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4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25

() 就在张州长带着全州人民奔小康的时候,在张州长长大的地方,当时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中心,中原大地,战火早已经燃烧了好几年,而且,不但没有熄灭,反而有更加加剧之势。

前面说过,张轨同志一出洛阳,没多久他的老首长就被赵王司马伦搞下了台,虽然晋惠帝同志平日里基本不做什么正事,纯粹一个摆设,可是赵王司马伦不地道,借着干掉贾南风的机会,又顺势在洛阳来了次大清洗,像张华这样的老干部都被一网打尽,随即,赵王伦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大侄子,皇帝这么辛苦,还危险,叔叔为你好,还是我来替你当。

这样就乱套了,司马伦怎么能这么不讲究呐,废了本家大侄子,不对,按辈分自己都是人家爷爷了(司马伦为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是司马炎的父亲,为司马懿次子,大家看看这个辈分确实有点乱)。然后自己当了皇帝。

之前说了,各地封王们个个有兵有权的,个别封在关键地区,比如幽州,关中的,还能得到鲜卑,羌人的少数民族雇佣军的支持,司马衷确实当皇帝不太称职,不过好歹人家是先皇之子,有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当然,他也没这个能力犯错),说废就废,就算废了,下一任领导也不搞民主选举,竟然是一言堂,爷爷废了孙子,这还像话吗?

当然不像话,很快,驻军许昌的齐王司马?便起兵勤王(当然,勤的是晋惠帝司马衷),随即,洛阳禁军指挥官王舆也是起兵反正(当初您干嘛去了),一干人等又把傻皇帝司马衷迎了回来,重新上位,至于罪大恶极的反革命首犯司马伦,念在宗亲份上,直接赐死。

其实这些本来都不关凉州什么事,反正打来打去也翻不了天,毕竟是内战,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打到最后肯定还是司马家的人上台,更何况眼下诸位王爷们想清楚了一点,这个傻皇帝司马衷还真是不能动,谁动了谁就是逆贼,道义上就站不住了,结果,司马衷同志在这个混乱中竟然还能继续活的好好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张轨同志作为一个勤政有为的官员,当然是看不下去这群当权派这样祸害国家,只是自己人微言轻,让大家别打了之类的基本没有用,不过,强烈的责任心还是驱使着他做些什么,刚好,有了一个机会。

前面说了齐王同志成了反正的功臣,当然要享受功臣的待遇,生活方式极度腐化,关键是和之前的赵王伦同志一样,开始觉得自己才是天下老大,开始搞一言堂。

历史无数次证明了一点,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既然齐王同志不民主,搞独裁,就要让他下台,很快,长沙王司马?搞定了不民主的齐王,自己搞起了独裁。

西晋的历史到了这里几乎成了一出闹剧,是个王爷都想要去京师当把皇帝瘾,掌权者换的如同台上唱戏的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既然长沙王也不民主,那么就要让他下台,很快,成都王,河间王起兵。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和张轨同志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河间王司马?有一个比较给力的部下,都督张方,张方同志打仗,特别是打内战是把好手,同样,抢劫打劫的什么也是行家里手,打下洛阳,大肆掠夺,造成洛阳市民死伤万人。

这些张轨看不过去了,战争应该是军人之间的事,为何要拿百姓出气,而且竟然还是对自己的首都,国家中最富裕,最繁华,最优美的城市,这其实我们民族的悲哀,当无数次历史文化的名城消失不见的时候,罪魁祸首竟然是我们这些后世子孙。

看不下去的张州长决定发兵护民,一定要严惩凶手,毕竟那里是自己生活了多年的第二故乡,发兵没问题,只不过,人数上有些问题。

凉州出兵三千,我们做个对比,当时张方同志手下有七万人。

若是这三千兵士都是在那个时代已经登上战争舞台并且纵横无敌的甲骑具装倒还好说(甲骑具装,装备了玄甲,即给战马使用的马甲重甲骑兵,不要羡慕欧洲的重骑兵,当他们的老祖宗还不知道该怎么兴建城郭的时候,华夏先祖就已经开始这么奢侈的玩起重骑兵了)

只是凉州根本没那么多重骑兵,有也不敢派(别忘了还有鲜卑人,羌人,氐人)。

于是这三千援军基本变为了打酱油的角色,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张州长在逐步让凉州走上正轨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还处于战火之中的中原百姓,而就从这三千凉州儿郎开始,一批有一批的凉州子弟走上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很快,他们的敌人将不再是和自己同文同种的汉人,而是更加凶狠的匈奴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