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么想法,报名到厂子里打工做事的人不少。近两百亩的香菇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
大棚香菇生产,每年有九到十个月的生产期。杨易的思路是先给群众做个示范,当示范基地的香菇成功了,群众们看到希望了,有了兴趣,再把香菇生产分散到各个农户,由他们各自进行生产,厂里派出专家对他们技术指导,统一收购。
前些年的那一次失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凡是政府要你弄的,你千万不能弄。”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需有一个成功的范例,从思想上彻底的改变他们的看法。
而大山村则直接由各农户进行生产。杨易从中选了二十户进行示范,每户种植一亩一万棒。
大山村的人信任杨易和龙雯静,思想容易做得通。杨易是大山村的女婿,又给他们出资开路、修球场、建水坝、通水渠,而龙雯静更是他们村里的姑娘,自然不会骗他们。
更何况水泥钢架大棚是由畅园绿色食品厂出资修建,他们只负责提供原料和生产管理。
龙伯开始也持有怀疑的态度,杨易和龙雯静投入好几百万,要是亏了怎么办,以前可是有车前之鉴的。
杨易和龙雯静却不这么想。厂子赚钱不多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要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走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路子。
几个月后两百亩的示范大棚的第一批香菇出棚了。
一朵朵硕大的香菇,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每一亩大棚可生产一万棒的香菇,两百亩就是两百万棒。采栽香菇的妇女们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烘干车间,更是热火朝天。
萧娅彤一早就利用她的关系网联系了省城和邻市的大型超市和蔬菜集散地。那些老板看到曲江乡的香菇个大品优,包装精美,连连打电话要他们定购送货。
一时供不应求。
一季下来,畅园绿色食品厂净赚了一百万。
而大山村的香菇种植户们更是乐开了花,不用外出打工,每户的纯利都在一万元以上。一万元对一些人来说,那没有什么,但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户,那是解决了大问题了,可以解决了全家里过上好日子。
曲江乡的群众眼睛亮了起来,特别是看到大山村那些菇农实实在在的赚到了钱,让他们心动了。
李凡蔚书记心里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在全乡上下大力的进行宣传发动,把香菇生产作为曲江乡的一个特色产业来抓。
一时之间,全乡香菇种植面积达到了四百万棒。再加上省农科院的专家又引来几种市场需求量大的菇类,曲江乡的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飞跃发展。
曲江乡香菇产业的成功引起来小小的哄动。
各个乡的书记乡长,纷纷带队前来参观考察学习,想要畅园食品厂在他们乡建立基地。
这天,杨易和畅园绿色食品厂的厂长邹金荣刚从八冲村回到曲江政府,方小楠告诉杨易说龙雯静到曲江来找他,没见到他便走了。
杨易心想,龙雯静到乡里来找他,应该给他打电话呀,忙拿出手机一看,原来是手机没电了,已经自动关了机。
回到房里换上电池,杨易拨通了龙雯静的电话,问她有什么事。
龙雯静今天去了一趟大山村给家里送了一些东西,又到青石坳电站那里看了一下,顺便想到乡政府看看杨易,谁知杨易到别的村去了。
杨易见龙雯静没什么别的急事,便跟她聊诉了一下相思之苦,说这个周末一定上去陪她。
组织部门忙忙禄禄了近两个月后,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申传壁部长最后审阅了一遍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下午的时候,“五人小组”会议已经酝酿过了这个方案。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组成的五人小组定下了的事,基本上是成了形的,明天的常委会就没什么悬念了。当然,一些常委多少会提出一点意见,那也是很正常的。
换届的时候,是要动一大批的人的。有些乡镇的干部因家庭原因想进城,有些干部想从县城里调到乡下,任上一两届书记乡镇长,以此为跳板,乘上升迁的快车道。
而一些乡镇的党委书记却时时刻刻的盯着某个局的局长位置,算计着那个局长什么时候到点。
前一段时间书记、县长、组织部长等县领导那是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常委会在第二天八点钟如期举行。
乡镇班子换届已经沸沸扬扬闹腾了这么久,常委会都期盼已久,都想早点看看方案是个怎么样的,自己所推荐的人选在不在里面。
县委书记郑学基见各个常委都到齐了,便示意开会。
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把任免方案分发到各个常委的手上时,各人迫不及待的拿起来看,想找一找自己所推荐或打过招呼的人是否在名单之上。
郑学基先说了一些中央省市的换届精神,以及方案如何形成等话,便让组织部部申传璧宣读了任免方案。
申传璧早有准备,一行一字的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声音激荡回扬。
因涉及到两百多人的任免方案,申传璧足足念了二十多分钟,中间还停下来喝了几口茶水润润喉咙。
待申传璧念将完毕,整个常委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郑学基知道大家在等着他发话,便说道:“刚才申部长宣读了方案,各位常委们对这个方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发表。”
会场没人说话,移挪屁*股椅子摩擦地板发出的声音虽小,却成了唯一的响声。
申传璧抬眼看了看各位常委,见各人的表情不一,心里暗暗着急。
书记县长还是那一付不惊不咋的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那份城府申传璧自愧不如。
“那我们还按以往的贯例吧。”郑学基眼睛看向了坐在最远处的统战部长孙钢,说道,“孙部长,还是你先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