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仓子道:“那怎么行?总不能我来了,反让大爷无处歇息了。”老人道:“没什么不行,我说行就行。你就上去躺下吧!困不着也能歇歇。”小令仓子道:“要不,我就搭个地铺……”老人道:“什么地铺?上炕才是最好。反正我又不用,闲着也是闲着,还是你用才中啊!”这回小令仓子没有再推辞,顺从地上了炕,倒头而睡。这种炕她还没有睡过,乍躺下去也是热乎乎的,甚至还有些烫人的感觉。她翻了翻身,老人又拉过被子给她盖上。她没有再动,老人转身又坐到了椅子上。灶火还在一个劲在闪着。火炕火炕,与火灶相连,相得益彰,倒是省却了不少的事呀!山风易寒凉,没有些火气还真是难熬。这火炕正是因此而生,反正谁家也要吃饭,又何不得而兼之呢!不管是贫家还是富家,这一日三餐还是少不了的,最起码也得烧点水喝呀!总不至于连点水也烧不起了吧!也有,但却不是这里,更不是此时。
老人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心绪静下来了,也真是感到劳累困乏,还真有点饿了。他已经大半日没吃饭了。煮了山兔本想是自己吃的,可却又来了这么个“闺女”,他就慷慨大方地让出去了,宁可自己挨饿忍饥,也不愿亏缺了人家,尽管他并不曾认识她。山里虽穷,却也好客,尤其是这个老人。而此时,一切都静下来的时候,他终于感到了不大对劲。于是,他起身倒了半碗酒,又端过那些剩下的兔肉,放到火灶上温了温。不一会,见了热气,他端下来,舀了一碗,放到桌上,坐下去,和着那酒,慢慢地吃了起来。无声无息的,仿佛是在细品着滋味。灯火很幽暗,一闪一闪地照着他饱经风霜的脸。老人很慈祥,为人极友善,山上山下无人不说他的好。乐于助人早已是司空见惯,就连这个陌生的小令仓子都能受到他的如此厚待,何况是其他熟识的人呢!其之所为,自会可想而知。有古绝诗《善》曰:
为善通彻千百万,内欢外合天下省。
真心英雄无限地,温暖他人忘却冷。
老人吃喝了一阵,又往灶里添了些柴,就又坐回椅子上打开盹了。过一阵子,又会再起来添上些柴。老人就象是会算似的,每次火苗小了,将要灰烬的时候,他总能醒来,并及时添加上烧柴。然后再坐下去打他的盹。就这样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着。望望炕上熟睡的“闺女”,看来真的是困了呀!也真够可怜的,孤身一人,独入大山,倘若碰上个猛兽歹人,该如何是好呢?这女人也真是,看来在城里是玩疯了,不然就不会那样地**了。这女人,看上去也不是很善,决非常人家的闺女模样。平常人家的闺女,莫说是碰上陌生人,就是与她自己极其熟悉的人,谁又敢谁又会如此地大方无忌呢?言谈举止,毫不害羞之处,这谁家的人能比得了呢?山里见不得,山外也没有,城里还能就有吗?男人也是比不了呀!自己也是进过些城的,咋就没有见过这般模样的呢?长相虽是好,但所为却又不象。表现出来的与其实际太不相符啊!少见,少见,真是少见哪!有古绝诗《识人》曰:
识人心思动,如何真相识?
内外多少事,分明何以及?
求索这一世,几方见其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