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国四方齐聚猴石山
作者:金哨本无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69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间回转,冷旭海一看童枚山带着人马走了,顿时找回了先锋官的感觉。他二话不说,将东南面和西北面的两路人马也调到了西南面,冷旭海对邱连长表达的理由是:分兵是兵家大忌!邱连长知道自己的资历比冷旭海差远了,好歹人家也是辽东和鞑子打了那么多年,拔高一点甚至可以看作吴三桂的爱将,他既然说要集中一路予倭寇以雷霆一击,这个也是有典故的。想当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战中有句名言:“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个经典的战例连皇上也是反复讲过的。若论热兵器作战,冷旭海或者差点火候,但是眼光定然是不差的,再说三路进攻,难以指挥,效果还真不如集中兵力猛攻一点。一念至此,邱连长当然是没有二话,倒是和冷旭海配合默契。

三路合成一路之后,你还别说,进攻真是大有起色。冷旭海拿出了玩命的劲头,邱连长对于怎么攻打地堡这类堡垒,也只是在军事学院纸上谈兵做过推演,那不过就是一个游戏罢了,真刀真枪要打掉坚如磐石的堡垒,邱连长也就是可以说说而已。不过邱连长敢说,冷旭海就敢干。童枚山把107火箭弹全部都带走了,谁让人家对付的是鞑子的战船呢!那毕竟是大事,大局为重冷旭海还是有这个觉悟的。留下来就是火箭筒和手雷可以对付鞑子了,两挺加特林式转管式机枪,冷旭海只舍得派上一挺作为火力支援,冷旭海也懂得总要留下预备队的道理,要是两挺宝贝机枪都被日本人的炮弹击中,那毫无疑问进攻队伍就会被日本人的火力死死压住,压根就没有机会靠近投掷手雷,至于火箭筒,那玩意也就是在,悠忽之间眼到、心到、手到,电光火石之间,一瞄即射,就仗着一个快字,便可杀人而不至被杀,这就是冷旭海傲人的本事。多少次生死之间,就是凭着刀快、箭快,这才在与鞑子血战的战场上活到了今天。冷旭海就是凭着射箭的直觉,扣动了火箭弹的扳机,但是让冷旭海失望的是,这一炮打得略微高了一点。

好在冷旭海没有灰心,这时那个特战队员也爬到了自己的身边,冷旭海直接就拿过这位特战队员的火箭筒,又是突然一冒头,在间不容发之际,射出了第二弹,射完马上滚到了一边。随着一声发闷的爆炸声,冷旭海感觉自己打中了。果然,地堡内机枪哑了,冷旭海腾地跃起,然后大叫:

“快,兄弟们,打中了!上啊。”

冷旭海的这一手鼓舞了明军,接下来如法炮制,又打掉了一个地堡,看起来很快就能拿下日本人防守的这个山头。

不幸的是,日本人此后动用了比明军40火箭筒还牛的60火箭筒,而且更高一层的地堡里配备了潜望镜,冷旭海哪怕动作再快,也是需要瞄准的,瞄准那一霎那的时间,日本人通过潜望镜捕捉到了动静,然后60火箭筒也同时发射,冷旭海差一点就把火箭弹打进了地堡,而日本人的60火箭弹在打在了冷旭海的小腿旁爆炸,两块弹片深深地嵌入了冷旭海的大腿和小腿。

冷旭海被抢了下来,但是显然,受了这么严重的伤后,就再也不能由他来充当炮手了。偏偏这个时候,大队的清兵冲到了山脚下,乌海都终究是清军一员大将,对于水师作战差点火候,对于陆战却是自负得很。乌海都在判明情况之后,派出三百骑兵和五百步兵前来增援,这五百步兵当中,有一百五十人配备了日本人制造的新式火器,探骑侦知明军只有两三百人,乌海都心中计较,务要将这股明军扑灭,为了怕明军占领山头后居高临下在火力上吃亏,乌海都甚至于派出了一百五十人的“神机兵”,这“神机兵”的名儿是洪承畴所取,当然是抄袭明军“神机营”的叫法,不过这一来名儿叫得甚是响亮,凡是使用新式火器一律便称神机兵。

八百清军冲到山脚,倒也没有忙着往上冲,先是在山脚下团团围住,那心思便是要瓮中捉鳖的意思。一切就绪,这才往上进攻。日军一看清军的援兵到来,大受鼓舞,山上的迫击炮居高临下,直往半山腰的明军砸去。明军已经顾不上向上进攻,只好架起另一挺转管式机枪,对准山下的清军扫射。

不过明军两面受敌,尤其山上的迫击炮无法躲开,时不时就会造成明军的伤亡,不大一会,明军伤亡就过半,只有近六十个兄弟还毫发无损。

清军正准备大举进攻,这时候闻讯增援的六十名原来守卫登陆点的明军到了,二话不说,对着清军就发起了进攻。这一下把清军的骑兵惹毛了,三百骑兵冲锋的威力可不是六十个手持45式步枪和甲申式霰弹枪的明军可以抗衡的,尽管勇猛的明军凭借子弹和刺刀干掉了一百多名清军骑兵,这六十名骑兵也死了五十八个,只有两人抢了清军骑兵的马匹逃向了岸边。

等到童枚山烧完港内的大型战船,飞速赶回山下的时候,发现局势已经大为不妙。半山腰的明军上不去下不来,自己手下也不过一百二十个大兵,火箭弹只剩下区区三发,要对付七八百的鞑子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清军又有骑兵又有新式火器,实在是难以力敌,可是又断无抛弃战友不救之理。童枚山当机立断,立即下令,朝山下的清军冲去,誓要杀出一条血路,接应半山腰上的明军,然后突围而去。

非常不幸的是,尾随童枚山追击而来的一千清军这时也到了,这是清一色的骑兵和里面不少清军持有步枪,童枚山心中长叹一声,心说这一下恐怕真是要交代在这里了,幸好烧掉了港内的清军大船,总算不辱使命。心中一权衡,还是冲击山脚下的清军为要,只要杀开一条血路,山腰上的战友们趁机冲下来,然后合兵一处,便有突围的机会。想到此处,大喝一声:“兄弟们,冲上去,杀!”

一见山下明军冲过来,山腰上邱连长也趁势往下冲击,猴石山一时间枪声大作,手雷接二连三爆炸,杀声大作,战事瞬间白热化。不过明军毕竟人少,清军十倍于明军,武器也不落下风,更加上山顶的日本人夹击,迫击炮连连发威,两队明军被大队的清军夹击,眼看就要湮没在清军的攻势大潮中。

恰在这时,西面响起了密集了枪炮声,紧接着身穿明军迷彩服的大队人马冲进了包围圈,童枚山大喜过望,随后得知来援的是八百朝鲜新军。心说,怎么来的居然是朝鲜援军,此时哪有心思细问,便只有先破了清军,再细说端详不迟。

这队朝鲜援军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开到的。不过老天注定要在这里血战一场,而且是三国四方扭麻花一样的混战式血战。且说杜濬这个联军参谋长哪能没有看到吴三桂用兵的意气用事之弊,然而人家是主帅,还是堂堂的王爷,人家真正是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杜濬的反对无效,自然不能违背主帅号令。但是杜濬实在不放心童枚山这一路偷袭,能否烧掉清军战船,成败在于童枚山背后雷霆一击,那船队正面封锁不过是演戏给鞑子看的,吸引鞑子的眼球而已。

杜濬正在苦无良策之际,严中玉献上了一策,杜濬固然调不动明军,不过无妨试一试让朝鲜的金云根当这个冤大头。果然,金云根立功心切,经不得杜濬言语之激,便派了八百新军,由崔大洪的战船护送,前来增援童枚山这一路偷袭的人马。这朝鲜船队会合岸边的七艘明军战船,八百新军随即登陆,正在这时,两名死里逃生的明军逃到了岸边,这一路朝鲜援军闻讯,二话不说,立即赶来猴石山。

童枚山得此强援,心中笃定了许多,尤其是朝鲜援军携了107火箭弹和大量手雷,己方这边现在有了一千人马,面对清军差不多两千人马,就算不能攻下此山,突围而去还是大有把握的。

不料己方的援军刚到,又来了大队清兵,看那架势,至少也有一千骑。

童枚山只好咨询高一珀:

“高兄,这旅顺究竟有多少鞑子?怎么没完没了似的。”

高一珀苦笑一声:

“旅顺就驻有五千鞑子,离此不远,金州卫那里还驻有鞑子三千铁骑。童兄,不妙啊!想跑是跑不掉了。只有固守待援了。”

面对骑兵,还跑个屁!童枚山心一横,说道:

“我们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跟鞑子耗上了,就在这里打!哼哼!打他个痛快!”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