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 谋划
作者:绿林草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00

王伦已经安排下人手去找石炭矿去了。\\

他记得教科书上说得清清楚楚,高炉炼铁,是要用焦炭、石灰石、铁矿的。一旦找到了煤矿,他还可以尝试制作焦炭,这个过程生产出来的煤焦油,应该还可以用来做火油的替代品。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还有一件要事,便是棉布了——或者说吉贝布。

他记得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除了蒸汽机,还有珍妮纺纱机,而且这东西好像只是把原本的纺纱机放倒就可以了。

那天他拽着侯健试了试,纱锭直立起来果然还可以继续运作,而且侯健也是个聪明人,猛然间就醒悟,如果几个纱锭都竖起来,用一个纺轮带动,应该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布来,这效率可是远胜以往。

用了没有十来天,这东西就做出来了——当然不能外传,侯健把东西藏了起来,只等秋天一百顷地的棉花摘了,到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了。扈成也被王伦放了出去经商,隐了姓名籍贯,去东京开绸缎庄,不过店里的几个伙计,都是时迁挑拣出来的,都是打探情报的一等一的好手。

这也是为了日后倾销棉布做准备。

至于焦炭的事情,王伦也跟朱武和许贯忠他们商量了,日后打下徐州来,一定要做个实验,怎么也得把焦炭给弄出来,否则只是用普通的煤来冶铁的话,里面的杂质太多了,打造农具倒是绰绰有余了,但是做兵器的话,还得继续锤炼。

眨眼就是开了春,王伦在家养得有些惫懒了,猛然间想起万一手下士兵也惫懒了,那就不得了了,于是赶紧把朱武和许贯忠两个找来,准备让士兵们活动活动筋骨。*

“哥哥,确定要在春日动刀兵?”朱武好悬差点没笑出来,王伦今天这是怎么了,春天开战,历来都没有这么个说法。

别的不说,冬雪初化,须城的街道上都是烂泥,更何况是攻城野战时的田地?肯定一脚踩下去都是腥臭的烂泥,要把靴子拔出来都要费好大的紧,这么糟糕的天气要想攻城,还不是让人家守城的尽管在城上乱射么?反正城下攻城的士兵都陷在泥坑里动弹不得。

“说来作战,春天都是烂泥,冬天是严寒,夏日是酷暑,还真是只有秋日合适。”王伦笑呵呵着说,仿佛早就猜到朱武要说这个了,说着端起了茶杯看着朱武和许贯忠。

“春日开战,只可智取,不可强攻。”许贯忠看着王伦,他手里的茶杯中的茶水把他脸上的自信映照的一清二楚,瞧见王伦这么自信,许贯忠也猜测王伦弄不好早就想攻城略地了。

“攻城倒是麻烦,只是几处乡镇,先拿下来再说。”王伦放下茶杯,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说道:“从平阴往东,一路打到界首镇,则东平府北有济水、东有岱山(泰山)、汶水以为屏障,西有黄河天险赖为仰仗;从巨野、中都攻任城,那么兖州州治瑕县便可在望;南下攻金乡县,则可以蔺水设防线。咱们的领地可就是固若金汤了。”

“界首镇倒是好说,可是任城、金乡可是济州四县中的最后两个,哥哥也说了,如今气候,不适合攻城。”朱武凝眉说道:“难不成,围城?效仿阳谷旧事?”

在他看来,王伦的打算,也就是逼着金乡、任城的两个知县能像是阳谷知县那样知趣,直接开城投降了。不过一旦打下这两县一乡,王伦可就占了整个的东平府和济州了,还有濮州也只剩临濮、雷泽,以及治所甄城三县了。

“金乡和任城的情报,两位军师看过没?”县治内的事情,多是朱贵来操办的,前段日子他兄弟笑面虎朱富也上山了,兄弟二人在附近州县人脉多,而且跟官府也有交道,甚至有些胥吏跟他熟的不得了。

“金乡县知县石俊,任城县知县李冈。前者贪财好利,倒是可取。只是那个李冈,不是个肯轻易就范的人。”朱武说了声。

“是了,金乡易取,左右不过几百个土兵、弓手罢了,就是这,还是兵籍册上用来糊弄鬼的,少说也有半数让石俊吃了空饷;倒是任城知县李冈,还有他手下县尉都不是简单人,就算是强攻,也得费些心思。”许贯忠补充了句。

其实王伦自己的打算就是恐吓恐吓外加金银财帛,逼得石俊投降,只是李冈那边不好办。甚至他还在怀疑,这个李冈是不是史书上的名将李纲因为犯了什么避讳改的名呢!

许贯忠看王伦还没说话,笑着问了句:“寨主怕是早有打算了?”

“正是!”王伦拍拍手说道,把计划一并说了出来:“就如此行事。对了,兵员补充的怎样了?”

“踏白军、游亦军、选锋军、策先锋军、陷阵军、跳荡军六支步军都有三厢士卒了,马军的背嵬军、选锋军因为战马不足,故而还是两厢并未扩充;水军的天一厢,冬日战船都没打造,也只是两厢,孟康那边说是到了夏天,扩到三厢也不是问题。”

“嗯,这便好了,等到打下金乡、任城、界首镇之后,推行‘将兵法’。”王伦笑着说道。

梁山的军制,跟大宋的一样。

因为大宋的天子从太祖时就开始吸取唐末武将拥兵自立的经验教训,处处要制约武臣,故而兵将从来都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各个军、厢、营的指挥是实际领兵者,但是打仗时没有发言权;朝中的武臣是武臣,打仗是他们领兵,但是他们实际却不领兵。

宋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跟这也有莫大的关系,故而王伦早就想改了。

如今他背后有一册书写得清清楚楚:

游亦军:军都指挥使林冲,副都指挥使孙立、黄信。

踏白军:军都指挥使武松,副都指挥使栾廷玉、穆弘。

催锋军:军都指挥使鲁智深,副都指挥使杨志、李应。

策先锋军:军都指挥使董平,副都指挥使解珍、解宝。

陷阵军:军都指挥使呼延灼,副都指挥使刘唐、郝思文。

跳荡军:军都指挥使秦明,副都指挥使花荣、宣赞。

背嵬军:军都指挥使石宝,副都指挥使徐宁、韩韬。

选锋军:军都指挥使关胜,副都指挥使史进、彭玘。

只是各厢的厢都指挥使还没选出来,故而还有好多人闲着,等到日后在扩军的时候——那册子上还有一支番号为执锐军的马军还没成立呢,再安排职位,但是总之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宋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