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夜间之事已然告一段落,但断风寒却马上将要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因为在过个把时辰,便是议朝时间,他做为蔡邕参奏何进不法的一名人证,少不得要在朝上当着当今天子刘宏以及朝中文武百官的面前与那何进周旋一番。
先前在丽阳宫中,断风寒早与“十常侍”等人谋划好了一切,最终的结果乃是认为何进势大,不可卒屠,需择以良机而除之。
但以蔡邕的品『性』,他是决然不会放任不管的,即便没有胜算,他亦不会退缩,向他人般甘愿臣服在外戚恶党的『淫』威之下。
因此,断风寒被牵扯其中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能够在朝上避开这许多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却正是他要在这短短个把时辰里需要思考的事情。
正所谓不谋官政,不知其险。自古历来官场政争尤其险恶,在高位者难谋其身,保不住那天就被政敌抓住痛脚,轻者贬离官场,重者身死以至灭族。总之只有是在封建君主制度中,自皇帝以下的臣子中,不管是忠是『奸』,说白了都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是黑是白那就得看当政的皇帝了。
当然自古以来也不乏圣明之主,在这些圣明君主手下办事的大臣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例如宋朝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但倘若把他放在这个时代,想必他也蹦达不起来。
而如今这个蔡邕就似乎就处于这么一个危险的位置上,如果说历史因为断风寒的到来而改变,那么一个时辰后的朝议便很有可能是这当代大儒的死难之期。
时间匆匆的流逝着,短短的一个时辰眨眼便过去了。
可与蔡邕同车而行的断风寒却仍旧没有想出个具体的办法来,懊恼之中只得想到见机行事这四个字来。
少时,蔡邕车仗便以行至内城黄门之外,而这个地方更是早已聚集了不少朝中官员,这种情形让断风寒不禁想起了宫廷剧中文武百官大清早等待皇帝临朝之时的情景。
看这些人三凌云,陈留人士,现今乃是当朝议郎侍中蔡邕蔡大人府中幕宾,正是此人凭借勇武杀退众贼,救得殿下。”张让一边具实回禀,一边又添油加醋,应将方才灵帝所梦之事结合起来,言道:“奴才观此人相貌不凡,勇武过人,却正如皇上您梦中所见之神人也!”
(第17章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