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排第三的是安西府的一位外族女子,突厥人称其为圣女,汉人大都称其妖女,只因此女龟兹舞已近大乘。传闻此女舞艺极负野『性』,更具挑逗,观者无不被其夺取心志而口干舌燥。”见我神『色』如常,他继续道:“此女虽被汉人所耻,但为保公允与各族平等,还是入选了补遗录。”
小野虽然装做毫不在乎,可我还是从他眼中的光芒判断出他的yu望。他现在十四岁不到,但这时代十六岁就可成婚,订娃娃亲更是平常。若那舞蹈真能到大乘,应早已脱离艳舞的范畴,连我自己都有些蠢蠢欲动,何况他。
“小野,日后有闲暇,我们去草原纵马,顺便观赏一下此舞又何妨。”
“大哥,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明年天下各大名士都会受皇家之邀齐聚京城,我希望大哥能说服爹爹让我跟着你,也好去见见世面。”
见他说的可怜,我当然不好直接回绝。“小野,等我在京城安定后自会写信于你。此事先不谈,你接着说其余两位。”
“大哥日后要记得保证过此事,那我接着说了。随后二女之舞艺其实在已名声在外,在大哥心目中哪两种舞成就最高?”
我沉『吟』片刻,头脑中马上就有了结果。“当属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只因安史之『乱』,贵妃香消玉殒,此舞怕已成绝响。另有公孙大娘之剑器舞。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当年玄宗侍女八千,公孙乃首位。现各处虽有人会此舞,但亦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只恨生不逢时。唉。”
“大哥不需叹气,此二舞未曾失传,都有人得其精髓,只是大哥不了解天下人物而已。霓裳羽衣舞去年现世,传承者乃是当朝九公主。她在十六岁寿辰时,当众献舞一曲,被观者惊为天人。虽其自命为《乘风揽月舞》,但已断定得霓裳羽衣舞之六分相似,甚至比霓裳舞更幽雅,更华丽。”
“会否因其身份而被他人夸大?”虽然我心中已信了几分,而且也希望此舞能存于世,但更怕故弄玄虚让我失望啊。
他摇了摇头,随后又点点头道:“是否真实大哥怎么能问我呢,但确实补遗中有,而且据说宫廷有霓裳舞的记录,只是后人不能辨其真伪而被资质极高的九公主解读出。”
“汉人有福,民族有福,如此艺术竟还能传于后人。”闭上眼睛,想象着千年后中华依旧着此舞为国粹,以擅此舞而自豪。而不是被他国所谓的芭蕾舞,拉丁舞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眼角已有些湿润。转身拂拭,强颜欢笑道:“接着说剑舞吧。”
小野挺了下身,严肃着道:“大哥,你是否有心事?怎么哭了?”
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容置疑的道:“没事,刚才你看错了。接着讲。”
见我脸『色』不善,他乖巧地拿起茶壶,倒满后递到我手边道:“大哥,你先喝口茶,小野不懂事,大哥不满意一定要说出来啊。”“小野,和你无关,你继续讲吧。大哥听着呢。”
“哦,好的。排第一的女子名叫李香凝,其身份倒很低微,只是名声极大,所以排最前。她本人有个歌舞团,叫香香歌舞团,三天后就会到山阴来。她与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乃同族,所以会剑舞,至于到底得几成三日后去看看便知。她的成名有两大原因,其一,品『性』极佳。常告戒他人:粗茶淡饭心中欢,锦衣玉食腹内酸。不少王孙贵族送重礼求婚都被她扫出门外,对百姓友善,常把收入接济于穷人。其二,身体特质。她身上长年散发着体香,平时香味十分浓郁,但舞剑时却逐渐消散。好奇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这才使得她有现在的声望。”
到时候一定要去看,若她剑舞真是极端出『色』,定要让她教授更多人学会。九公主那因身份怕是难以下手,而李香凝既然人品不错,当不会拒绝。若再敝帚自珍,如此艺术怕过不了几年又是烟消云散了。
至于所谓的体香, 记得乾隆时期有位香香公主也是类似的情况,但绝对都是假的,只是世人不明所以然而已。有种玉石谓之金香玉,又称汉中玉石,就是会自然发出香味,但遇水即消。此玉只在民国时刘大同的〈古玉辨〉中才有记载,九十年代才被人知晓。
李香凝舞剑时会出汗,当然也就会淡了。若到时不答应我请求,就用此事要挟于她。为了国粹的继续发扬,用点手段也是值得的。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