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作者:西方蜘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52

第。 ”陈光甫响亮地回答,从而打破了银行业以往高高在上的传统形象。

开业初,陈光甫到底下一家银行视察,问一个经理道:“我们服务顾客时怎样做到更好?”

这个经理立即答道:“不论顾客办理业务的数额是多少,不管他是一千、一百还是一块钱,我们都热情接待,这样才使我们的服务能够到位。”

这个经理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不料陈光甫却说道:“你只回答对了一半,他就是一分钱不办,只要他来到你银行里面,你就要热情接待,你就要为他服务好。”

本着服务社会这一理念,陈光甫决定上海银行一元起存,方便顾客特别是普罗大众。一元起存,就是一元钱就可以开户,这在当时的金融界是个破天荒般的创举。

在陈光甫之前,多数银行是不重视储蓄的,但陈光甫却巧妙地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不仅逐步发展储蓄业务,而且以“储蓄”二字为银行冠名。陈光甫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当时的许多人嘲笑。

开业不久的上海银行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中年人拿着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得意洋洋地要开一百个一元的账户。银行的职员热情接待了他,不厌其烦地一口气写下一百个户头。拿着存折,中年人心悦诚服地满意而归。

这场恶作剧传出去后,反而让不少人很受感动,记住了这家石库『门』里的“小小银行”。这家小小银行,不仅受到很多老百姓喜欢,也受到一些大人物的关注。

夜风徐徐,人声静寂,星光之下的上海滩,看起来是如此的恬静。

站在窗前的陈光甫,心情却正好相反。他心『潮』起伏,脑子里反复盘旋着白天遇到的一位外国银行家的断言:“中国的银行是不会办好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陈光甫的心,使他不由想起汉口报关行英国职员傲慢的神态,国际博览会上洋人们藐视的目光,素日与洋行打『交』道时遭到的冷遇......

面对这些刺『激』,他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办个银行给他们看看!

这是1920年的11月,上海银行已经创业:商务印书馆大股东夏仲芳,中国近代实业家徐静仁,糖业大王黄静泉......还有张謇和荣氏兄弟。

民间企业虽然充满朝气,但死亡率也不低。

为降低放贷风险,陈光甫提倡对事不对人,重视对物信用,这就比钱庄要高明。

不管个人信用和情面,只看你这个企业是不是有实力,你这个企业是不是经营规范。陈光甫要求对所有放款对象进行诚信和财产调查,『摸』清他们的家底,为放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北洋政fu总理段祺瑞的『女』婿奚东曙,在天津经营商号,平时出手阔绰,许多银行都想巴结这位财神爷,纷纷贷款给他。

陈光甫却通过调查获知,此人暗中从事投机倒把生意,随时可能破产。

于是陈光甫严令对其加以防范。不久,奚东曙携款逃亡,许多银行因巨额坏账损失惨重,而上海银行却毫发无损。

正在那里想着外面传来了管家的声音:

“老爷,有个您的朋友求见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