禾看来,这个计画其实只成功了一半。自己的潜艇生产线自然是要有的,这没话说。但更重要的是,他原本打算先在1918年初通过几次交易与德国政府和德国海军打好关系,然後趁之後公海舰队集体自沉的时候,用这个交情再加点钱拉一批船过来。水面战舰要拉过来当然是不可能的,绝对逃不过英国海军的封锁与追击。但是能潜水的U艇队却是有机会的,拉个几十艘过来,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相当的海域自保能力。他记得欧战中因为反潜技术不足,所以U艇损失远比二战小的多,战後有超过150艘U艇被协约国接收。如果自己能拉来其中1/3,就是一批不弱的战力。

是的,潜艇不足以争夺海权,只能破坏海权。但中国现在毫无海权可言,只要能破坏日本的海权就够了。而日本热衷大舰巨炮,看不起潜艇,也缺乏反潜能力。因此若能有一批潜艇,则对日本的威胁是很大的。至少可以让日本不会做出把战舰开到中国沿海岸轰这种事。当然,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干了,陈天禾也不介意将其击沉一艘两艘。

不幸的是,西班牙流感以及其後的同盟大封锁破坏了他的计画。发生了这种超级瘟疫,就算没有检疫封锁他也不敢把公海舰队的潜艇,主要是上面艇员拉过来。所以这个计画就放弃了。而既然没有拉来够多的U艇,就只剩自己造这条路了。

六艘攻击潜艇型号是TypeittelU,四艘巡洋运输潜艇则是TypeU151,两艘布雷潜艇型号TypeUE2,全部是远洋潜艇。陈天禾给定中文型号叫攻击潜艇一型,简称攻潜一型。另外两种自然就是巡潜一型与雷潜一型了。

TypeittelU是德国最成功,性能最好,建造最多的大型远洋潜艇。没话说,立马开工造十台当作练手。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这时中国造得出潜艇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要说只有千吨出头到几千吨的潜艇,现在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面,就有四艘万吨轮正在开工建造中。这是美国在欧战时的订货,四艘都是同一类型的远洋高速运输船,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空载4,750吨,满载排水量14,750吨,巡航速度10.5节。其中第一艘「官府号」预计将於於1920年6月份下水。这些船使用的引擎,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则都是由上海兵工厂(原名江南制造局)制造,而且订单和制造都是在陈天禾砸钱扩厂之前接的。

美国方面为这四条船付出的钱是1800万银元,即单价225万美元。而江南造船厂预估获利是200万银元,也就是说他们的单艘制造成本只有200万美元,剩下的25万美元是纯利,约12.5%左右。但是陈天禾知道,这是他们最後一批获得的外国订单了。欧战已经结束,需求大幅降低,美国又有大批战时急造商船剩余。以後这江南造船厂只能靠自己下的订单了。

依照江南造船厂的几个老技师讲,他们虽然是造不出目前洋人的无畏舰,但其实是有能力建造定远、镇远那种等级的铁甲舰(前无畏舰)的(不过主炮需要进口)。但是当初李鸿章李大人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单子就让德国拿去了。那些老人有些遗憾地提到,李大人这麽主张,其一是因江南造船厂建造这种铁甲舰的成本确实比外国高的多,原因就是国内主要军舰钢板来源的汉阳铁厂的装甲钢品质极差,价格又居高不下,而采用进口洋钢自然不能与洋人在自己国内造舰竞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买船的话李大人可以收回扣――定远镇远造价170万两白银,而据说李大人和他的手下每条船的回扣达到30万两。若非如此,能让江南造船靠造这批船发展起来,现在应该也可以造无畏舰了。

陈天禾安慰这几位唏嘘不已的老人,告诉他们马钢与冶钢已经在建设,明年就能投产,以後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他大拍胸膊说自己是不收回扣的,一定爱用国货,一定尽量帮他们作技转建造。几位老人在感激之余,又似笑非笑地问道:「陈大人富甲天下,怕是看不上这点钱?」这让陈天禾尴尬不已,因答案确实如此。老人又问他说是否需要扩厂建造无畏舰的船台以作准备?陈天禾考虑了半晌,终於还是道:「无畏舰就算了,太费钱了,又不划算,以後我们还是专心造平顶船。」老人追问平顶船是什麽,陈天禾则笑答以後便知分晓。

民国七年中,江南造船厂获得陈天禾投入的大批资金,开始扩厂并且建造了几个万吨级全覆式船坞,周围有重兵把守。也就是说这是要拿来造军舰的。现在他的潜艇就在里面建造。此外,他还投资兴建了镇江造船厂、安庆造船厂和武汉造船厂。管理人员都是从江南造船厂分流出去的,同样有几个万吨级的隐蔽船坞。因为这江南造船厂虽又大又好,但面对的威胁太大,就算在上海与长江口建造炮台,可如果英国人日本人夜间让战舰全速闯入炮轰的话,那还是挡不住的。毕竟造船厂、船坞都是固定目标,很难逃过炮轰。而镇江、安庆、武汉在内河,安全都有保障。虽然都有水深限制不能造大船,但他又不玩大舰巨炮,他玩潜艇海。

说回潜艇,虽然攻潜一型开始建造,但也只是建来练手,兼且训练海军的。另外两种他是不打算造的,或者说他对其并不满意。甚至连攻击潜艇他也不是很满意,只不过眼前就这些货,迁就一下尽快形成战力也就罢了。幸好眼前他有大批德国工程师可供驱使。

这一大批从德国跋涉远来的潜艇设计师、建造工程师是新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德国被禁止拥有潜艇,他们立刻就失业了。这时陈天禾派人到德国与德国政府及军部交涉,以「《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潜艇,但并未规定德国不能在国外替外国人设计与建造潜艇,这可以保留德国的军工实力。」这个理由,从德国挖来大批军工人才。不只潜艇工程师,造舰工程师、飞机工程师、坦克工程师、步枪火炮工程师等等,应有尽有,各种类型一个不少。

於是他请德国工程师帮他设计新的运输潜艇。原本的德国TypeU151型就是水下巡洋/运输船。该型船的Deutschland号在1917年首次执行任务就航行了7600海里,从美国装载了782吨货物回德国,而其满载水下排水量只有2272吨,但有卸货不易等种种缺点。经陈天禾要求,德国人新设计的潜艇的满载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但是运输能力仍然维持在800吨。多出来的体积重量用来搭载较大的引擎、燃油、电池与相关设施。艇身较粗,将艇首鱼**加到6管,携带鱼雷维持18枚,取消舰面火炮,指挥塔前移,使用更大比例的电池容量与更大马力的柴油机与电动机,让水面速度提?至15kt,水下则增加到10kt。最大的差异是,它艇身货仓段在艇背上有油压开启的货仓门,可於潜艇浮上水面时开启(水下不行),里面是长宽高各8x4x4米的128立方米货物仓,总共有4个这样的货物舱段。这样的设计是如果货仓空间全部进水,那充满水的货仓就只有512吨,还没有超过潜艇的负荷力,不致於让潜艇沉没。而在每两个货仓中间还有一个平常收纳在艇身中的可起吊30吨货物的升降式起重机,可以在缺乏设备的港口或是海面上自力起吊货物。当然,这样设计的艇背就小小突起长方一块,有点像前世苏联的Delta级SSBN。

陈天禾设计这样的潜艇是为了进行以後的走私活动。简单来说,既然要走私,就不可能在具有良好设施的大港进行,因此自带起重机是必要的。另外既然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那麽能快速开关的货仓也就是必要的了。他打算以後用这种潜艇走私武器到南洋、印度乃至於爱尔兰等地去支持当地的反抗运动。

当然,表面上不能和德国人说这船造来为的是要走私,还需要用其他的名目来遮掩。因此他的货仓除了单放货物外,在设计中是可以放入各种货柜,除货物柜外还可有柴油柜与淡水柜、电池柜,鱼雷柜,水雷柜、食物冷藏柜等,货仓预先设好管线可以入电出电与抽水抽油,也可以用油管替友舰给油,或者用吊车帮友舰补充食物与鱼雷。

简单来说,这就是模组化潜水补给舰的概念。这当然是陈天禾提出来的。德国人在研究过後非常欣赏这个概念,甚至告诉他,如果想要的话可以放进作成货柜形状的炮台举升起来发射(德国人总是先考虑武器)。以这潜艇的排水量大约可以撑住120mm口径的火炮发射造成的侧摇,也许还有机会用到150mm炮。当然,陈天禾并没有告诉德国人,他以後还打算做出火箭柜、飞弹柜,浮起来打开发射,这就成了弹道飞弹潜艇了。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这条潜艇的鱼雷装填时间很短。德国的潜艇传统是使用全人工装填鱼雷,以致於光是再装填一枚鱼雷就需要30分钟以上。陈天禾记得前世中这种情况还延续到二战,直到电动潜艇XXI出现才改善。这种没效率的方式陈天禾自然不会留着,於是新潜艇在鱼雷舱中加了小型液压起重机与吊架,鱼雷再装填的速度缩短到3~5分钟。另外,攻潜一型自然也加装上了类似的系统。又,因为采取分段建造再组装的方式,因此一条潜艇三个月就可建造完毕,可以迅速量产。

德国人给他的估计是这潜艇有许多新的概念与新配置,整个设计、计算与优化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也就是大约1920年中可以定型并开始建造。陈天禾接受了这个时间,并且派了许多工程师去一起工作以学习计算与设计潜艇的方法。以後如果要改进或是作新型设计的话自然就是自己来了。

目前这种设计的潜艇定名为巡潜二型。而在它造出来之前,陈天禾就只能用效能比较差的巡潜一型来进行训练以及走私行动了。

※※※

民国八年,1919年中,日本组建关东军,驻屯旅顺、大连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底,陈天禾派出他的士官团执行了一次精心策划的作战。话题要从去年初从德国买回来的齐柏林飞艇设计图说起。

陈天禾要来这东西最初确实只是打算拿来运输用的。氢气飞艇实在太过脆弱,不适合作战。但是用来运输的话还是很不错的。这LZ104型是目前德国最大的飞艇,气囊容积达接近七万立方米,可用载重为23.5吨。

要了解飞艇载重,就要先了解飞艇本身的原理。飞艇作为一种比空气轻的飞行器,完全是靠氢气与空气的密度差距造成的浮力来飞行。而空气密度是越高越低的。也就是说,要能飞的越高,那麽载重就越低。如果低飞的话,载重就很大。德国用飞艇来攻击英国,因为需要飞到飞机与高射炮不可及的高空,一般是三千到五千米,像是LZ104这麽大的飞艇,还要加装多具自卫机枪,高空出入能载的炸弹也就只剩下六吨左右。但如果降低到2000~1000米,甚至500米,那麽载重就极高。譬如在保持500米的高度下,LZ104型飞艇的最高可用载重/举升能力能达到52.1吨。不过这次计画的运输任务,一般飞行高度为1000米,最高约在1500~1800米左右,因此可用载重大约是25~30吨左右。

陈天禾让人大举开工同时建造,总共造了50艘这样的飞艇,然後花了半年时间四处飞行训练,并在江苏平原、长江流域上执行快速货运任务。偶尔也侵入北方南方执行一些侦查与地图测绘任务。另外,他从士官团中挑出3000人,进行伞降训练,索降突击训练等等。

是的,陈天禾打算进行一次空中突击作战。但目标不是北京,也不是广州。那毫无意义。要打这两个地方,让护**推进就好了。出动士官团突击没有多大必要,同时有点损失就会划不来。

民国八年,1919年中,空军飞行员驾着飞艇进行了几次长程侦查任务,顺便熟悉地形与航线。他们飞到了中俄边界。

在这里说明一下计画背景。1914年欧战爆发後,俄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到1915年,德军已逼近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为安全起见,沙皇下令将国家黄金储备转移到後方。结果约有近600吨金条和金币被运到了喀山。1918年初,白军军官佩特罗夫率军突袭喀山,夺取了黄金,最後转交给了白军首领高尔察克。1919年11月14日,红军攻占鄂木斯克,但据记载红军在城内只找到了几吨黄金。其余的黄金被带走了。高尔察克和佩特罗夫乘火车逃往伊尔库茨克,列车上还装着63箱共583吨的黄金。列车刚到伊尔库茨克,高尔察克就被当地红军活捉(另一说是到乌丁斯克後被法军与捷克军拦截),佩特罗夫和列车侥幸逃了出来,但是黄金有一半被拦路的哥萨克黑吃黑分去了。佩特罗夫的黄金列车最後逃到满州里,被日本军队劫走。日本得到消息,还出动攻击哥萨克,抢回了所有黄金。但是这些黄金却没有被交给日本政府,而是被日军军官私吞了。战後其中一位日本军官靠着这些黄金成为日本最大党的领袖,还要竞选首相。後来日本有人揭发这件事,结果调查此事的检察官神秘地遇刺身亡,案件不了了之。

陈天禾在前世中偶尔看到过这段简介,当时当作趣闻看看也就算了。可现在,583吨黄金就在眼前,彷佛伸手可得,谁能坐得住?况且现在各国都限制黄金出境。国际市场上黄金很难买到,除非是用一些特殊货品。虽然盘尼西林也算特殊产品,但无论哪国都不会放任黄金大批流出。因此也就只能小批量取得,必须用很长的时间慢慢累积。偏偏黄金这东西作为货币准备,虽然只是放在库房里不直接用,但有他没他就有差别。

当然,若光只这些黄金,也许陈天禾咬咬牙也就忍住了,毕竟目前金价不高,一盎司是21美元,583吨不过约4.3亿美元而已,差不多就是他的盘尼西林厂目前的一年利润。但是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问题。美英法日现在正在干涉俄国红白内战。陈天禾从记忆中得知,白军首领高尔察克被逮捕处死後,美英法三国就放弃撤退了,而日本也只多撑了三年。就算是为了能让俄国内战延长,哪怕是多拖一年也好,救下高尔察克也是有必要的。虽然不知道黄金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但是高尔察克确实是在这段时间内被俘处死,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还有第三点,现在日本之所以放缓在中国的侵略脚步,正是因为他们的大量军队与财政预算都用在西伯利亚。而他们陷在那里越久,自己的发展与准备时间也就越多。因此无论如何,都要让俄国红白内战继续进行,打的越久越好。於是就有了这次作战。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底,3000名士官团战士从南京以北的一个机场分乘上50条飞艇,上载有大批军火药品一起出发。这里距伊尔库斯克直线距离约2500km,中间绕点路避开一些城市重点就是3000km,约是3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11月1日,士官团抵达伊尔库斯克西北约200km处,与事先潜伏到该地的情报部特勤人员接头,占领旁边的一个小车站并清除周围人员,然後在西伯利亚铁路旁的森林里埋伏下来。11月8日,收到潜伏在鄂木斯克的人员发来的电报,称见到高尔察克携大批木箱上车。11月10日,黄金列车按照预定时间抵达这个车站。这部列车原本计画是不停车直接过站的,但士官团对这一套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於是几个鹅卵石被放在铁轨上,为了保险还另外卸了几根道钉,最後列车翻覆,一阵交火过後,高尔察克和佩特罗夫被俘。

士官团将高尔察克、佩特罗夫和其他残存白俄士兵全部捆了起来,蒙上眼睛,每人再赏闻一些乙醚,最後发出烟火信号。随即埋伏在铁路沿线,每隔十公里一名的情报员引发炸药把铁路炸断,再发出烟火信号通知下一位。不到五分钟,从这个车站向西北与东南各100km的铁路就彻底柔肠寸断。这样伊尔库斯克的部队,或是从鄂木斯克来的追兵就必须下车走路近100km,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因此不用担心他们会过来搅局。当然四条腿的哥萨克会是个问题,但是士官团已在事先构筑的阵地布置好机枪和定向雷,这可以拖延不少时间。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看到烟火信号的飞艇过来了。四条飞艇架上机枪,停在500米高度居高临下监视周围,士官团中分出两千人,花了半天的时间把63个木箱用吊车绞盘与钢索慢慢拉到32条飞艇上去,然後把俘虏一个一个放在吊篮中拉到另外几艘飞艇上去,最後收拾阵地,取回布置的机枪与定向雷,带同伤亡者一起从吊篮搭上飞艇後离开。从开第一枪到全员离开,中间仅仅花不到五小个时,其间没有碰到其他的敌人。

载满黄金的飞艇以及支援的飞艇总共45艘直接南下飞返基地,当然中间会经过一个一个的检查点,地上有情报部的行动人员提供导航支援。其余5艘载着高尔察克等人东行,最後把他放们在赤塔以东20km的铁路旁的一个事先选好的隐蔽点,这里有先前飞艇卸下的大量军火物资(多半是金陵厂、汉阳厂与上海厂造的仿1903、机枪与手榴弹等,还有几万剂盘尼西林)――这些当然不值4.3亿美元,只不过值大约四千万美元而已。最後一名士官在高尔察克的口袋里放下一件事物就离开了。

半小时後高尔察克等人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想起伏击他的人全部一身黑衣,黑布包头,甚至连手都戴上手套,战斗时又不说话,纯以手势交谈,完全看不出身份。他看了看眼前堆积如山的军火物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掏出了里面的东西,发现是一张纸条。他将其念了出来:「兹收到高尔察克阁下价值430百万美元的黄金,付给军火物资一千吨。」

11月13至14日,飞艇抵达南京机场开始卸下黄金。一路上气候甚佳,没有风暴,只有二条飞艇在途中因为气囊泄漏而迫降,上面的黄金与乘员也都全部由後补支援的飞艇重新搭载继续前进了。说起来,除了被击中起火燃烧或是意外爆炸,飞艇故障迫降其实是比飞机安全的。飞机一旦故障,通常就会像石头一样以很快的速度落地,对上面的乘客很危险。但是飞艇漏气的话就只是缓缓下降而已,因此乘客可以从容逃生。

本次作战中的成本是,为了作战而建造的50条飞艇,每条造价50万美元共约2500万美元,加上「卖给」高尔察克的四千万美元的军火,还有发给所有参加人员的任务奖金400万美元(每人2500银元,约为士官3年左右的薪水与加给),共计6900万美元。收入则是黄金583吨,价值4.3亿美元,约有6.23倍的投资报酬比。整个任务从初期计画、准备到执行长达一年半之久。在一旁观看卸货的陈天禾松了一口气,心想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就敢上断头台,现在这可是623%的利润,够上两次断头台的了。幸好赌赢了。南无阿弥陀佛,观音保佑,真主至大,阿门。

而那些飞艇并没有因此而废弃,而是继续使用到寿命到达或是战损、意外损毁为止。这一方面是为了收回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保护这个秘密本身。再说飞艇虽然对英美列强无效,可中国的军阀都无力对抗飞艇空袭,因此以後拿来打统一战争也是不错的。至於後来越用越觉得好用,开始加大投资大力使用飞艇,那就是後话了。

当然,这批黄金并不只有帐面上的价值而已。陈天禾知道,未来十几年的这段时间银价因为欧战结束、经济大恐慌与美国实施白银政策的关系,是相当不稳定的。而中国以银本位的银两银元,很容易受到影响。既然现在有了这批黄金,刚好可以用来进行废两改元的货币改革。

民国九年,1920年1月1日,以陈天禾、张謇与江浙财团多人联名开办的南京银行挂牌成立。陈天禾以600多吨(含江浙财团原库存与用盘尼西林从美国换来的)黄金,发行新的纸币与硬币,称为华元(HY),初期共发行30亿元,与美元的兑换率是2:1,也就是和原本的银元是1:1兑换。并宣告五年後同盟范围停止流通银元,全部改用华元。自此中国货币制度从银本位制转换至金本位制。几年後南京银行又改成中央银行。附带一提,同年的美国黄金储备量大约是3400吨左右。

80多年後,这次作战的经过被拍成电影《黄金大劫案》,颇为卖座。自然在其中计画立案被描述成一个月前临时起意而执行的。

※※※

民国八年,1919中,结束了大战的英国终於有了余力,於是准备开始遏制中国,或者说遏制陈天禾与同盟的扩张。英国开始与欧美各国谈判,打算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这个想法得到欧洲各国支持,却在美国面前碰了壁。不要说此时因为中国的开放,美国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挤占英国份额,未来五年内又有每年超过3亿美元的采购订单,使陈天禾广泛得到美国财团的支持,现在的美国可是超越并取代德国(目前大批失业德国工程师到中国讨生活,但是德国本身的军火出口已经停顿)、日本与英国,成为中国地一大武器提供者,其中拥有极高利益,自然不会像另一世那样的响应英国而断了自己的财源。

再者,就算真的被禁运,经由过去两年中从美国、德国高价采购转移的兵工机具扩张的几大兵工厂,已经让陈天禾足以打完统一战争了。此外,英国也实在缺乏藉口:现在的中国虽然分成三大块,却不像历史上那样各地有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而是处於一个局势虽然紧张,却相对稳定的情况。英国自然也就没了阻止战争与提倡人权之类的藉口。陈天禾更是紧急派人到欧美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大肆投书进行公关,登报指责英国在阿富汗对当地人进行侵略屠杀,实再没有理由来说要对华武器禁运什麽的,以确保自己於道义上的制高点,并确保美国国会这最後一道防线。

经由几个月的谘商讨论,英国的对中国武器禁运提议不了了之。美**火商继续大卖军火,特别是大卖一战时大量扩张,现在却闲置下来的兵工机具给中国。

自然,对於英国这种不友善的举动,睚呲必报的陈天禾可不会就此轻轻放过,有仇不报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再说你英国现在正在侵略阿富汗,派出大兵正在与阿富汗人打仗,竟然好意思来指手画脚说要对华武器禁运以维护东亚和平?在确定英国的提议被美国政府否决以後,他让海军组成一个特务小组,用刚买来的巡潜一型运载数百吨的枪械武器前往阿富汗提供反抗军支援,同时又让戴笠派派出一个小组进入印度,准备在印度给英国佬一点颜色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