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夕阳西下。
黄昏的河面上行驶着几十条船只,每条船上都装载着粮食、马匹、兵器,还有不多的一百多人。
唐一明和那些士兵还在高兴地唱着好汉歌,却隐约地看到了河对岸黑压压的一片百姓,那些百姓开始四处逃窜,不停地叫嚷着。岸边的大堤上排列了一个长长的队伍,那些都是骑兵,他们骑在马背上正在用手中的弓箭不停地向岸边放着箭矢,残杀了不少百姓和士兵。
唐一明看到这一幕,十分的诧异,他本以为到了黄河南岸就能躲避战乱,可是他错了。他眉头紧皱,立刻站起了身子,立在了船头,指着岸上的那些骑兵大声地叫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赵全急忙来到船首,向前眺望了一下,急忙对唐一明说道:“将军,是胡虏,是鲜卑的胡虏!”
“什么?”
唐一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到的是的确是一支披着战甲的骑兵,可是这支骑兵队伍与在黄河北岸的燕军不同,他们身上的战甲没有统一的颜色,就连衣服也各式各样的,和他一直见到的燕军骑兵没有办法比。
“这里怎么会出现胡虏?他们不是应该在黄河以北吗?”唐一明急忙问道。
赵全指着那些骑兵,向唐一明呼喊道:“将军,这的确是鲜卑胡虏,只是他们不是燕国的军队,而是段龛的军队。”
唐一明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十分的模糊,关于势力的分布,他根本不清楚,除了几个知名的人物外,其他的都一概不知,他又怎么知道段龛是谁呢?于是,唐一明便问道:“段龛是谁?”
胡燕听到唐一明的问话急忙说道:“将军,鲜卑人部族混杂,光在辽东就有三大部族,分别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部。三部鲜卑经过多年战争,最后慕容氏统一辽东,灭了宇文部,这段氏一部则被赶出了辽东,来到了冀州,归降了前朝。这段龛乃是段兰的儿子,在几年前趁着陛下剿灭赵国石氏的时候,就带领着部下跑到了南方,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出现在这里。”
唐一明听完之后,便恨恨地说道:“他娘的,怎么到处都是臭胡虏,难道这天下就没有一处太平的地方吗?快点到岸边,咱们必须击退他们。”
黄河南岸,黄二领着部队正在大堤下面与段氏的骑兵做战,这些骑兵在战斗力上不如燕军那么强悍,只是些许散兵游勇,被黄二领着乞活军为主的部队一冲便散了。大堤下面骑兵败退之后,黄二领着人便朝大堤上冲了过去,那一排段氏的骑兵见先头部队失利,便急忙撤退,根本不与黄二交战,利用骑兵的机动力,一边撤退,一边射出箭矢。
黄二将那些骑兵赶跑之后,也不再追赶。
段氏骑兵退却,百姓稍微安定下来,见唐一明这最后一拨人渡过了黄河,便又重新聚集了过来。只是,段氏骑兵的这一次突然袭击,倒令百姓死伤了不少人。河岸上,大都是被长箭射死的百姓,那些百姓的亲属,都痛苦不已。
船一到岸边,唐一明便急忙跳了下来,迅速地跑上了岸,看到岸上尸体遍地,许多百姓都痛哭流涕,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我本以为渡过了黄河就能得到一片安宁,真没有想到,黄河以南也都是胡虏。贼老天!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一片净土啊!”唐一明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伸出手指天大骂道。
黄二留下了一些士兵把守大堤,以防止再有人袭击,他自己看到唐一明上了岸,便急忙走下了大堤,跑到了唐一明的身边。
唐一明一见到黄二来了,便立刻问道:“黄二!我让你一渡河便派人侦查,你他娘的到底按照我的吩咐做了没有?”
黄二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将手中的长戟高高地托了起来,然后低着头,对唐一明说道:“将军,此事是我的失职,请你处斩我吧!”
唐一明见黄二连辩解都没有辩解,他见周围围过来了那么多百姓,心中也是怒火中烧,当即接过了黄二手中的长戟,大声说道:“你他娘的就想这样一死了之吗?好!我成全你!”
唐一明举起了手中的长戟,高高的抬起,将戟头朝下,准备刺向黄二。
“将军!刀下留人!”
一个巨大的声音从唐一明的背后传了过来,唐一明收住了手中的长戟,回头看到李老四一瘸一拐地从远处走了过来。
李老四的脸上显得很是慌张,从人群里挤了出来,立即跪在了地上,大声叫道:“将军,这事跟黄二没有关系,要杀就杀我吧!”
“李老四,你他娘的瞎凑什么热闹?滚一边去!”黄二猛然抬起了头,冲跪在身边的李老四喊道。
李老四没有理会黄二,缓缓地说道:“将军,这事都是我一个人的错。黄二是按照你的吩咐做的,只是,做斥候的是我。那些胡虏来的时候,我腿脚不利索,跑的不够快,以至于耽误了军情,造成了现在的恶果。千错万错都是我一个人的错,与黄二无关。”
唐一明听完李老四的话,便问道:“黄二,李老四说的可是实情?”
“将军,此事和李老四没有关系,是我一时疏忽,忘记派出斥候了,还请将军处罚!”黄二大声地叫道。
唐一明放下了手中的长戟,见他们两个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突然感到了一股战友之间的情谊,认为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算是杀了他们两个也无济于事,不如借此机会收买下他们和百姓的人心。
唐一明目光中透着几许关怀,但是脸上却仍旧一脸的怒容,厉声喝道:“黄二、李老四,你们两个都有错!你们两个造成了这样的恶果,想一死了之,那时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今天不杀你们,把你们的性命暂且寄存在这里,我要你们两个日后将功折罪,多杀他几个胡虏,替死去的百姓和兄弟报仇!”
唐一明的周围聚集了很多百姓,他们围成了一个圈。这一次意外,是谁也不能预测的,百姓们纵然又恨,也只会恨那些胡虏,绝对不会恨这些保护他们的士兵。所以,在听到唐一明的话后,都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唐一明紧接着说道:“乡亲们,你们既然选择跟着我,我就一定要保护好你们,我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再伤害你们。今天死去的多少人,我们明天定要让杀那些胡虏双倍,给死去的人报仇!”
唐一明的话音一落,立刻在百姓里引起了反响,许多百姓也都纷纷喊出了“杀胡虏,报仇雪恨”的口号。
唐一明看见群情高涨,他的心里会心地笑了。经过这次突发的事件,那些百姓对唐一明也更加信任了。
唐一明见目的达到了,心中便嘀咕道:“都说古代的百姓是愚昧无知的,看来一点也不假。我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在古代,总是会有振臂高呼,百姓相随的场面了。看来,古代的百姓思想都很单纯,要的也很简单,只要满足他们心中的所想,他们就会跟着你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来我还要继续收买更多的民心才是,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依靠百姓的拥护,结束这个乱世,给他们一个真正的和平的生活。”
唐一明命令人收拾了一下战场,将死去的两千多人的尸体,都给埋了。
与此同时,唐一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股压力。首先便是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连饭都没有得吃了,谁还会跟着他跑?
他一想到这里,便下令士兵去抓鱼、打猎,混合着粮食,开始做饭,也准备在这岸边渡过今天的一夜。
吃过饭后,粮食再次减少,唐一明看着这将近来形容。
段龛是这一部族的首领,手下有好十几万的鲜卑勇士,他们占据着青州,成为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段龛向南方的晋朝称臣,被晋朝封为镇北将军、齐公,后来自立为齐王,造广固城,驻守在青州的大地上。
由于这一带已经荒凉,除了胡燕之外,其他的人没有带回一点信息。胡燕昨天被派了出去,若不是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猎户,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
唐一明大致清楚了这一带,其他的地理他不用胡燕他们打探,他也大致清楚。他知道济水,现在自己在济北,那只要向南渡过济水,便是济南了,之后向西南走一点,便可到泰山。他曾经去泰山旅游过,所以,对泰山比较熟悉,理论上说,是对现代的泰山比较熟悉。
“古代人就是简单,济水以北叫济北,济水以南叫济南,同样的道理,河南、河北都是这样叫的。这样叫,倒是简单了许多,对以后的地理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唐一明听完胡燕说的一些地理名字后,便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想到。
唐一明清楚地记得,他和李国柱、王凯相约会合在泰山。但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在青州大地上还有段龛这一势力,现在他知道了,为了规避段龛的鲜卑骑兵,他也只能先行躲进泰山,至少泰山的险要,可以帮助他免受鲜卑骑兵的攻击。
唐一明准备这一路上靠着打猎、啃树皮、吃野菜来充饥,也经受一下长征时的艰苦。于是,在百姓和士兵饱饱地吃完了一顿后,开始了他们的迁徙。
他们将近体。
“奶奶个熊!刚才那些胡虏还真是来试探的!老子正愁没有立功的机会,这次多杀些胡虏,不把你们给杀死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那些百姓和兄弟!”黄二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恨恨地说道。
唐一明听了,心中暗暗地窃笑,请将不如激将,这个方法百试不爽。他抬头看了一下那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他看不懂的扭曲字体,便大声地问道:“有谁认识字?”
一个士兵当下叫道:“将军,我认识!”
唐一明急忙问道:“给我看看,那面旗帜上写的是什么字?”
“是段字,将军!”那个士兵瞅了一眼,急忙告诉了唐一明。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