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布的军队几乎是一路横冲直撞般的将牛辅军给碾压的四处乱窜,吕布也不管牛辅怎么跑,归正你跑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然后直接一顿猛揍。
加上李傕、郭汜早就见了朝廷派来的特使——刘轩派侍中杨琦为使,抚慰李傕和郭汜两部戎马,许诺朝廷只追究董卓之罪,不会过分追究李傕与郭汜的事情。
甚至为了抚慰二人,刘轩还封二人为平寇中郎将以及讨贼中郎将。
这两个官职,前面的名号只是刘轩随口一提,根本做不得准,只不过究竟结果有了中郎将的称号,也算是不低的实权武职,同时又下旨以二人别离驻扎天水与平和平静两郡,算是给二人确定了土地——实际上刘轩不给他们二人定下也不可,这两郡就在二人手中掌握着,还不如顺手做了人情。
同时,着二人防御北方匈奴以及西方羌氐,至于讨伐牛辅的事情,却是没有让二人介入,不过有了这么一次封赏,只要这两人不是痴人就不会介入到牛辅的事情傍边去。
因此当吕布追着牛辅屁股后面狂揍海扁的时期,两个人始终按兵不动,只是将戎马摆在家门口,美其名曰:护卫州郡,不叫贼寇流窜入内。
这般姿态在表白了自己依旧提防朝廷之外,同时也完全的与董卓一系划开了界限,因为牛辅派出的求援使者直接就被两人给砍了脑袋,交送到侍中杨琦手上,请其带回京师,以表其忠心。
事情到了这般境界,牛辅已经无路可逃,最后竟然趁夜领着三不断的冒出来,刘轩听的头都疼了,可惜却始终没有听到什么比较熟悉的名字。
一直到最后,还是荀攸举荐一人让刘轩稍微起了兴趣。
“微臣举荐一人,这人姓郭名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自幼素有才名,可当此任。”
此言一出,朝中诸公互相瞧了瞧,其中有几个身世颍川的人却是想起来这么一位,不过这几人的脸色其实不怎么好看,可见他们对这个郭嘉的印象其实不怎么样。
实际上也差不多,郭嘉虽然也算是颍川名士,但他这个名并不是全部都是好的方面的。
首先这个人的一些脾性其实不叫现今的士人所能接受,加上这人颇为傲气,对他看不上的人就不是那么友善,所以对很多人来说,郭嘉这人讨厌的很。
不想荀攸今天竟然推荐了这人,他们不记得郭嘉和荀攸有什么交情啊?
实际上郭嘉与荀攸交情不深,却是与荀彧是旧识,加上荀彧之才不逊于郭嘉,郭嘉对这有才之人也是颇为友善,两人如此成了至交。
刘轩如今为皇帝,将荀彧拉拢到了自己这一边后,荀彧一开始还是抱着观察观察的态度,并没有真的准备尽心辅佐,后来随着日子渐渐久了,慢慢摸清楚了刘轩的一些能力和志向,觉得汉生气数恐怕未尽,中兴也并不是不成能。
这样一来,他就得开始寻思如何尽量增强刘轩的力量,同时削弱潜在敌手的实力。
郭嘉之才,荀彧最是清楚不过,若就这么放在外面,被人重用,恐非朝廷之福,所以赶早拉拢到身旁才是正经。
有了这种想法,荀彧就与荀攸说了此事,恰好前些日子与郭嘉通信,知道郭嘉因田丰邀请,投了袁绍帐下,只是不过十数日就看出袁绍非成事之人,遂去官回了老家,这等机会可不克不及错过,准备叫荀攸找个机会向皇上举荐郭嘉。
荀攸那时还颇为不解,因为荀彧乃是皇帝近臣,要举荐什么人,岂非比他便利的多?结果荀彧却以所处之位行此举荐之举其实不恰当,恐遭非议,这才让荀攸做了此事。
这叔侄俩却不知道,刘轩早就惦记着那几个原本在曹操帐下效力的谋士了,他可记得演义中正是这对叔侄投了曹操后,一个接一个的介绍超卓谋士到曹操帐下,这才叫曹操帐下文武齐备,势力渐渐大涨,成为北方最为强横的几大诸侯之一。
只是过了这么多日子,两人谁都不提此事,刘轩知道这是叔侄俩还没真正的认可自己,眼下只能继续努力。
不想今日议事的时候竟然提到了郭嘉,这可是大大的人才,万万不克不及错过。
只是要郭嘉去做冯翊太守也不合适,郭嘉之才,重在谋略计策上,也就是说留在身旁出谋划策最好,放到外面反而显不出其大能来,那太守的位置,还是得让他人赴任。
何况,郭嘉再有才名,究竟结果只是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就算皇帝想用也不成能直接就将一地太守交给他。
“侍中杨琦此前出使有功,为冯翊太守一职。郭奉孝素有才名,自当征辟入朝。”
想了想,最后以杨琦做那太守,归正冯翊那处所目前主要就是民生和军备,军备的事务有曹操,不劳杨琦操心,只要他稳住民生也就没什么了。
郭嘉先进朝做个侍中比较合适,以后看他的谋略是偏于军事多一些还是偏向政务多一些,那时候再考虑是让其去兵部顾问司任职还是另外处所。
若是两边都牵扯,就只能留在身边充当一个助理的角色了。固然,助理做到巅峰也不是没有高职位,那太傅实际上就是一个高阶助理,职权就是随时回答皇帝的垂询,帮皇帝出谋划策——与太子太傅不合,太子太傅是太子的老师。
这些事情不过是瞬间就做出了决断,他现在却是期待起这荀氏叔侄还能向自己举荐哪些人才?
不过在此之前,他却是想到了一件事,所以早朝之后将王允留下,不等王允询问,直接就开口道:“朕听闻卿府中有一歌姬,名唤貂蝉,自幼习练歌舞,稍后当派人送进宫来,与朕并蔡贵人解闷。”
王允听了,脸上先是一阵惊惶,可纵使老大不情愿,最后还是苦着脸应了声:“遵旨。”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