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招揽
作者:浑然添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3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上回书却说道王一一首残缺拼装版的苏东坡词牌:“水调歌头”一吟出口,当时就把曹操给唬住了,苏东坡何许人也!虽然是出自三国以后的宋代,但是中国要说诗词追根溯源,最鼎盛的时刻,那还得是以唐宋为首的!

用文学点的解释——唐宋的盛世铸就了唐诗宋词在中国自古以来的鼎盛地位,那个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造就了唐诗宋词的繁荣,并为其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词人把我国诗词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通俗点的解释就是——饱暖思**么!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没事做了,就开始动一些和基本生存无关的东西的脑筋了,并美其名曰个人爱好,例如诗词,文学,足球,篮球之类的,要叫一些饿的头昏脑胀的人去做这些,恐怕这些文化事业的发展除了传宗接代的活动,至于别的诗词什么的就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

曹操也是个文学修养非常深的人,他的一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通过对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曹操开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慨。

这首诗也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曹操击败乌桓后,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眺望大海而作此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后世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壮志凌云的伟大诗人。曹操的诗歌,特别是他反映政治抱负的诗歌回环反复,气势恢宏,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愧为是英雄的诗歌。

曹操心底一思量王一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前两句是借景,后两句是抒情,不但工整对称,而且也看出了王一现在的心情,“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莫非他对乱世寒心而想乘风归隐不成?

曹操以为王一是面对此情、此景、此当道乱世有感而发,却不想王一是面对此情、此景、此当道乱世“山寨”拼接而成。

曹操不禁产生了上一章之中的感慨,拍掌而笑道,“睹物思情,豪放不一,听这首诗的意境,先生莫非有归隐之意?”

王一听完不禁一愣,心道:“他如何得知我三个月之后要彻底归隐呢?这个曹操果然不简单!”王一想罢眉头一拧,没有说话。

曹操那是何等人物,要说察言观色,揣摩心思那是少有人及,当下搜罗人才的心念一转,对着王一一抱拳道:“今黄巾新灭,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先生才学过人,胆色出众,而且某观此传国玉玺之事断定先生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要说曹操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对一个不知名的王一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一般人还不是感激涕零,就就地拜倒,追随而去。可偏偏这个眼前的这位王一不是一班人,也不是二班人,是一个跨世纪的人!

王一一看不是看穿了自己三个月之后再想穿越回未来的事情,心底不禁一松。就见王一也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反问了一个曹操当下当务之急的问题。王一道:“不知讨伐董贼之后,曹公将有何打算?”

曹操眉头也不皱的说道:“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如今新败,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我定会召集诸路诸侯前去追杀董贼矣!”

王一一想传国玉玺现在是离自己远去了,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的,要是时间充足的话,我在慢慢想办法吧,哎,一想起好东西就让人心里痒痒呀,算了,暂时先不去想他!

至于劫杀董卓这等大事可是历史性的,要想轰轰烈烈的改变历史,莫不如随着曹操和十八路诸侯一起去劫杀董贼吧。董卓死在回长安的路上那可是一笔不能改变的史实了,到时候回到二十二世纪也好对这次任务有个托底的交代。

想毕王一就对曹操说道:“吾正有事欲去长安,就与公随行一段吧,到时候能帮上曹公的自然尽力!”

曹操一想也对,一般的有才华的人都要好好观察自己要跟随的主公一番的,毕竟货卖帝王家么,要是不小心站错了队伍,跟了不良主公,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想到这里越发的对王一的才华、远见、与矜持感到敬佩了,也越发的想纳王一到自己麾下了。

这时曹操对王一道:“我当如何称呼先生?”笑话,自己看中的人才,名字还不弄清楚了,那曹操也别在三国当领导了,再说人的名,树的影,知道了名字以后万一人才跑了也好慢慢的想办法呀。

王一一想答道:“曹公可称呼我周仓,周公瑾就可以了。。。”王一一想反正也是杜撰,还不如找个拉风一点的名字,呵呵,不好意思,就先委屈一下这二位的尊姓大名了。

就在王一说完的时候,曹操对着王一一抱拳说道:“就请周公先在帐下休息片刻,某家趁现在董卓新败,而各路诸侯都在,正好召集一起去讨伐董贼!”

王一心道:“我看历史资料可没有各路诸侯去一起奔长安去追杀董卓的这一段呀,估计这曹操此去必碰个大钉子不可。心念一转就对曹操道:“若如此,我与曹公同去,也好对袁绍将军有个交代。”

曹操心道:这周先生做人有始有终,不朝三暮四,这便同我与袁绍做个了断,很好,我喜欢。于是便脸上一喜道:“如此甚好,我便于先生同去,先生自管放心,如果袁本初有什么为难先生之处我自当尽力周旋。”

说罢与王一一起去袁绍的大营了,此刻袁绍正在大帐内与其他的各路诸侯饮酒作乐,并不图谋进取,要说此时的袁绍对讨伐董卓可是有点心灰意冷了,首先自己在洛阳袁氏三公的门下,以及袁术的兄长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都被董卓屠杀至尽。然后孙坚藏匿玉玺离队而去,使得联盟的力量又大减,现在董卓又跑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去了,所以袁绍也失去了追击董卓的兴趣了,既然一些表面功夫做完了,看来现在的图谋点一些实际利益了,就在袁绍正想着的时候,就见曹操领着王一进到大帐之中。

袁绍连忙招呼曹操,孟德,董贼已退,现下已无烦事,来、来、来与我等一起饮酒!

却说曹操一看一众诸侯这个样子心里顿时不快,就见曹操走到大帐中间对一众诸侯一抱拳说道:“诸位诸侯,操有一言不吐不快,便当众讲与诸位,诸位诸侯当初举义兵的目的是为了铲除暴乱,现在大家都已经聚合一处,而现董卓新败,不去追击,还顾何虑?假使以前董贼得到山东诸位诸侯举兵讨伐之举,依靠王室的威权,占据险要的地势,向东迎战义兵,虽然此贼主政无道,我等还可一虑,现董贼放弃这种优势,而焚烧宫室,劫持天子,造成天下混乱,百姓不知归向,正是自作孽不可活,天将亡之时刻!只要团结一心,尾随而追杀一战可斩杀董贼,而天下大乱的局势就此会安定下来,诸位诸侯千万不可在这里坐失良机呀!”

曹操一番话洋洋洒洒与众人当众道来,听的大帐里的诸位诸侯顿时一静,就在曹操以为自己的一番激情已经感动众人的时候——就听到一位诸侯说道:”孟德,你看今晚月色多好,正是你我饮酒作乐的好时机呀,之后其他诸侯也顾左右而言他,互相敬酒,把曹操亮在那,没人接下查了。

而袁绍不愧是曹操的一起长大的发小,看没人理曹操,就出头解曹操的尴尬,对曹操道:“孟德,董卓势大,不可轻举妄动呀。我们徐徐图之,徐徐图之!”众人一看袁绍带头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便一起起哄道“就是、就是,袁公此言有理、有理呀!”

王一在一旁就见曹操白脸更白,而且阴沉似水,憋了半天,扔下了一句:“竖子不足以谋!”说罢指着王一对袁绍曰:“本初,这位周先生借我一用!告辞!”言毕,带着王一转身走出了袁绍的中心大帐。

王一本来就不是袁绍的部下,所以袁绍也不太在意,就见王一转身跟着曹操走了出去,但是心里去急转道:看来曹操劝说群雄去劫杀董卓是不行了的,那就想个办法忽悠曹操和我一起去追杀董卓吧,毕竟做事业还是人多力量大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