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作者:夫夷潇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08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关海南从县教委开会回来,立即召开学校行政会议,传达教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离市人民政府评估验收只有几个月时间,“普九”的硬件建设,诸如危房改造、新建校舍等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学校负责“普九”的各种软件,譬如学校要准确无误地填写“普九”的各种表册,及时上报普九的各种数据和材料,按教委要求布置好汇报展览室,准备好评估验收的各种材料。关海南同教委主任签订了《新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书》,保证如期完成“普九”工作的各项指标。关海南将学校行政进行了分工,刘承祖负责布置好汇报展览室,准备好评估验收的各种文字材料,王松负责填写“普九”的各种表册及各种数据的准备。关海南照葫芦画瓢,分别同刘承祖和王松签订了责任状。

各种表册中,有一项是学生花名册,这届初三学生初一入学时有420名,目前却只有308名,流失102名,流失率达24。3%,不但三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分别达到9%和17%。按照国家要求初中年辍学率必须控制在2%以内,如果如实填写上报,全县“双基”评估验收就会泡汤,是绝对不允许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技术处理”,也就是造假,各年级各个学期的花名册全部重造。这项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还要听教师们的怪话,什么“数字普九”、“普八(呷)又普九(酒),就是不普十(实)”。王松忍不住冲关海南发牢骚,结果被关海南骂得脸青皮青。按国家要求生均校园面积要达到18。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要达到5。8平方米,而新寨中学校园面积生均仅为8。2平方米,校舍面积生均仅为3。6平方米。关海南在乡政府踏出一条沟,也没得到一分钱,关海南每次从乡政府回来,就忍不住骂娘,他心中有本明明白白的帐,五年来,乡政府仅农村教育费附加,就收取800余万元,不知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天关海南刚从乡政府回来,沤了一肚子的气,就全部泻在了王松的头上。别看王松平时笑容满面,嬉嬉哈哈,好像既随和又有修养,却是一个十分火爆的脾气,就像一桶气油,见火就着,老婆只要半句不顺耳的话,他就拳打脚踢。可是,被关海南骂崽孙孙似的,他除了青了脸色,一句话也不敢回。当晚,老婆从乡政府回来,看到王松双手叉腰,用脚狠狠地踢地上的烂开水瓶,水在地上四处乱流。老婆把背上的包放在床上,一声不响去收拾房子。扫地的时,不小心将几滴脏水沾到王松的裤脚上,王松立马打了老婆两个耳刮子,又抓起老婆的头发往墙上猛撞。关海南听到哭叫声,过来一声喝,王松立马住了手,笑嬉嬉地拿烟给关海南抽,老婆低头收拾房子,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刘少林同王敏之和好了,整天埋头苦干,想把前面拉下的功课补上来。王敏之的心舒畅起来。这天吃了晚饭,王敏之拿条凳子到食堂背后的小池塘边看书。小池塘边上有一排四季常青的蜡叶树,池塘水面上镶满了红绿色浮萍,鸟雀儿常在蜡叶树上跳来跳去唱歌,环境格外清幽。王敏之刚坐下,书还没有打开,李灵芝就来了。

“王老师,看什么书?”李灵芝拿过书一看,“《史记》,我还不曾读。我喜欢读三四十年代的文学作品。”

“那个时代有很多的好作家好作品。”王敏之接过书说。

李灵芝弯下一支细小的蜡树枝,摘了绿叶子一片一片掷到浮萍上,片片落叶在浮萍上很随意地镶拼出一幅很引人幻想的图画。一条泥鳅从浮萍底下钻出头来一探,又迅速藏了起来,浮萍荡开杯口大的一个黑圈,整个画面跟着微微的晃动。

“有鱼,我来钓鱼。”

“那是泥鳅,钓不上来的。”

“怎么钓不上来?你看我把它钓上来。”李灵芝用白纱线扎了根棍子做了钓竿,可是没有钓钩,她问王敏之怎么办?王敏之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好一个愿者上钩,老夫子别有所图吧?”徐运清嘻嘻哈哈地说。

“姜太公说钓鱼,我们教学生也是一样,愿者上钩,勉强不来的。”罗朝卿接过话茬说,“在102班留下几个默写元素符号,他们坐在那里玩,我说他们怎么不背不记?他们却反问我:老师,你说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真是气死人。”

这时,学校的高音喇叭响起关海南的声音:“全校师生注意了,后天到农场搞劳动,学生每人带一把锄头。”

“又搞劳动,不是已经承包了吗?”王敏之说。

“普九要求学农基地达标,可是农场里许多土地被附近老百姓种着不肯退,场里要求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并把界址划清楚,免得今后有纠葛。”罗朝卿说。

“收回土地,划清界址,去几个领导与老百姓讲清楚就行,去这么多人又不是打老虎。”王敏之说。

“老百姓在地里种了萝卜等,要把那些作物全毁了,不去人能行?”罗朝卿说。

“不妥,不妥。”王敏之连连摇头说,“人家望种就望收,怎么能把作物毁了?只能做工作说服。”

“你又书生气了,现在的社会只有强权哪有真理?老百姓也学坏变横蛮了,关校长到农场好几次,和老百姓接洽,老百姓就是不理睬,关校长请示乡政府,领导表了态,派学生把作物挖了,出了事政府担着。”罗朝卿说。

“这样岂不激化矛盾?”

“老夫子,你又杞人忧天,古话说,只有蛮官没有蛮百姓,有政府撑腰还怕几个小老百姓?”徐运清讥道。

李灵芝没有留意身边几个人的说话,用那无钩的钓专心钓鱼,纱线在浮萍里起落,渐渐粘了好些浮萍,在斜阳的映照中,像一条精心编织的美丽花瓣,闪耀着玫瑰色的柔和光辉。

突然,一群刚出麻毛的鸭子从对面下了池塘,大口吞食浮萍,叽叽呱呱把池塘宁静清幽的意境完全打碎。李灵芝举着钓杆,怅然若失地望着那群饕餮者。

“赵青山给老师打饭总不打足,却喂了这么多的鸭子,这四十只鸭一餐要吃多少粮食?”徐运清说着将一块石头踢到池塘里,鸭子吓得全都抬起头,惊恐地张望。

“肉球说,都是一些剩饭,不喂鸭子也浪费了。”罗朝卿说。

“哪天撒把药,就把它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你这个人什么地方出了毛病?鸭子也是一条命,怎么动不动就下药?”李灵芝抛了钓杆抢白徐运清。

“说说玩的,怎么当真?”徐运清说,“灵芝,马头桥今晚有人结婚放电影,我们看去?”

“王老师,你去吗?”李灵芝问王敏之。

王敏之瞟了一眼徐运清说:“你们去吧,我还有两组作文没批,明天要做作文。”

“你不说我可忘了,昨天小考的卷子还没看哩,明天上课拿什么讲?”

“近来你感觉怎样?”王敏之问李灵芝。

“感觉好多了,有些同学进步真快,像唐兵、唐诚,成绩像笋子拔节似的,只是,我感到郑娟秀有点不对头,上课一副心不在蔫的样子,还常常不交作业,我和她说话,她还懒不答应的。”

“有这种事?”王敏之吃了一惊,“去,看看她的试卷。”

两人来到李灵芝房里,王敏之抽出郑娟秀的试卷要李灵芝看。李灵芝看完试卷,竟是四十八分。王敏之目瞪口呆说:“别看错吧?”

李灵芝只得又看一遍,说:“一分也加不上,严格地说还得再扣零点五分。”

王敏之直挠后脑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徐运清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说话,只看着王敏之冷笑。

第二天早上,郑娟秀给王敏之送花进来,王敏之把郑娟秀叫住了,问她的数学成绩怎么回事?郑娟秀翻着桌上的那本《史记》,好像没听到王敏之说的话。王敏之很生气地批评她,措辞相当严厉。郑娟秀勾了头,搁在《史记》上的那只手在微微发抖,眼睛里的泪光闪动着。

“郑娟秀,你到底为什么?”王敏之几乎在吼了。

“为什么?为什么?你说为什么?她那种妖里妖气的样子,疯疯骚骚的和男老师打打闹闹,动手动脚,我就是看不惯!”郑娟秀也冲王敏之吼叫起来,然后,一扭身冲出门去。郑娟秀的反常态度和那些没头没脑的话,使王敏之如坠云雾之中。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