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第二百八十八章苦闷时分
报社主编的出尔反尔,让曝光事件急转直下:
之前号召大家学习的优秀稿件,一下子成为了思想改造不彻底的罪证;
优秀记者,转眼间变成了虚假新闻制造者;
正当不过的舆论监督,成为了向新政权开火的工具
。。。
主编谈话以后,梁亮和田韵陷入了万分痛苦之中。
田韵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从金陵大学毕业后来到临江报社工作,在采访部期间,与梁亮共同合作了很多有影响的好稿。
一方面,她对梁亮广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由衷地欣赏。
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侨子弟的梁亮,能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参加南下三大队,满腔热情投入祖国的建设,十分钦佩。
共同的志趣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慢慢走到了一起。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
报社的一个冷冰冰的决定,刹那间把两个充满新闻热情的年轻记者打入了地狱。
“深刻检查,认真反思。”
“对**的干部采写这样的稿件,到底有何居心?”
“检查一日不通过,一日不安排工作。”
报社的编委会上,本来和颜悦色的王主编带领几位悍将,轮番上阵进行批评。
更让梁亮想不通的是,他们竟然对自己投笔从戎,回国工作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苦闷之极
梁亮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思来想去,回想着问题的症结,部门的同事悄悄来看望被他赶走,田韵敲着门窗他装作没听见。
张青山的违法乱纪,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他还专门拿着信给了王主编,王主编细细看好久信,同意他对举报信进行核实,并努力写出有份量的报道。
根据举报信留下的地址,他和田韵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当事人,普天建筑公司的刘鹏。
面对记者的到来,刘鹏十分激动,他把自己如何参与滨江公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几次三番地被张青山变相索贿、讨要钱物的经过一一道了出来。
原来,滨江公路,是临江解放后军管会实施的一项大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在临江港与市区之间建设一条直达的高等级公路,以更好地为东南第一港口提供良好的配套,为临江的航运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之前,从港口到市区,只有一条十分狭小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过往行人和车辆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张青山作为和平区建设组负责人,从工程一开始就牢牢地把公路建设的各项大权抓在手里。
梁亮和田韵在接下来的几天采访中,还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全长八公里的一条道路,工程量不算很大,按照惯例,由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承建即可,但是出人意料的,短短一条路,竟被张青山一分为的稿件后,十分高兴,经过策划和反复研究,最终选择了二版头条这么一个曝光新闻最合适的位置。
八公里公路,五个建设商;
八公里公路个关系户;
八公里公路,劣质材料在欢歌;
八公里公路,人民群众的心在滴血;
开篇就是这几句,让人震撼无比,忍不住往下看。
整篇稿件,用一组组数据,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反映了滨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怪现状,矛头直指整条公路的管理者。
。。。。。。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王主编为何从一开始的大加赞赏到后来的翻脸不认人,难道真的是自己的采访出现失误,被坏人利用?
刘鹏对自己的一切陈述,那些提供出来的各种证据难道都是编造的吗?
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们的误解,万分痛苦的梁亮反复回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对于报社王主编的突然反水,从大力支持到大棒子猛打,个中原因不要说缺乏社会经验的梁亮和田韵,就是长期与国民党军统中统、与汪伪走狗、与日本情报机关斗智斗勇的密战高手乔向文,也无法洞察。
在听到许一梅说起的一刹那,乔向文的心猛地抽了一下。
如果说,对于《八公里之外》这篇稿件的内容真伪,他还不甚明了,但是,对于梁亮,对于这个在北平解放的雄壮号角中,远离父母毅然归国参加**的小伙子,他怎能不相信?
那封言辞恳切的请求信,那段军事训练的刻苦认真,那双明亮热烈的眼睛,那张写满阳光的笑脸。
梁亮不是一个甘心认输的年轻人。
在反复查看了自己的采访笔记,回顾了那些天的采访过程后,他做出了一件谁都想不到的举动。
这个举动,比他当初的稿件更具有爆炸性
第二百八十八章苦闷时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