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众人的信心
作者:魂断本能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62

……

宝玉见此,正要搭话,一边的薛蟠忙抢道:“正是,正是,凌波仙子,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宝玉,我的亲表兄弟,你那日提起的几首诗句都是他写的呢。”

凌波仙子对着薛蟠回眸一笑,又淡淡的对宝玉道:“刚才听闻公子与宇文公子约集群贤,以文会友,不知可有此事?”

宝玉含笑道:“正有此事,仙子可有请教?”

凌波仙子笑道:“不敢当,只是妾身也曾领教过宇文公子的诗才,宇文公子才华横溢,虽不说是京都第一,但倘若他自称第二,第一却是没人敢争的。”

冯紫英等人听了,猛吸一口冷气,他们知道,凌波仙子能如此评价宇文涛,那宇文涛也就绝对名不虚传了,倘若如此,宝玉这回可是栽大了。冯紫英等人不觉望向宝玉,心下里暗暗为他忧心。

薛蟠却丝毫不知,依然对宝玉信心十足,大笑道:“仙子多虑了,我兄弟是什么人呐,衔玉而生,天生奇才,那日冯兄弟他们都还称我兄弟为天下第一才子呢,天下第一才子,要击败那宇文涛,还不是小菜一碟么!”

说的宝玉都不觉羞红了脸,看着薛蟠都恨不得找一个缝隙给钻进去,没得脸丢了。

冯紫英与卫若兰俩人面面相觑,他们可不像薛蟠这般乐观,他们那日夸赞宝玉为天下第一才子,也只不过是客套话而已,其实并不觉的宝玉真的才高八斗,是天下第一的才子。

哪知,凌波仙子听闻薛蟠这般一说,不觉望向冯紫英、卫若兰俩人,似乎想验证薛蟠所说的话儿。

冯紫英见凌波仙子望着他,颇感尴尬笑道:“那日我等见宝兄弟出口成诗,比曹子建七步成诗也不差几分,所以方才这般说的。”

凌波仙子颇为诧异的望向宝玉,俄而回首含笑道:“不知贾公子那日所作何诗?”

宝玉笑道:“只不过是雕虫小技,难入仙子法眼,不敢献丑。”

凌波仙子见宝玉如此,淡然一笑,也不勉强,反倒是那薛蟠听见宝玉如此说,他反而不肯罢休,忽而大声道: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句背诵的断断续续,声音更是难听的要命。不过,冯紫英、卫若兰、宝玉乃至凌波仙子,深知薛蟠为人,忽然听到薛蟠竟然背出了一首诗,大为惊奇,对于薛蟠的声音反而没了计较,只是心头诧异不止。

原来这薛蟠虽呆,但心思并不傻,那日听闻冯紫英、卫若兰俩人对于宝玉这首诗评价如此之高,竟想要记下来,好改日大出风头。今日忽见宝玉不说,凌波仙子在席,他当然不能错失了这么个大献殷勤的好机会,这方才得意洋洋的马马虎虎背出了那日的这首诗。

薛蟠见众人特别是凌波仙子这么惊奇的瞧着他,心内得意万分,话语也不觉多了起来。笑道:

“仙子,怎么着,这首诗可入你法眼?”

凌波仙子微微点头,道:“此诗通俗易懂,只是有点狂了,难道这是贾公子所作么?”

众人点点头,薛蟠急道:“正是,正是我兄弟所作,那日我还亲口听他吟咏出来的呢。”

凌波仙子微微蹙眉,并不搭话,只是凝视着宝玉,俄而方才笑道:“此诗虽狂,但也足见公子胸襟、志气。公子年纪虽小,诗虽狂,但为人却很内敛,深沉,这般想来,公子与宇文涛比诗也早已成竹在胸了,看来是妾身多虑了。”

说的宝玉怎一个‘⊙﹏⊙

汗’字了得,他原本是没文化,方才与冯紫英、卫若兰、薛蟠三人吟诵出了这首诗,哪里有什么胸襟、志气的?。当然,倘若一定要说宝玉有志气的话,那也不能说不对。宝玉的志气正是——后*宫佳丽三千,你能说他没志气么,人家历代皇帝也不过如此了。可是,倘若这个豪情壮志被凌波仙子知道,宝玉都难以想象这个大美人要作何感想了。

听闻凌波仙子如此说,在席的冯紫英、卫若兰俩人也暗暗松了口气,对于宝玉信心大增。

冯紫英举杯笑道:“仙子既如此说了,想必宝兄弟到时候定能旗开得胜,击败宇文涛,一举扬名。来,咱们先敬仙子一杯!”说着卫若兰、薛蟠等一众人等都举起了酒杯,干杯示意。

宝玉举起了酒杯,一脸鄙视的望着冯紫英,心内暗骂这厮原来也与薛蟠是一路人,见色忘义的家伙。

此后,因为有凌波仙子在席,冯紫英、卫若兰、薛蟠三人格外欢快,话语特别的多,酒也不免一杯一杯复一杯,宝玉见此,知道没好事儿,与凌波仙子眉来眼去,点头示意,不久寻了个间隙,一闪溜人了。他才不想留下来拖着三个拖油瓶家去,那日薛蟠一个人也够他好受了一顿。

……

宝玉在长安街带着两个小厮双瑞、双寿逛了一阵,买了些东西,又骑马去了郊区庄园。

一进庄园,宝玉便远远见到焦大老爷在磨拳霍霍,这厮果然耐不住手痒,又在亲自教导十二沙弥、十二道士了。

宝玉问候了焦大几句,又与这些沙弥、道士手把手指导了一阵,方才进屋去。

原来宝玉对于这些沙弥、道士还不是很放心,毕竟他们都是忽然而来的外来人口,所以宝玉每次来郊区庄园都要花许多时间在他们身上,千方百计对他们

进行洗脑教育,以让他们彻底成为自己人。

当然,从现在的效果来看,宝玉的洗脑还是很成功的。这些小沙弥、小道士,与宝玉年龄相仿,都约莫十三四岁,心里单纯的很,似一张张白纸,自然很是容易受到宝玉这个大染缸的影响。现在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对于宝玉很是熟络了,虽然不像李贵、茗烟那般对他惟命是从,生死相与,但也基本上对于宝玉言听计从,无不卖命了。

而宝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原本就只是想培养一批亲信而已,自然不会让他们为自己充当死士,去送死。在宝玉看来,人还是要有自己的自主性,方才能最大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做事儿也方能事半功倍。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