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这次换了发球,手腕手指用力向上一抹,发了一个台内侧上旋。任忠一搓,回了个半高球。杨洋一看大喜,这还不是手到擒来?上步一板扣杀直线,眼看球就要落地得分了,却见任忠不知何时已经到了中台正手位,放低重心,伸直了胳膊,大臂发力,竟然直接将球反扣了回来。杨洋完全没有想到有人可以挡住自己的重扣,匆忙间反手一挡,球慢悠悠的回到了任忠的反手,略微有些高。好在任忠刚才重心下移,等他再重新调整好回到反手时,球已经处在下降期,任忠反手扣住,略带向上的发力,将球弹了个支线。杨洋正手快带一板斜线,线路不长,估计任忠只能正手托一板,然后自己就可以侧身连续扣杀。没想到任忠再次发挥了他身高臂长的优势,一个跨步到了近台,在球的高点期直接发力扣杀直线。杨洋无奈,只得在中台直拍横打拉了一板,准备在防守中找机会。任忠得理不让人,侧身用正手直接拉了个侧旋,球带着弧线向杨洋正手外拐而去。杨洋跨步救球没够到,丢掉了这一分。
观众为这个精彩的回合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球从任忠的防扣杀成功,到杨洋连防两板,再到最后一个球任忠改打为拉,都是平时比赛难得一见的好球。加上交战双方都是这场比赛的热门,所以一时间这场比赛吸引了球馆内多数观众的注意,大家都想看看,这场遭遇战到底谁能取胜。
虽说杨洋喜欢记忆精彩的好球,但却绝不包括自己失分的球。看着对面的任忠,杨洋心里警惕暗生。对手对自己的进攻线路十分清楚,防守时从容不迫。看来几天的比赛,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反而自己对对手的情况不熟悉,这样一来难免被动。看来以后要加强情报的收集工作,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将给每天偷『奸』抹滑的老陈身上吧。
不提对老陈的腹诽,杨洋发球前看了看任忠的站位,不禁有些挠头。对手不同于一般人的偏反手站位,而是几乎站在台子中间,这样站位说明对方反手很强,可强在哪个方面?擅长对上旋还是下旋?没办法,只能先试探一下,等看明白对手的路数后再想办法。
于是杨洋发了个台内下旋准备打相持,任忠搓球也不像常规的搓球,而是拍型稍立,半推半搓的把球回过来。这样的回速度快,略微有点儿顶。杨洋想反手攻时已经拉不开手了,只能像横板一样,前臂横放,手腕向斜上方发力,反手正面拉了一板上旋。任忠对这种似横打非横打,反而类似横拍拉球的动作很是好奇,不过他手上可不含糊,照例的以不变应万变,反手加力推挡。杨洋只能后退一步两面防守,任忠则连续进攻得分。
杨洋一看比分落后,马上加强了抢攻的比例。对于反手位的长球,坚决把球拉起来,拉球的时候加强了手指和手腕的力量,球过去之后比一般的正胶小上旋要更转。这找果然见效,任忠连续两板推球下网,比分打成了6:6。
接下来的发球杨洋尽量把球发的很短,避免和任忠打相持,因为毕竟相持起来自己处于劣势,任忠也没有好的办法,接发球时失误增多。不过他反应也很快,球接高了之后立刻退到中台,利用臂长优势正反手打回头进行反击。这样杨洋也不敢大意,杀高球时注重角度和力量,尽量不给任忠反击的机会。凭借着前三板的优势和稳定的扣杀,杨洋拿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一上来杨洋依样画葫芦,还是台内控制为主。不过任忠却改变了战术,对台内球直接劈长,省去了控制的环节,直接进入相持阶段。这招果然奏效,极大了抑制了杨洋的抢攻。进入相持阶段任忠防守严密,时不时来个中台反击让杨洋防不胜防。而且他这局接杨洋的几个发球接的很好,直接将球撇到了杨洋的正手。杨洋正手拉回或打回,任忠则站在中间两面调动,『逼』着杨洋来回奔跑,在运动中回球失误。这局任忠的战术很奏效,杨洋完全被控制住,很快就以5:11败下阵来。
中场休息时老陈也是一脸严肃,他也看出来了。任忠这种打法对一般的直拍选手是很大的威胁,前三板不吃亏,相持起来对方人高马大的站在中间,根本不怕你的进攻,而且杨洋现在是众矢之的,对手对他的特点研究的很深,必须得改变战术才行。
想了一会儿老陈对杨洋说:“对手战术很清楚,就是避开前三板和你打相持,对方的发球也不错,你接得又不是很好。必须加强变化,把他调动开,不让他站稳了你就赢了。”
听了老陈的话杨洋陷入了沉思,既然对方适应了自己的打法,就必须用个比方没见过的技术调动对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对手的弱点,老是这样摆明车马的相持自己是没有胜算的。想到这儿他看了看自己的球拍,反面贴的是反胶。当时选择球板的时候自己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那种很硬的快攻球板,一是发球时不容易发出强烈的旋转,二是自己想在速度的基础上加上旋转的变化,毕竟多门技术多条路。看来今天的比赛的关键就在反面这块反胶上了。
一开局杨洋就换了发球,在背面发球动作。
球过去之后很短,和一般下旋球没什么区别,只是弧线有点飘。任忠当成是下旋球来接,一个正手劈长,直接把球劈出了界。任忠一愣,杨洋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抓起球来同样动作又是一个发球。任忠看来球弧线,怎么看都像下旋,为稳妥起见还是搓了一板,结果和上一个球一样,直接出界。这下任忠有点糊涂了,难道是上旋球,可是这种弧线自己从来没见过啊,弄得他一个劲儿回头看自己的教练。
别说对方教练『迷』糊,就连老陈也吓了一跳。好小子,都让你整出正手背面发球来了。以前在国家队里不是没有直板选手用背面发球的,但是一来发球的旋转速度都不强,只能作为辅助套路来干扰对手的判断,而来球的弧线与一般发球显著不同,对方很容易就判断,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威胁并不大。杨洋的这个发球,由于出手速度很快,因此对方不好判断,而且看任忠吃球的情况,来球旋转也很强,最厉害的是来球的弧线乍看之下和一般正面击球没什么区别,这也就增加了对手判断的难度。老陈看着场内的杨洋,心里赞叹:臭小子,你还真是给我惊喜啊。
接下来该任忠发球,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站在正手位猛的一跺脚,一个下旋急球如离弦之箭直奔杨洋反手而去。他想的也很简单,我破不了你的发球,你也破不了我的。我也不和你玩虚的,就是用这招相持欺负死你。
不过这次他明显打错了算盘,杨洋根本没用反手接。只见他放低重心,手腕下沉,在来球的高点期腰部发力出手,拉了斜线。直拍横打拉过来的球比一般反手攻弧线要拐,更加下沉。任忠防守不及,直接下网。
任忠一愣,随即咬牙:前头的比赛中你只是偶尔才用用你这招背面拉球,可见并没有太多信心,难道还能每个都打上?于是下个球,任忠还是发了个同样的球,等着杨洋回个高球自己进攻。
杨洋这边也不含糊,照例把球拉了起来。不过这次学了乖,拉了个直线。就你会左右调动,我这就调动给你看看。
任忠正靠在反手准备抢攻呢,一看杨洋拉了个支线,动作不由得一慢,重心不稳,球自然是没有接回去。这下他不敢再玩了,知道杨洋的反手确实是真有数,以前用的少是因为战术需要。所以他老老实实的摆好姿势,决定依旧按着前面的战来,一板一眼绝不冒进。
杨洋却不给他这个守成的机会。发球全部都是下旋球,按说正胶很难制造强烈的旋转,任忠也是抓住这一点,对杨洋的发球直接上手。不过杨洋毕竟是可以用手指做俯卧撑的人,腕力和指力都远胜过一般人,加上老陈在发球上面的倾囊而授,哪能这么快就让人破解。杨洋发球时,力量由腿部蹬脚开始,经腰部转动,小臂旋转,加上触球时手腕和手指的发力,发出的球竟是比一般反胶选手的球还要转。
任忠的搓球一般,他的身材决定了他只有打相持才有出路,所以他的技术全都是为了相持准备的,搓球时往往采用半搓半推的动作,虽然这样加快了速度,但是也容易吃下旋。杨洋打了两局,也看出任忠站位较远,一副拉开架子打相持的架子,要是还不明白赶紧发台内下旋球,就真是白打这么多年球了。
任忠连续两个搓球下网,心里也有点慌。既定战术没奏效,接下来该怎么办恩?利用捡球的功夫任忠琢磨了一下,再发球时已改变了策略,站在正手位发斜线球。既然反手你能拉,我就给正手长球,反正你只能正手拉起来。要是转我就带一板或推个角度,你不能强攻我再找机会攻你。你要是不转我就直接进攻,反正优势都在我这边。
杨洋开局前就想好了对付任忠正反手长球的方法,一看球奔正手而来,马上重心下沉,引拍至身体右侧下方成半横状,拍面近乎垂直。上臂与身体约成35度,与前臂约成130度。在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时,右脚蹬地向内转胯,同时上臂和前臂由后向前上方挥动,前臂迅速内收,结合手腕转动的力量磨擦球的中下部。击球后,重心支撑点移至左脚,球拍随势挥至头部。球如一道白线似的,过网后直向台子下方扎去。任忠正准备抢攻,一看来球,不禁一惊,这个弧线速度,不像是正胶拉出来的小弧圈啊,看着这么眼熟呢,恩?这不是反胶拉出来的前冲弧圈球吗?这是怎么回事?任忠大惊之下来不及细想,连忙正手反拉,球在拍面上蹭了一下,直接落地,任忠也由于重心不稳晃了个趔趄。
不顾自己立足未稳,任忠爬起来冲裁判喊:“他作弊,换拍子了。”观众正要为刚才那个球叫好,听任忠这么一喊,不禁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在正式比赛中未经裁判云秀,随意更换球拍可是要取消资格的啊。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