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回程
作者:古色兰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42

从父亲书房出来后,兰月才放下心中的包袱,看来自己前面的路还是光明的,只是自己要防备的人多,先不说争宠的新妃子,就说他的老情人也会有微词,还有王爷本人真的会让自己这么离开吗,没有父亲的权势,没有自己的头衔,哥哥的处境会不会受影响?他毕竟人在仕途中,希望父亲能教他自保吧。

一家人又盘桓几天后,老大人命人准备好出门的行李,一家人全部开拔直奔京城,这次车比以前多两辆,侍卫轮番骑马赶车,回程看起来轻松多了,观山望水一路走来,半月左右到达京城近郊,来到一座庵堂,外表看去,古朴简单,庵门口上方黑地中间三个金字“清心庵”。 庵中女尼各年龄段都有,看来有些历史了,四周封闭的几进四合院,四周是回廊通向各方,在庵堂第三进主院中,兰月和父母见到了本庵中的最高长官庵主,静怡师太。

从见到这位师太起,兰月就喜欢上她了,因为她和前世的外婆相像,圆脸,眼睛不大但是很亮,皮肤黝黑发亮,呵呵好像常年在外奔波的样子,精神矍铄,看人总笑眯眯的,但是笑意没有多深,有点假,但是不讨厌人。个子不高,身材结实,走路稳重,微胖的外形给人佛家海纳百川的包容感。师太也端详着兰月,瘦弱的身材,并没有外界评说的那么憔悴,病态,倒是时常眼睛中的精光让师太感觉这位王妃不像传说的那么窝囊,这位前尚书大人此次亲自前来为女儿寻求容身之所竟是她们的庵堂,实在让她有点困惑,但是夫人既然开口了,没有不留的道理。而且看着兰月平静的外表下聪颖明媚的性格到是让她有几分真心喜欢,她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一时的欣喜给她们的庵堂带来的善款曾经救下多少性命,积下不尽的善缘。

解决了容身之处,三人又带上众人进城,兰月因为老尚书大人身份特殊,所以安顿他们在自己的店面后院住下,这让孙家父子有些仓促,但是也高兴异常,因为老板终于现身了。晚饭后,兰月匆匆与孙策父子商议一下以后的经营方式,业务开展设想,并规划着还要在较僻静的地方买些房产,一部份用作生产工房,一部分给贫困的生产工人居住,这样工资省下的正好提供福利,而且远离闹市区,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也廉价。低调一直是兰月的一大特色,但是孙家父子却深知这位年轻的小姐脑袋里的东西可是无价之宝。商议好所有的构想,然后兰月捧着账本回到父母的房间,她和腊梅原来准备的卧室,现在给二老住着,看着母亲新奇的眼神,兰月知道他们会喜欢的,顺便送上自己店里正在销售的睡衣,老尚书从走进店面起心里就一直纳闷,自己女儿不笨他知道,可是要说她有这等经商奇才可是自己没有预料的,看到父亲疑惑的打量自己,兰月心里不由难过,不知道怎么告诉二老事情的缘由,又怕因此产生新的爱恨情仇,她只是希望让大家都过上平和的日子,一切既然已经如此何苦还要纠结过去的事呢。可是想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女已经离世又该是怎样的打击,何况他们还那么疼爱儿女。兰月犹豫着该如何化解老人心中的怀疑,终究没有勇气告诉他们发生的一切。那么就当自己逆境求生的改变吧。想到这里兰月正色看着二老给出了一次正式的身份解释:

“父母大人,我知道最近发生的事很多,让您二老也为我做了很大的割舍,我今天给您看到的这些只是我的生意刚起步,但愿以后比现在更好,我有这个信心经营好它,以前我不会,但是人要学会生存,特别是逆境里求生存,如果说婚姻我失败了,生意我不要失败,现在我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里,希望靠自己打拚活出个好样子,让您二老放心,我想让您们过个安详的晚年,有哥哥在仕途为光宗耀祖,妹妹是富贵人家室也让人羡慕,只有我拖个残病之躯让您二老操心,可是今后我想让您看到一个不同从前的女儿,不再把嫁进豪门当目标,不再把生儿育女当作归宿,没有富贵可依靠,没有儿女可仰仗,把活着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的女儿,没有什么高官厚禄,但是快乐,充实。希望不再靠别人帮助,学会也有能力帮助别人。人活得好不好,不一定要别人承认,幸福与否也只是自己的感觉,所以我寄身庵堂,求有个自由身,今后我会以庵堂的名义多做善事,帮母亲继续施舍,我也有时间多陪你们在身边。做个女儿该尽的孝道。我最想告诉你们的是,不管我如何改变,我都是你们的女儿。”

想好了,也就放开了,兰月告诉父母自己的下一步打算,而且地点她在回程也选好的。就在京城和老家之间,一个交通重镇,回家也就两天时间,回京城快赶三天能到,关键是那里雇工便宜得多,交通便利,水陆都通,以后在其他城市开店货物运输成本低些,听着女儿的谋划构想,老人知道这样的见识不是深宅大院里的女子能有的,不管她发生过什么,也不会有这样的改变,唯一的答案就是她不是那个性格内向,偏激的女儿,但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音容笑貌不会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易容也不是长时间能做到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现在她既然还是自己的女儿,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帮助她,于是老人自告奋勇地答应帮女儿看作坊,这样她有更多时间呆在京城料理铺面的事。听到父亲肯放低身段帮助自己,兰月的眼里涌满泪水,轻轻一句谢谢父亲,便埋首父亲的肩头,这句感谢是发自内心的,也使老人放下心结,彻底接受了孩子的改变,为了生存嘛。于是兰月与父亲又商议了将来建起作坊后的相关问题,直到深夜才离开。

刘尚书望着这个坚强的女儿,感叹命运多变,让当初那样一位高贵的王妃要到今天为自己的生存谋划,虽然看似可怜的坏事,可是心里还是由衷地替她高兴,因为女儿不用再依附于别人,活得自在,心安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