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四百零一章 竣工
“嘀!嘀!”
在去年才修好的沥青路上,几十辆国产的最新型小汽车正排着队向前驶去,而在沥青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数不尽的路人也在向着相同的方向前行着。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在人行道上,不时的还会响起熟人间见面时的招呼声。
当然,这么多人朝着一个方向涌去,事故也是免不了的。
至少单是这么一条路,今天就有不少人在自行车道上互相碰撞玩起“碰碰车”了,好在自行车道上本来也骑的慢,到是没有出过什么大事。
坐在一辆国产小轿车内看着窗外的人流,居正对着坐在身旁的林森道。
“不过今天的人还真多啊…”
“是啊。”林森点点头后,看了一眼越过他们向前驶去的一辆小轿车。“我们有几年没回来了?这里的变化还真大啊…”
“是啊,有十多年了吧,这里的变化的确是很大啊…”
这么说的时候,居正很是感慨了一下。
这时已经是1925年,距离孙中山去世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
在孙中山刚刚去世的时候,一直都是以孙中山为中心的国民党很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不过在进行了国民党的《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选出了三十多位中央执行委员后,这种混乱也总算是告一段落。
而且因为孙中山去世的关系,原本那些和日本总部闹的很僵的,属于黄派一系的国民党人也开始和孙派的关系产生了缓和,不少的黄派国民党人也重新开始和总部进行联系,也使得国民党的凝聚力提升了不少。
虽然因为孙中山去世的关系,使得国民党的影响力降低了不少,但是和黄派关系的缓和多少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同时在和黄派的关系缓和后,在经过了中央执行委员们的多次会议后,重新凝聚成一块的国民党人也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更多的和国社党缓和关系,使国民党能够在国内尽可能的发展,毕竟国民党的根本是在国内而不是在海外。
就算是在日本、美国或南洋地区的国民党人再多,如果无法在国内立足的话也是不可能的。
对国民党的这种态势,国社党也没什么抵触心理。
毕竟在国内国社党的地位已经很难被动摇了,而在海外因为国社政府极力替海外华人争取权益的关系,也已经渐渐的压过了国民党在海外多年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国社党并不介意国民党在国内发展——————毕竟摆花瓶的政党在国内已经有几十个了,国社党也不介意国民党在这几十个花瓶中变成较大的一个。
于是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在同国社党的关系得到很大缓和,同时也得到了国社党的后,国民党已经成为除国社党外中国最大的政党。
而今天,在帝国大厦的落成典礼上,严光也邀请了作为国民党中央执政委员的居正和林森等人出席典礼仪式。
于是在时隔十多年的时间后,居正和林森这两个自二次革命后就再也没有踏足大陆的国民党人,终于再次回到了故土。
然而就像居正和林森说的一样。
“人真多啊…”
没错,这次的人的确是很多。
如果说单是居正他们这么一条街道就已经是一道人流的话,那么当无数条人流汇聚到一起时将会变成什么?
“人山人海”
“这个就是帝国大厦吗!”
在距离帝国大厦还有十多分钟的距离时,居正和林森在车里就已经能看见远处的帝国大厦了。不过也不奇怪,毕竟一百一十层的帝国大厦在现在的上海实在是太过高大了,高大到整个上海就连一座能达到帝国大厦一半高度的建筑也没有。
所以距离远远的时候,居正等人就已经能一眼望见远处的帝国大厦了。
“真是奇迹啊!”
看着远处的帝国大厦,居正和林森的脸上一脸惊叹。
而在一旁的道路上,那些徒步或者是骑着自行车行走的人,也同样是自啊惊叹着这座高耸的建筑。
这些人里中外皆有,不少的外国人甚至是算准了时间,特意乘船赶来上海打算亲眼见识一下这座世界最高的建筑的——————在帝国大厦刚刚开始动工的时候,国外的不少媒体都曾经嘲笑过这一工程,因为在他们看来高达一百一十层并且有,这些民间企业家还是值得称赞的。
同时由于赋税减轻的关系,百姓的消费水平也增高许多(这个时候没房地产),新的工厂和企业也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
受益于新的政策,根据最新的统计,24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3%,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0%,当年的财政收入很自然的突破了三亿英镑这个大关。
而在帝国大厦出租出去的办公室,至少有十分之一是由这些新增的企业租下的。
——————————
当初严光为了建帝国大厦,不仅仅只是买下了建大厦所需的土地,同时也将大厦周围的土地全部买下,建了一座面积极大的广场。
由于听说是严光要买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土地拥有者都很配合,甚至就连少数几个把这些土地当成祖业,别人来死活也不肯卖的百姓,在听说是严光要买后也都非常自愿的点头,甚至愿意免费双手奉上。
而此时在这座新建的广场上,早已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给堆的密密麻麻了。
在这些来宾里,甚至还有不少各国的政要——————当然,都是私人前来的。
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对上海的一切都很满意,除了在进入广场前需要进行繁琐的安全检测,以保证他们没有随身携带什么危险武器外…
不过这种不悦感,很快就被眼前庞大的建筑给驱散了。
“离近了看后,真是让然难以置信的大啊…”
看着眼前的这座建筑,林森惊叹着道。
“是啊…”
不止是居正和林森,广场上的其他人也都是这种感觉。
当然除了难以置信的感觉外,大多数国人的心中更多的还是自豪感,为自己的国家能够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而感到自豪。
而这时,后来帝国大厦的建造者,著名的建筑师威廉?拉姆同样是惊叹的看着眼前的建筑。
“这些中国人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威廉?拉姆在脑中回转了十几种方案,却始终没有一种能将建筑建到一百一十层高的办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威廉?拉姆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劝说美国的资本家投入几千万美元来修建一座大楼…
就在下面的人们还在为建筑感到惊叹的时候,主席台上的严光和其他人却在谈笑风生。
下面的人看到严光一脸笑容的样子,还以为他在谈论着大楼或者是其他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唔,这么说的话到也没错,只不过在内容上稍微有些偏差而已…
“………越南那边的进展如何了?”
一边笑着朝下面的群众挥了挥手,严光一边问着身边和他一同出席的徐世昌。
“越南那边的消息说,阮爱国的进展顺利,目前已经整合了越南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抵抗组织和游击队,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也有不少正在向他靠拢。”
“好。”严光点点头。“对中南半岛反西方力量的整合是关键,只要能将那里的力量整合好了,那么未来将势力扩展到中南半岛也就能更顺利…”
“明白。”
“不过也有一点要注意…”
徐世昌和岳昌等人看了严光一眼,并没有出声。
“一定要注意,让那些出生在中南半岛的华人,在抵抗组织当中掌握实权,同时在这些组织里培养倾向于我们的人,我可不希望赶走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到最后却养出了一群白眼狼出来…”
对严光这种来自于后世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血的教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严光可不希望辛辛苦苦的赶走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到最后却在中南半岛上养出了一群像越南人一样的白眼狼。虽说严光自信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不会让中南半岛出现什么问题,不过他现在已经快要四十岁了…
三十多岁的年龄,严光自信撑到二战结束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等到二战结束呢?
有的时候,严光宁可信任高加索的斯拉夫人,也不敢信任中南半岛上的那些猴子,因为如果有人选择支持东南半岛的那些猴子的话,即便严光能镇压下去,恐怕也会像另一个时空的美国一样损失惨重。
所以严光必须让那些所谓的越南国社党和暹罗国社党,成为由华人掌握实权的组织,剩下的职务也要由亲华分子担任,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话也说回来,最近一段时间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快要被国社政府给逼疯了。因为随着大量武器流入中南半岛,突然出现的抵抗组织简直数不胜数——————谁叫往日里英国人和法国人那么喜欢压榨殖民地百姓…
而这也是严光示意阮爱国等人整合各地抵抗组织的原因之一,因为随着大量武器流入中南半岛,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武装组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不受国社政府控制…
虽说严光很喜欢看英、法手忙脚乱的样子,但这却并不代表他喜欢自己的士兵被自己生产的武器射杀。
到目前为止,越南算是所有地区当中整合的最好的一个了。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国社政府往越南派了不少人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严光宝贵的棋子阮爱国了…
作为一个从十,那就是“胡志明”。
阮爱国只不过是胡志明众多化名中的一个,而且还是胡志明前往法国寻求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的各国首脑帮助时起的名字。
只不过当时各国首脑,包括威尔逊在内对胡志明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胡志明才在1920年在法国参加的**,并且在1923年前往苏联参加国际农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不过现在的胡志明,却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由严光领导的国社党…
——————————
阮爱国当然就是胡志明啦。
不然也称不上最宝贵的一颗棋子这个称号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