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作者:夫夷潇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8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星期三下午,王敏之回到家里,小芹高兴地迎着他。王敏之慈爱地抚摸了一下女儿的秀

发,就将一套《小学六年级课程同步训练》交给小芹说:“这套练习是爸爸在新华书店十多

种练习中挑选出来的,你要好好做。”小芹接过练习册,嘟着嘴,一点也不高兴,书好像很沉,她无力的双手承受不起似的。

王敏之拉着小芹走进屋来,对小芹说:“爸爸现在教你做,好吗?”

“我星期天再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没做起哩。”小芹把书放下,从书包袋里拿出一张通知单交给王敏之,王敏之看是晚上开家长会。他收起通知单,走进厨房里,看煤火快要咽气了,就添了些木炭,再加了新煤球,然后开始洗衣服。小芹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就走了出去。过了一会,王敏之不见小芹进来,走出去看,只见小芹蹲在地上玩几颗小石子,神情极为专注。王敏之皱起了眉头,喊她做作业,语气里有些恼火。小芹应了一声“晓得了”,语气里也有些不耐烦,人却没有动一下,小石子在她手里变魔术似的飞出了许多花样。王敏之恼火极了,大吼一声。小芹极不情愿地站起来,撅着嘴,白了王敏之几眼,进屋去了,脚板把地面打得噼叭作响,好像地面同她过不去似的。

王敏之将洗净的衣物晾好,太阳在西山顶上只露出半边脸了。倪小艳拖着板车回来,板车上剩下许多黄橙橙的熟透香蕉。她将板车往地上一摆,瞥了王敏之一眼,阴着脸一声不吭进屋去了。王敏之走到车面前,不见了秤,知道妻子又被城市监察给抓了,秤没收不算,肯定还罚了款。王敏之知道这么熟的香蕉是不能过夜的,就到隔壁孙奶奶家借了一把秤,把吊在板车把手上的条凳捆紧些,拖着板车到街上来。

街面上人流熙来攘往,摩肩接踵,那些晚上不营业的店铺陆续关门。关门后的店门前被摆乒乓球台的、卖夜宵唱卡拉ok的,围以障幔瓜分了。正街面上,卖卤菜、卖西瓜、卖七娘八老子的摆了一个长蛇阵。大家一门心思做生意,对那些拥挤着、疯叫着的各种车辆置若罔闻。王敏之刚把车停稳,就围上几个人来,几只手在香蕉里翻来摸去,他忙拿起秤来准备称。有位小姐将一大挂香蕉放在他的秤盘里,他称了三斤半,那小姐打开小坤包问好多钱一斤,他说一块,而邻座的已做了五篇,每一篇都精批细改。小芹其他的作业也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王敏之坐在那里,只感到心里一阵阵绞痛,他知道老师对小芹完全失去了信心,所以放任自流。在家长自由发言时,他本想站起来就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说几句,但他一想又不敢说了,经验告诉他,这样除了得罪老师,使自己的女儿处境更加艰难外,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王敏之回到家里,小芹已经睡下,他同妻子说起了小芹的学习情况,倪小艳又冲他大发脾气,骂他整天死在学校里,心里哪有女儿,哪有这个家,要是女儿明年没考上初中,没有钱给她买学校读。被妻子这么一骂,王敏之想起了自己的失职,很是愧疚。像自己这样的家庭,一点背景也没有,女儿要是读不出书,将来哪能找到工作?难道又像她妈妈那样大街小巷卖香蕉?王敏之下决心要把小芹的功课补上来。

星期六回来,王敏之同小芹谈了许多读书上进的道理,什么“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什么“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小芹对王敏之这一大通文绉绉的道理虽然一点也不懂,却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话:“舅舅初中没毕业,赚了那么多钱,你是大学生,家里穷得什么也没有,读书有什么用?”

王敏之怔怔地望着女儿,不知道如何说服,场面便冷了下来。王敏之想了想十分严肃地说:“不管什么时代,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学问知识才是自己的,别人抢也抢不走。”

小芹点了点头。王敏之心里高兴。给小芹订出了补习计划,他要求小芹每个晚上做五道数学练习,写一篇日记,他星期三或星期六回来检查。

第一个星期,小芹还能够按王敏之的要求做,王敏之星期六检查时,数学有一道题做错了,王敏之耐心给她讲解后,她马上更正,日记也写得很有趣味,特别写到她妈卖香蕉如何辛苦,倪小艳看后高兴地奖了小芹五块钱。王敏之心里充满了希望。可是第二个星期检查时,王敏之就傻了眼,数学题错得一团糟,日记一篇也没写。王敏之耐住麻辣火燎的性子没发作,一道题一道题给小芹讲解,每讲完一道题问她听懂没有,小芹点了点头,可要她做的时候,她又做不出来。王敏之只好再讲一次,可是他发现女儿根本没听他讲,而是呵欠连连。王敏之就忍不住发起火来,手指头戳着小芹的额头骂她,小芹的泪水就像雨点似的落下来。倪小艳就骂王敏之,哪有这样教的?吃人的样子,把人吓傻了如何做?你教学生是这个样子?王敏之教学生从来没发过火,不管碰到如何笨的学生,他都能心平气和,谆谆善诱,而对自己的女儿,却这样没有一点耐心,自己不免惭愧起来。

王敏之用软话同小芹说,喊她继续补习,可小芹就是喊不动,王敏之忍不住去拉她,她竟浑身颤栗,脸色惨白,泪水淅淅。王敏之觉得自己对女儿的关心实在太迟了,并不是因为落下的功课,落下的功课是可以补上的,而是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正的,必须持之以恒,像对待危重病人一样,耐心细致地扶持,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轨。可是,自己在乡下,没有时间来陪她,妻子起早贪黑,哪有精力管她?学校里观望了这么久没补课,看到城区学校都补课,教委也没怎么样,下个星期毕业班星期天也要补课了,自己更加鞭长莫及。万般无奈的王敏之,只好用“君子之不教子”、“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古话自我安慰,但又切肤地感到做了一辈子媒,到头来自己女儿却嫁不出去的悲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