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第一百四十章艾儒略的到来
——本来哥打字就慢,这回受伤更是让小辉打字的速度慢的让人蛋疼**痒加菊紧!!!——
“敝人耶稣会大明南部教区副主教艾儒略,携毕方济、卫匡国、阳玛诺……等十的人员帮助我们进行翻译工作。”
“这些要求很合理,朕,准了!!我们可以去看看那些典籍和仪器了!!”王维感到自己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陛下不用心急,那些东西敝人已经差人搬运过来了,此时这些东西都在外面,还请陛下让我们将东西搬进来呈给陛下观看。”
“嗯……嗯嗯,拿进来吧!!!”
随着命令的传达,几个人抬着两个大箱子进来了,当然这里面绝对没有七千部书,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专门给王维验看的。在屋子外面,还有数十近百口这样的大箱子。
“止步!!我们要监察一下!!!”眼看两口箱子即将被抬入屋中,守在门口的两个黑血军的大兵不干了,非要监察一番。当然,这也是应该的,毕竟王大官人的个人安危都系于他们的身上,可是马虎不得。
箱子被打开了,里面放着码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旁边还有些精细的仪器。当两个黑血军大兵验看的时候,王大官人看不下去了,这动作实在有些粗鲁,王大官人实在是担心他们把这些精密的宝贝给弄坏了。“好了好了,只要没什么危险就行了,千万要小心点儿,可不要能坏了这些东西!!”
看着眼前经历了二十余年仍然十分精美的书籍,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天平、望远镜、标尺等精密的仪器,王维由心的感到喜悦。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在王维的眼中,这比同等体积的黄金更珍贵!!!这些东西能出现在大明,要感谢已经去世了十多年的金尼阁神父。
金尼阁是1607年被派赴远东传教的,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启程。他是是第一位来华的法籍耶稣会士。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即利马窦卒年)秋,即在利玛窦逝世后6个多月抵澳门。1611年初,他经由肇庆抵达南京,真正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教生涯。
1613年2月,他受龙华民特遣,返罗马晋见教皇,去罗马向教皇保罗五世“奏陈教务,并请准翻译经典,司铎用华言行圣祭,诵日课,教宗一一允准”,但因客观情况未实行。
其实金尼阁此行还有两个任务,一是请求耶稣会总会增派人手,二是采购图书仪器!
采购图书仪器是为了在北京建立一个图书馆。教皇保罗五世向中国耶稣会赠送了五百多册图书,其余部分,则由金尼阁和同伴邓玉函精心挑拣,从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收集而来。
在欧洲期间,金尼阁两次进行环欧旅行大宣传。他常常身着儒服出现于公众场合,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1618年4月,他率领20余名新招募的传教士搭船离开里斯本,再次踏上来华旅途。次年7月抵达澳门。
1620年春到南京,不久赴杭州、北京。在艰苦的旅途中,有7名传教士染病死亡,包括金尼阁的弟弟。同船来华的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泛际等人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日后在中国大力传播西学。在天主教史上,金尼阁成为第一位重返欧洲又从那里率领大型传教团重来中国的传教士。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带来了大量外文书籍。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且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金尼阁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让后人感兴趣,他还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终于收集了精装图书7000余部。金氏本人估计所收书籍和仪器在离欧时价值1万金币。为此,金尼阁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徽、李天经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
只是由于在1628年的时候,金尼阁在杭州病逝,“西书七千部”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计划流产。后来,李之藻和王徵等人零星翻译了其中一些著作,大部分书籍蒙上尘埃。
时至今日,这些珍贵典籍和仪器,算是在王大官人的手中重新出世。
‘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再次蒙尘的……’,王大官人心中悠悠想到,眼神悠远明亮……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