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狐婴与赵雍神探了一夜,仔细分析了秦国变法之后成为强国的内外因素。狐婴本就是商科出身,又是商人世家,从强、弱、危、机四个方面分析得头头是道。赵雍越听越精神,到了鸡鸣时分居然还是神采奕奕,丝毫不像是被虐待了月余的人。
深谈之后,赵雍定下了三条国策。其一,张榜招贤,任人唯才。其二,远交近攻,先北后南,不再四面出击。其三,颁布《遗孤收养令》,鼓励人口生育,强大赵之兵。
赵雍感触最深的一条便是狐婴提及的赵简子铸铜鼎立法,赵国政齐。几乎所有的法家子弟都在劝君主明赏罚,严刑以禁恶,要让法令隐晦难明,让百姓整日惶惶恐恐不敢犯法……而狐婴的立法思路却是普及法治思想,废除肉刑,代以苦役之刑;废除流刑,代以劳作之刑。尤其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废除株连,鼓励自首,让赵雍大为惊叹。虽然一时不能接受,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个可行的路数。
更让赵雍惊叹的是狐婴的办事效率。赵雍的车驾才回来邯郸第二天,剧辛已经奉诏返回邯郸,狐婴起草的《皇赵本法》已经进呈赵雍的桌案。赵雍打开竹简,逐条查阅,直看了四:“尸佼。”
狐婴也吓了一跳。尸佼的名号他虽然读书少,却还是听过的,留有《尸子》一书,是商鞅的舍人,也是将商鞅的理论具体执行的重要人物。
“尸子已经九十高龄,若是能请得他来,天下从法之人必当云集邯郸。”剧辛信心满满。狐婴知道剧辛所言绝不过分,当即拜倒:“那就有劳三哥了。”剧辛道:“自家兄弟何须客气,等我将手头上的事交代了,便动身去韩国。”狐婴奇道:“尸子隐居韩国?”剧辛脸上浮出一丝暧昧的笑容,道:“老人家九十多了,还能夜御数女不倦,真好精神呢。”狐婴不禁咋舌,战国时代的长寿老人还真不少,可见心态决定寿命还是很有道理的。
剧辛本就是呆不住的人,说动身就动身,更多的事都压在了狐婴身上。狐婴忙得焦头烂额,甚至忘了家里还有一人等着他。
幽姬是到了邯郸之后才知道狐婴的身份,自幼的奴仆身份让她对于高门宅第的生活有些无所适从。她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入了狐府之后恍如隔世。
狐氏的家长狐不疑大夫亲自召见幽姬,态度十分和蔼,当天就让幽姬搬去东厢房居住。狐不疑虽然希望自己的孙子娶一房门当户对的妻室,却还是相信这个从小与众不同的孙子必然有一些深远的打算,甚至不是自己能看透的。
幽姬只以为狐氏要复越国,故而对她这个遗族客气些。等发现合府上下的奴仆侍女都称呼她少夫人,她才有了些心慌。幽姬本来已经定了随遇而安的心,也无所谓自己的境遇会有多么落寞,在她看来总是亡国之人难以逃避的责难。自从认识了狐婴,静如古井的心池犹如被投入了一块石头,荡起了层层涟漪不说,即便平静下来心中还是有样东西搁着,舍不下,取不出。又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越挣越紧。
而现在狐氏似乎并不想把自己送去越国,甚至想让自己做这里少主的妻室……自己一介奴仆,怎么可能成为贵人的正妻?幽姬心中越没有底,表现得也就越拘谨。幽姬越拘谨,下人们便越发恭谨。下人们越恭谨,幽姬便更拘谨。要不是狐婴回来的及时,恐怕这就成幽姬的心病了。
狐婴在回家的路上曾无数次猜想幽姬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脑中也将那些表露心意的话演练了无数次。只是幽姬并没有他想像得那么有情调,第一句话居然是“辛苦了,是否要让下人去备些吃的。”狐婴怎么也没想到幽姬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只得道:“刚才在祖父那里点心了。家里住得还习惯么?”幽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点了点头。
因为幽姬的奴隶身份,虽然可以免了问礼纳吉等礼法,两人终究还没有完婚,狐婴在幽姬处也不能久留。狐氏即便没落了,也是卿大夫之家,若是传说出去,对狐氏的声誉可是十分巨大的打击。
其实,就算狐婴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小人们的背后中伤总是免不了的。在灵寿追悼陈安之时,狐婴失态在先,馈金在后,无不成了小人攻击的口实把柄。就连那笔川资居然也被说成了是陈夫人的卖身钱。陈夫人受不住流言蜚语,自缢身亡,两个幼子不知所终,或许被亲戚们悄悄收养了。
平心而论,战国之时有这么一段绯闻也算不得是多大的坏事。除了迂腐的儒家,其他人只是当个笑料谈资在茶余饭后拿来摆上一摆罢了。当初传出这段故事的人也未必是出于恶意,在他们这种小人眼里,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新贵,只有配上点风流韵事方才显得完美。
只是儒学在当时也是显学,虽然内讧不止,在狐婴霸占寡妇,逼死烈女这点上却是出奇地统一。当庞暖从灵寿回到邯郸,登朝上堂受拜上大夫之后,直接去了狐婴府上。此时的狐婴因为救驾之功,立法之能,不几日便已经从上大夫升为列卿,又从列卿跳到了亚卿的高位,可谓平步青云。赵雍又在狐氏府邸之侧圈了一块地,为狐婴单独另起宅院。因为原阳狐氏本是大戎狐氏的嫡传,人称“大狐氏”。狐婴年纪轻轻受了卿位,别府之后便被人称为“小狐氏”以作区别。
“儒生如此攻讦小狐子,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庞暖见没有外人,又是坐没坐相,随手取了果子往嘴里送。狐婴道:“捕风捉影,风闻入罪,儒生们也太过分了!”庞暖道:“陈安是陈良的弟子,又是同宗同族,深受陈良重望。陈良在齐楚儒林的声望之重恐怕是四弟未能想像的。尤为甚者,儒学虽是天下显学,四弟想想,真为一邦宰辅的,又有几个是儒生?”狐婴顿时明白了。天下儒生众口一词,并非仅仅因为陈安和陈良的关系,更是因为陈安肩负着将儒家理念付诸实际的任务。现在由儒生辅佐的中山国灭了,天下重臣中没有一个是儒学出身,这岂不是对整个儒学的巨大打击?
狐婴想到了将来儒家终将掌握整个天下的话语权,到时自己的历史评价恐怕会变得十分让人难堪,不禁又联想到“遗臭万年”四个字……
狐婴无奈道:“要说也只能让他们说去吧,真的遗臭万年,也是后人的事。”庞暖笑道:“任君褒贬与我无关,俭言养性随你谈嫌。如此方是自我长生之理。”狐婴默默读了两遍,不禁暗叹这话内中精妙。同样是不畏人言,被称为再世仲尼的王安石说:人言不足恤。虽然有大国宰相的气魄,却少了温润平和的心态和宽阔的心量。比较而言,庞暖的这十六字,更蕴藏着一种超然出世的智慧,不禁让狐婴更为神往。
狐婴十分明白变法这种事,不论成败,首倡者必困于人言,所以他早有借用王安石“三不足”的意向。只是听庞暖这么一说,心登时平了下来,又默读两遍,豪迈悲壮的先驱先烈之感不复存在,反倒觉得自己有些滑稽,忍不住笑了出来。
狐婴道:“也是,随他们去谈嫌,反正伤不了我丝毫。”庞暖正色道:“那倒也未必,儒生所论,虽然迂腐,但是欺软怕硬为国士之不所不取。若是四弟恶名远扬,如何招揽天下贤才?”狐婴也登时明白了现下的处境,急忙道:“止谤谤生,这如何是好?”庞暖笑道:“四弟不妨传书天下,既不辩解,也不承认,只是表明唯才是举的意思,或许会有奇效。”狐婴眼睛一亮,这不正是郭槐千金买马之策么?只要有才能,连一个恶霸都能位居亚卿的高位,何况旁人?
这一手,刘邦以之为天子,曹操以之成霸业,古今智慧其实如出一辙,只是智者想得到,愚者想不到罢了。狐婴看着似笑非笑玩世不恭的庞暖,心中不禁感慨,自己若是没有两千多年的经验积累,在这个智者犹如苍穹繁星的时代,会以一种何等卑微的身份苟活于世啊!
狐婴似乎被庞暖的黑眸吸进了另一个时空,过了半晌才道:“二哥既然已经拜为上大夫,可选了私城所在?”庞暖笑道:“你身居亚卿高位尚未筑城,上大夫受城的惯例已然不破而破了。”狐婴也笑道:“法无明文不为定。这城是一定要为二哥筑的。”庞暖似乎已经看穿狐婴的意图,笑道:“四弟若是想以一城拘我,恐怕还不够。”狐婴微微一怔,笑道:“二哥多心了……”庞暖大笑:“你才多心了呢。暖所求者:摆脱镣铐牢笼,遨游天地物外,酣眠山水之中,岂是这虚荣富贵能缠住我的?人间所贵者,无非名利权势,而这些于我不过是天际浮云,焉能困得住我?”
狐婴从来都是世俗之人,别说理解,就是听都没有听过。他知道庄子也有这个意思,却总难明白其中道理。这或许就是“道”吧,狐婴自知并非圣人之才,自然不能明白圣人之“道”了。
狐婴眼见庞暖去意已定,失落道:“那二哥此去,你我兄弟何时才能再聚首?”庞暖笑道:“愚兄只是随师父淡泊处世,并非远离人间,若想相见,一辆高车足矣。”狐婴道:“婴,稚童而已,二哥若不在旁指点,恐怕犹如累卵之危。”庞暖仰天大笑,道:“四弟天资过人,纵横天下足矣。只是愚兄所长者在培育慧命,滋长善芽,于世俗之道实在懒得过手。大哥有掌军理政之能,老成谋国之才。三弟执法严明,辩才无碍。有这两位哥哥充你左右臂膀,何必还要我这个废人呢?”狐婴肃容道:“那二哥为何不启发愚弟的智慧呢?”庞暖看着狐婴半天,微笑道:“愚兄有些大言不惭,四弟不要放在心上。以愚兄之才,不足以启发四弟,不过愚兄走后,四弟不妨抽空去趟大梁。若命逢昌运,当有所得。”
狐婴自幼难得与同龄之人交往。现在庞暖要走,而且势在必行,不禁有些感伤。只说要等剧辛和乐毅回来了,兄弟四人再聚一次,为庞暖饯行。庞暖却在离开狐府之后便走了,连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狐婴在接到回报时只能感叹:果然是随风而去。
赵雍得知庞暖走了,也只是无奈一笑,道:“寡人便在越地筑一庞城,以此为庞暖封城,卿等以为若何?”肥义道:“如此可行。”狐婴却道:“大王,如此一来,天下只传颂庞大夫高洁,大王却做了陪衬。”赵雍一愣,狐婴又道:“不如大王将第一家落成的遗孤收容所冠以庞氏之名,以庞大夫的食邑为供养,则可得两全。”赵雍大喜,连忙吩咐下去,照狐婴所说去做。
肥义慈爱地看着狐婴,就和看自己的孙子一般,不禁老怀大慰。赵雍被救回之后,肥义当然也在第一时间觐见,将狐婴一月来的辛劳如实地禀告了赵雍。赵雍对狐婴的看法早就好得无以复加,只问肥义对狐婴的评价。
肥义只说了八个字:谋定后动,挚天之材。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