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让人熟悉的身影
作者:刘老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39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第去掉的,卖水那是相当的赚钱啊,你在曰本应该见过evian这个牌子的矿泉水吧。”看到刘长天点点头,刘双禧继续说道:“市场上,一瓶依云矿泉水卖得比牛奶还要昂贵,它甚至成为一部分人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物。事实上在其生产的小镇只有7000多居民,但却占有全世界超过10%的占有率。

咱们现在凉茶已经在国内已经有些名气,我知道有一种金色的运动型饮料很有市场前景,我们早晚都会进入净水市场,相信我们华夏名山大川的水源,绝对不会比高卢雄鸡差点。”

因为时间不早,两人聊了一会就睡觉了。等到第二天,马雷舍夫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的先跑回双城子准备设备发送。徐立轩也带着崔吉龙先行回国,联系接收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和具体交接的事宜去了。至于李白兰,倒是留在海参崴继续陪着刘双禧继续转悠,这师徒俩虽然不会走丢,有个翻译跟着还是能方便很多。

顺利地就把第一笔生意做成,三人的心情都不错,李白兰学了多年的俄语,却是第一次到苏联来,于是就提出到处逛逛的想法,刘长天和刘双禧自然也不会在宾馆干呆着,已是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海参崴火车站附近。

这座火车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在火车站北面的月台上,竖立着著名的9288纪念碑,9288正是海参崴到达莫斯科的铁路公里数,从海参崴坐火车到莫斯科要坐10天的时间,这座碑也是为纪念二战时期为保障西伯利亚铁路贯通而献身的铁路工人设立。

在海参崴火车站的对面有一个列宁广场,上有一座列宁塑像,他左手拿帽子,右手指向东方。看到塑像基座下刻有一行俄文,李白兰翻译说这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我们的,谁也不给’的意思。

刘双禧想起后世俄罗斯境内,列宁雕像保留的并不多,恰恰这座就是其一,想必这行文字就是让他保留下的原因吧。

“师傅,这话是列宁说给曰本人听的,也是说给我们华夏人听的,更是说给全世界人听的,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就是属于我们的。当年列宁说过要把它归还,但承诺并没有兑现,等到他的继任者又从我们背脊上剐下一块肉……算了,等以后强大了再说这些话吧。”

刘双禧不想打断游玩的兴致,话语说了一半就停下了。几人接着来到了胜利广场,这里是为了纪念当年卫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最后胜利的英勇战士们而设立的。他们还看到了几对新婚夫妇拿着鲜花来到这里鲜花,表达对烈士的敬仰。

矗立在广场中央的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据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座纪念碑,锗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雕塑了一位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右手擎着一面高高飘扬的苏维·埃旗帜,左手握着军号的立姿铜像,和碑两侧另两座群雕一起,分别表现了红·军战士、工人、农民与白匪浴血战斗的情景。这组纪念碑表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红·军部队历时的正中,有一把一年365天昼夜不熄、熊熊燃烧的长明火,象征着俄罗斯民族之火永不熄灭,在二战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潜水艇博物馆的左侧,有一座十多层高的灰色板楼建筑,院落不大,紧贴着马路,周围有铁栅围绕,显得平静而萧索。门前有两具大铁锚,门**方安放着一艘精美的战舰模型。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二战期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总指挥部,如今,这里也仍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所在。而这里看不到军事重地的标志,甚至紧闭的大门外连一个站岗的哨兵都没有。

长明火的后面矗立着海参崴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是二层楼,一楼用天然的石头垒砌,二楼用砖头或木头建筑。这座教堂是1907年为了纪念日俄战争时期牺牲的俄罗斯战士而建,虔诚的东正教教徒络绎不绝地到这座教堂做礼拜,寻找着精神寄托寄托。

据说原来这座东正教堂身后有座凯旋门,又叫“皇太子之门”。1891年,当时还是俄罗斯帝国皇太子的尼古拉二世来到海参崴,以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加这条世界上最长铁路的开工仪式。边陲小城海参崴第一次迎来如此显贵的大人物,感到无比荣光,于是就修造了这么一座凯旋门以资纪念,“皇太子之门”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可惜在1927被拆毁了。

正要离开东正教堂的时候,有个不太高的苏联人身影,从他们身边闪过,让刘双禧颇有几分熟悉的感觉,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人过几天就会跟他正式见面。

(白天把卖身契发了快递后,遇到个朋友有事耽误了,老九承诺2更,那就稍后还有,各位随便收藏推荐下就先洗洗睡,明早再看有大人物出场更爽的。)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