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当上了农民
作者:德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45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灾荒载着天高很快过完了春节,正月十二,他第一次以农民身份参加了生产劳动。

队长安排天高和庆大爷上山撩水沟,天高负责刨泥,庆大爷管撩泥。第一天拿大镢柄手掌上就起了水泡,累得腰疼腿酸。晚上到队部(记工室)去,队长说天高干活还行,给他在记工手册上记了七分。走时,队长说明天换换工种,让天高同庆大爷联手给大队铡牲口草。

大队有两辆双套的骡子车长年搞运输,四头骡子吃的谷秸由两个小队负责派人铡,每小队负责一个月。正月十三这天,正好轮到了天高所在的二队,对长就安排天高拤刀,庆大爷捋草。

拤刀是出力气活,捋草是技术活。庆大爷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拤住一小捆谷秸,横搁在刀床上,天高按下刀,铡下了一截(约有一寸长),即可抬刀,庆大爷再往前挪一下谷秸,天高再次按下刀……一般的谷秸长度不低于三尺,就是说铡一捆谷秸,天高要不停地连续铡三十余刀。

度荒的念头,吃不饱肚子,身体虚弱,力气不大,天高每铡一刀,都是先来个上蹿抬刀,再来个下跳按刀,若不“上蹿下跳”,刀就按不到底,谷秸就铡不完全,往往铡一截谷秸,需要重复的蹿啊跳的。

天高已是汗水淋淋,不得不脱去外衣,天高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仍不能保证刀刀铡到底。庆大爷不住地“鼓励”他:“怎么回事?使点劲,再使点劲……”庆大爷见自己的“鼓励”没有奏效,脸上微露愠色,天高看出了庆大爷的心思:“你小子有劲不出,尽耍滑头……”

上午和下午各休息一会儿——庆大爷装上一袋旱烟,点火抽完了就干活,除此不休息。

一天下来,天高累得像个死人,回家躺在炕上就不想起来了,母亲叫他起来吃饭,天高不想吃,懒得起来。母亲见他累成这样,很心疼:“这不行,看把你累得,我去跟队长说说,叫他明儿换个人……”

“别去了,妈,我能顶下来,庆大爷说了,‘三日肩膀里行间……

母亲见天高白天干活,晚上爬在桌子上写呀写的,就劝他:“肚子饿的三尺肠子二尺短的,还有那份穷心思看书写字?”

他不在乎母亲的唠叨,天天动笔,反正不耽误干活,活儿再忙,空闲时间总是有的,他想通过写日记,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自己写的东西能言之有物,看之有情,有可能的话,就往刊物报纸上投投看看。

他从不立在街头同人们拉呱儿,从不与别人一起打扑克,天高认为那是一种浪费,青少年不应该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蒙蒙细雨刚过,天就晴了,队长叫三个学生(两个农中学生包括天高,一个一中学生)干点特殊活——拉磙子压谷垄。

三人每人拉着一个石磙子沿着山路来到谷地,见谷苗刚露出小不点的尖尖叶儿,他们开始犯难了,队长讲的很清楚,每垄各压一趟碾子,上午务必压完,可是谷苗已经出来了,怎么能压?如果压了碾子,谷苗不全压死了吗?——那是要绝产的。

他们经过认真分析:队长可能不知道谷苗已经出来了,他安排打磙子的本意,可能想把谷垄的覆土表面严紧压实,防止春季土壤透风失水,绝不是叫来压死谷苗的。

他们三个人拉着石磙子回来了,见天不晌,就近去了天高家。天高母亲上山干活了,妹妹也跟着母亲上山了,天高身上有钥匙,开了门,三人在炕上摆上了棋盘。两人对局,一人观战,开始时,他们还知道小声说话,后来为了一步棋争论地脸红脖子粗的,说话的声音就大了,他们忘乎所以了,没想到临街的房子会有人听见,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将军”,书记和队长进来了,书记火了:“你们为什么不上山干活?”

队长也火了:“叫你们三个去打磙子,你们可倒好,在家下起棋来了……”

三人把上山的经过对书记和队长说了,还再三讲明,他们是不想压死谷苗才回来的。

“你们真是懵懂,谷苗刚出土,不过是个尖尖叶儿,和草的性质一样,石磙子是压不死的,正因为谷苗出来了,才特意叫你们去打磙子,一来是春天风大,地易透风,压压各垄能保墒,二来能把地表面上的虫子压死……你们真是的……能空着回来……”

队长看出了他们不是故意怠工,是真的懵懂,火气小了,也原谅了他们,要他们下午上山继续打磙子。可是书记仍然不依,命他们三人每人写份检查,三人知道错了,乖乖写了,写的很深刻,书记看后还算满意,不再追究了。只是要求他们要诚恳地向社员们学习:“当农民不容易,种庄稼有学问,小青年要有出息,想当个正八经的庄稼人,要不断地向社员们学习才行……”

天高没想到农村还真是个广阔的天地,连打磙子也有学问,看来想种好庄稼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些知识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