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ps:这章是关于小说中可能出现的人物的,篇目繁多。如果不愿意看的,请等笔者下一篇正文,谢谢。
(找资料,花了偶几天啊,555……)
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举凡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灵,各
依人民的钦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拜先天真圣者,得兼祭后天神灵﹔祀后天先
真者,亦可兼奉先天真圣,并无限制。
无极始祖─元始天王
云笈七籤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託体虚
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空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
气清,二晖缠络,玄紫盖映其首,元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
灵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如上所举,可知由无极而成太极的情形。元始天王
生於虚无自然即〔太易〕之世,第一化为无形天尊〔天宝尊〕,是为〔太初〕之
时﹔再化为无始天尊〔灵宝君〕,是再〔太始〕之时。 第三化为梵行天尊〔神宝
君〕是为〔太素〕之世,皆〔无极界〕也。而至阴阳判分,天地肇定后,则成为
〔太极界〕,盖即由〔太素〕而成〔太极〕的也。元始天王以气化道,以道成身,
而后始有天地ˋ人黄,於以生万物也。允为无上之高,时即掌道之祖。
万天道元─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
道祖-道的祖气。
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云:。
三清是玉清ˋ上清ˋ太清的合称,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所居之处,故
这三位最高尊神合称为三清。三清各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统御诸天神,为神
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造。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气,也尊称
圣号为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圣号为: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 。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
位 。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白鬚
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
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灵
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
神灵,其职能是职掌阴阳,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道教较大的宫观中 ,
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 。但在大型
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 。唐代以来,随着风水之术
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樑、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
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乃先天的真圣,为元始天王所化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鑑云:「天
真皇人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极道之人也。身长九尺,玄毛披体,皆长
尺余。 黄帝时在峨嵋绝阴之下:苍玉为屋,黄金为座,张华罗幡,燃百和香。侍
者仙童玉女,座宾三人,皆称太清仙王。黄帝再拜问道,授以清凝 。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 。西
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 。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
真君),名启垣,字积原 。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 《玄门宝海经》云,「阳精为日,阴精为月 。分日月之精为星辰 。星辰共以真
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 。意为连读成为「阴王」,并作阴间之王解释,於是,福地
酆都县就被视作阴曹地府之所在地 。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 ,
为天下鬼魂之宗 。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於酆都大帝管辖,
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 。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内,多设有七
十伯阳,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其生平事蹟,载在老子内传云:「太上老
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
星,飞入口中,因有娠。怀八十一岁,於陈国涡水李树下,剖左腋而出,指李树
曰此为我姓。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顶有日光,身滋白血,
面凝金色,舌络锦文,长成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图宝章变化之方,
及还丹伏火水汞液金之术,为七十二篇。在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
能为天神所济,聚仙所从。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治心、
养性、绝榖、变化、役使鬼神之法」。按神宝君又称太上老君,老子系其所化法
身,故老子内传首句即额曰:「太上老君」字样,盖以老子即太上老君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掌禄籍之神。据明史礼志以:「梓潼帝君姓张名
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
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封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岁二
月三日生辰,遣祭。」按文昌帝君曾降笔於世,作梓潼帝君化书,自述其身世云
:「予生於周初,迄今有七十三化矣。西晋之末,再游人间之初,忽至会稽之阴,
见一隐者,年之讳,改称「真武大帝」。按从汉书王梁传有云:
「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註云:「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盖以「
龟蛇二物,属於北方,而合为一体。 故今人祀奉玄帝,辄象龟蛇二物於其旁。道
家以玄天上帝尊为道教法主,称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於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
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於
王宫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昇
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
称 。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 。玄武七宿之形如龟
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北宋开
宝年间,玄武神降於终南山 。太平兴国六年( 9 8 1年)封为翌盛将军 。宋真宗
大中祥符七年( 1 0 1 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
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 。元代大德七年( 1 3 0 3
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
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 。永乐十年( 1 4 1 2年)又命隆
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
鼎盛 。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 。七宿之中有斗宿 。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
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 。人之生命寿夭
均由北斗主其事 。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称真
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 。虚危上应,龟蛇合形 。周行**,威慑万灵」
。 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 。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
为祈免水火之灾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 。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
祝诞祭典 。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
灵官王天君
王灵官乃玉枢火神降为山灵精气,为湘阴之庙神也。铁面朱髯,初无姓名。
西河萨真人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之弟子(按系虚靖尸解后所收)。见其庙祀血
食太甚!乃飞符火焚其庙,王灵官烧成火眼金睛。以系无辜被焚,奏於天庭,玉
帝赐予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其有过错时,则可报前仇!历十有二年,
以慧眼观察,见真人无过可寻。及至闽中,遂拜为师,誓佐行持。真人乃劈乾卦
「王」字为之姓,以「善」字号其名。为奏天庭,录为雷部三公明,乃日之精也。据实录云:「昔时天有十日,并出作噩!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尧命羿射之,落其下枝九,而化为九鸟,坠於青城,
变为九鬼王。八鬼行病灾民,而帅独化为人,骑黑虎,执银鞭,避隐蜀中,浑忘
甲子。后为张道陵天师,收为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
永佐正一玄坛。食丹后形如天师,天师乃命守玄坛,故号玄坛元帅。及天师昇天
后,奏於天庭,擢为天将」。又搜神记云:「赵元帅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
功成奉玉帝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慧觉昏梵气化生」。今称为:上
清如意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元帅也。
地祇上将温太保
太保姓温名琼,字子玉,乳名卓郎,温州平阳人。母张氏夫人,梦南方日轮
大如车,其声如雷,寤而有娠,遂生太保。身长九尺二寸,长而有志,武勇敢为。
唐时群盗蜂起,随汾阳郭子仪出战,身为先锋。 子仪尝梦前军有黑雾,觉而问,
知为琼大醉时,身中酒气如黑雾,乃拜为帐前校尉。其临阵时,常作黑雾惊盗而
杀之。子仪与同宿,又梦其变黑蛇而生角,知为异人也;然终疑能为患,欲杀之!
琼觉而逃,归泰岱山下,屠牛卖酒为生。一日遇有道人点化之,遂悟而不杀牛。
入东嶽庙为祝,三年,忽一日过嶽峰,遇黄衣道者,揖曰:「今日嶽帝书上汝名,
若天年终,则为嶽府太保。汝可立像於殿前,身后当任其职」。琼如言立像,左
执环,右执间,於嶽府前。后果立化殿前,肉身不倒。初受敕封为显德将军,后
常显灵济人,嶽帝为奏天庭,玉帝封为翊灵昭武大太保(见道藏地祇上将温太保
传)。当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时,将其列入地祇十将之第六,并擢为天将,奏达
天庭,后即道家奉为:出入天门温元帅也。
斗口灵官马天将
马元帅名胜,为南斗第六星所降生。故以原星之讳为名(接南斗六司星君,
第六天机星君讳胜也)。以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乃成马字为姓。生来三头
九目,手持玉戟金砖,背飞丹符之鸟,身跨火犀。居世二百四十年,常驱邪袪瘟,
度世济人。后随护梓潼帝君,至功完行满,召返天庭,饬守斗阙,证位斗口灵官,
道称雷声不动天尊。
金阙后圣帝君
上清后圣帝君,为先天玉宸大道君所化身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后圣帝
君,姓李讳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为地皇之胄也。育於北国天刚
山下,李氏之家,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其形,乃感而怀焉」。盖即金阙后圣帝君也。
黄堂谌姆
谌姆者不知何许人也,自言谌姓,其字曰婴。尝居金陵丹阳郡之黄堂,潜修
至道。忘其甲子,累世耆老皆见之。齿发不落,容貌常少,敬为仙人,咸以谌姆
呼之,谓其可为人师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元君西华圣母,一号灵宝净明黄
素天尊,乃女真谌姆也。姆讳婴居於广堂,事见仙传,得上清高仙上明玉书三章,
潜修至道,感斗中玉符之隐,上居西华谅光宫,掌元始图书之府,称谌姆元君」。
按谌姆元君曾以净明五雷诸法,传授於西山许旌阳真君,垂世济人也。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