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运筹帷幄(三)
作者:武猛从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994

时近正午,梁县的骑兵营中军帐内,都亭侯、骑都尉徐晃望着几上的饭菜,却是难以下咽。东都洛阳城中,韩暹与董承的争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车骑将军杨奉夹在中间是左右为难,不得不躲在梁县落一个耳根清净。作为杨奉的臂膀,徐晃深深明白,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如今,洛阳城街市荒芜,城墙塌陷,满目蒿草,更兼粮食短缺,百官时有饿毙,而韩暹、董承身为朝廷重臣,大权在握,却不为主上分忧,反而为了一己私利,明争暗斗,怎不让人闹心?

早些时候,徐晃前去拜见杨奉,想商议一下对策,却被告知,杨奉被韩暹请入洛阳议事去了。韩暹请杨奉意欲何为?徐晃用脚趾头也能想出个一二三来。不外乎是想让杨奉助他一臂之力,铲除董承这个眼中钉。最起码也得两不相帮。

徐晃正想得入神,忽然左右来报:“营外一人,自称是颍川郭嘉,说有要事求见将军。”

“颍川郭嘉?”徐晃觉得这个名字耳生的很,就没好气地说道:“不见!不见!没看到某正烦着吗?赶快将其驱走了事,休要再来烦我!”

徐晃话音未落,只听耳边有人长笑道:“某有一味良药,专治心烦之病,徐将军可愿一试?”

徐晃心里一惊,抬头一看,却见帐内不知何时多了一位青衣俊貌的书生,不由勃然大怒:“你就是颍川郭嘉?竟然敢擅闯某的中军大帐!刀斧手何在?速将这厮推出去砍了!”

郭嘉面对如狼似虎的刀斧手,面无惧色,反而哈哈大笑道:“徐都尉好大的官威啊!不知在面对欺压天子的乱臣韩暹时,还能有如此威风吗?难道山阳满伯宁口中铁骨铮铮的徐公明,原来是个欺软怕硬之徒?”

“先生好胆量!某佩服!”徐晃一挥手,喝退了刀斧手,又道:“先生认得满伯宁乎?听说他在镇东将军、兖州牧曹操那里做事。如此说来,先生也是曹孟德的属下不成?”

“某确实在为曹孟德效力,只是,如今某还不是他的属下。”郭嘉话锋一转,把书上满宠游说徐晃的言语搬了过来用:“将军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杨奉麾下?曹孟德当世英雄,其好贤礼士,天下所知也;将军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徐晃道:“某自然知道杨奉非立业之人,奈何从之久矣,不忍相舍。”

郭嘉摇头道:“将军明理之人,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先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大丈夫也。”

徐晃沉吟良久,方才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只是一时之间,某尚难决断。再者说来,曹公今在兖州,某岂能舍了天子前去相投?那岂不成了不忠之臣?”

郭嘉见徐晃已经意动,又趁势加了一把柴:“某今日前来,就是为了曹孟德入东都洛阳之事,将军何不相助一臂之力?”

“此乃朝廷大事,某只是区区一名都尉,实在难以左右。”徐晃有些为难。

郭嘉笑道:“将军过谦了,谁人不知车骑将军杨奉对将军言听计从?况且,大将军韩暹和卫将军董承如今已经势同水火,一场大规模的火并一触即发,也只有曹孟德前来,才能镇得住他们。将军若再犹豫,恐怕战乱一起,殃及当今天子,就后悔莫及了。”

徐晃皱眉道:“仅凭杨奉一人,恐怕难以同时说动韩暹、董承两人。”

郭嘉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某已说动了卫将军董承和司徒赵温,再加上车骑将军杨奉,曹孟德入京之事就成定局,韩暹纵然不乐意,也是无能为力也。”

“原来先生是有备而来。”徐晃起身道:“事已至此,某若是再不答应,枉为人也!”

——————————————————————————————

建安元年八月辛丑,天子驾临杨安殿,不顾韩暹的反对,加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司徒赵温请天子下诏,招费亭侯、镇东将军、兖州牧曹操率兵入京,以定大局。车骑将军杨奉和辅国将军董承附议。大将军、假司隶校尉韩暹孤掌难鸣,拂袖而去。

天子令仪郎董昭为天使,赴兖州宣曹操带兵入京。

——————————————————————————————

兖州昌邑。州衙后院,兖州牧曹操独坐月下,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虽说冀州的袁绍与幽州的公孙瓒激战正酣,无暇南顾,从而使大半个豫州落入己手,然而,他绞尽脑汁,却难以靠近东都洛阳一步。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旦被徐州的吕布或是淮南的袁术捷足先登,那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计就付诸东流了。

不多时,曹操已经喝光了一壶酒,他使劲地将酒杯掷于地上,起身在皎洁的月光下吟出了一首《善哉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这是曹操流传后世的三首《善哉行》中的第二首。

一曲吟罢,曹操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亮光:“孤怎地把他给忘了?郭奉孝带着人马钱粮潜伏洛阳已久,难道毫无作为?或者是他根本就没到洛阳,在河内就被张杨扣下了?不会的,荀文若素有知人之能,郭奉孝若是如此不济,怎当得起鬼才之盛名?可是,郭奉孝若是一切顺利,又怎会杳无消息?”

曹操正在胡思乱想,忽然一人急匆匆而入:“主公,大喜!”

曹操循声望去,却是兖州司马荀彧。他的身后还跟着典韦。见了曹操,典韦躬身道:“主公,文若先生兴冲冲闯入,末将本想拒之,但念其是个文弱书生,就任他而入。请主公降罪。”

曹操明白,能让一向镇定的荀彧欣喜若狂之事,肯定非同小可。而在这个时间段,不外乎就是郭奉孝从东都洛阳有好消息传来。曹操心情大好,不由打趣典韦道:“若是子孝、元让闯入,你又当如何?”

典韦大声道:“曹子孝、夏侯元让虽是主公近亲,但个个武力过人,有可能会对主公不利,他们如果要硬闯,末将就只好把他们扔出去了!”

曹操哈哈大笑道:“有你在身边,孤高枕无忧也。”遂令左右赏典韦美酒十坛,黄金百两,绢五十匹。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怎敢领赏?”典韦拒之不受,曹操执意要给,典韦无奈何,最后也只是收了十坛美酒而已。

一点小插曲过后,曹操道:“文若,可是郭奉孝那边传来了消息?他怎么说?”

荀彧躬身道:“奉孝信上说,大事已定,天使已经启程,请主公做好入京的准备。奉孝还说,天使姓董,名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大才也,请主公重用之。”

“好一个郭奉孝!果然没有让孤失望!”曹操把目光转向了东都洛阳方向,喃喃道:“文若,说也奇怪,孤与奉孝至今尚未蒙面,但在心里却像是认识了很多年的知己一般。”

荀彧笑道:“主公,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懂!”

第二日,董昭抵达昌邑,得到曹操的盛情款待。

三日后,曹操亲领轻骑五千,往洛阳进发,令夏侯惇率大军在后面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