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贤才渐至
作者:鼓舌裂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1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刘备道:“吾有此心久矣,只是汝南地方太小,怕难有大才啊。”肖七答道:“昔燕昭王筑黄金台,一时之间,四方豪杰,如水归大海。今主公天子之叔,仁德布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近又挫曹操于许昌,若以朝廷名义,求贤问俊,天下英才安不登门自荐。”

求得天子同意后,第二日,刘备在汝南即下求贤榜、征辟令。时间过了十日,应征者寥寥无几。

在古代三国时期,虽有造纸术,但印刷术还没面世,书籍一般都是手抄,费钱费力,学习是件极奢侈的事。贫民百姓家的孩子,那有闲钱去读书认字,只有那些世家大户,才有条件送子弟去学习。当然一般的寒门士子也会努力自学,只是成材率远远不及世家大户。

当时的汝南,世家大户消失殆尽,就算有,他们也都是些人精型人物。想来是见汝南离许昌太近,曹操连胜袁绍后,兵威大盛。刘备迎天子入汝南,曹操那会咽下这口气,双方之间,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刘备相比曹操,实力毕竟不够,他们那会让自己的子弟往火坑里跳。

相比求贤榜,征辟一事就显得活跃多了。半年前,刘备在汝南已征过一次兵,刘备给士卒的待遇是相当的好,半年时间,小兵就能给家里寄回十贯钱,这可是当时十口之家,两年的生活费。许昌一战后,受伤的士兵与阵亡的士兵都有极大的抚恤金,而且阵亡士兵的家庭免三年赋税。在汝南,大家都已能当兵为荣,生怕自己达不到征兵的条件而已,一旦当上,训练起来是非常的卖力。

八千新卒,加上投降过来的文长,义阳人也。在三国蜀汉政权中是一等一的人才,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先主刘备为汉中王,迁都成都后,以关羽镇守荆州,魏延镇守汉川,可见委任之重。”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先主刘备与之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诸葛亮六出祁山,杨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草,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可见依之之深。”

“主公,大喜。今日军中招兵,来了两个好人才。”肖七忙完之后,立马兴冲冲地找到刘备报告说。

刘备闻言也是大喜,面见魏延、杨仪后,一交谈,刘备甚是喜悦,当即封魏延为虎威校尉,隶属肖七部下;杨仪虽然武艺不高,但见解深刻,谋略出众,刘备让其在张飞手下做其参谋。两人见刘备如此重用,感激涕零。

“大汉威武”,每挥出一刀,元直?”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