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辩学
作者:寺雨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586

() ()坤乃是大地的意思,引申为厚实宽广,容纳万物。坤国工匠筑城之时,大都遵循此意,有意将城市造得宏伟巨大,气势磅礴,且能于恢宏之处精细雕琢,城中明河暗渠贯穿其间,街巷道轨四通八达,宫殿园林,民宅肆坊也都修建地错落有致,整齐精美,其筑城技能在北天夷州向来首屈一指。

坤国首都元吉城,依山建城已七百余年,得历代坤皇重视,年年增筑,面积愈大的同时,城郭也日愈坚固,当前人口已达二十五万,往来商贾另有数万,集军政学工商于一身,乃是坤国最大都市。其城墙高十丈,长方九里,背面靠山,因此东西南设三门。城内道路十经十纬,将城区分割为九九八十一区,除中央为皇城,不设坊市外,其余八方各设坊市,每九区一坊,每坊长宽三百步,五步一肆,便有三千余肆,也就是三千多个摊位,交易各类商品,无伦是蔬菜瓜果,日用百货,还是修者所需的『药』草晶石,器械装备,甚或灵兽法器,城中均有对应的坊市,方便双方买卖交易。为便于管理,坊市四周均立围墙,仅有坊门可以出入。

根据坤国律法,各坊之门日暮之后即需关闭,不得再有人出入,称为“宵禁”,坊门需到次日天亮再开启。坊门开启与关闭均有官员击鼓为号。在夜间闭门后还留在坊市中行动之人,称“犯夜”,需受处罚。此宵禁法令普遍施行于全国各郡县。

元吉城内还建有可容纳千人的天问堂,矗立在城市中央,正对皇城而建。所谓天问堂,乃是各类思『潮』辩论之所,内容涵盖军事、民政、义理、律法、经济、历史、国际等各方面,北天夷州各国均有设立,同坤国类似,通常只在首都或重要城市设堂,供游历诸国的各类学派代表发表主张及辩论。每月于固定时间举办一次辩学会,参加此会的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辩,一类为听辨。主辩者分正反两方,就某一议题进行有序辩论,而听辨者则以聆听学习为主,礼节上,不仅要全程安静,即便有疑问,也需辩论结束后才可提出。

本月辩学会的议题正与坊市有关,坊市制度乃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流行之制度,经历数百年发展,已日趋完善稳定,以元吉城坊市为例,全城两万八千肆,市租月入七万余两,管管井然,盈余颇丰,而就在此时,有人竟公然提出废除坊市制度的主张,提出者,居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支持坊市制度的学派不由义愤填膺,高调声讨,坚持要理论是非,以明正统。而主张女子不得上厅议事之人,更是打着维护纲常的名义,要揪那女子出来,极尽能事羞辱一番才肯罢休。

双方于十月一日午时,在天问堂中分正反坐定,各述主张。当日听辨者云集,将天问堂塞得满满,其中不乏来自雾国、庞国等国外知名学者参礼观摩,甚至不少人举手投足间不同凡响,显然是身份显赫之人。

正方主辩乃是当今坤国交易丞之师,年逾七十,德高望重,姓周,奉国老之称。反方主辩叫李娟儿,隶属自由学派。众人见她只是一个娇滴滴的小美人儿,年纪轻轻,能有多少学识?若不是有越国国老的推荐函保举,恐怕连天问堂的门槛都进不来,不禁纷纷嗤之以鼻。

辩学官示意众人安静,便宣布这一日的辩学开始。

当先发言的自然是周国老,他声音略带苍老,道:“坊市制度最具优势者,乃是将所有商贩聚集一处,如此商贩与商贩之间竞争激烈,出价便趋于透明,没有商贩可以哄抬价格。若是取消坊市,商贩随处成店,独霸一方,则欺价瞒市者多如牛『毛』,民怨沸腾。况且,商贩聚集一处,市籍易于管理,按籍刻税,非常便利。若说促进交易,降低物价,管理税收乃致国民两利,这世上可有比坊市更好的方式么?”

周国老话毕,顿时引来掌声一片,听辨者纷纷额首称赞,周国老所说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正合当权者的主流想法。须臾,天问堂沉寂下来,众人凝神静听,要看那李娟儿如何应答。

李娟儿从身后一男子手中接过纸条,看罢,抬头笑道:“国老此言差矣!现今坊市虽说建构齐备,体系完善,乃至日入千金,月入万两。但从长远看,坊市制度仍是弊大于利。地址一旦选定,四面筑起围墙,便已决定了其商业发展的极限。每市号称三四千肆,其实也就是三四千个摊位罢了,都是些小摊小贩,规模既小,盈利便薄,难成大商巨贾,更遑论连号经营,跨国贩售了。一国不思谋求大商巨贾,反以小摊小贩为荣,实在是贪小利而无远谋,小女子虽见识浅薄,却也以此为不足取!”

李娟儿这番话语惊四座,不少人听罢若有所思,暗中称赞。

周国老冷笑道:“我见你是女子,刻意忍让三分,你却如何敢一派胡言!筑墙设门乃必须之举措,一来有利治安,二来可以阻挡那些无市籍的商贩偷入市场,从而确保正规商贩的利益。倘若没有坊市,商贩流窜,沿街叫卖,无视国法,肆意漏税,到那时成何体统,不是全都『乱』套了么?”

李娟儿又从身后接过一张纸条,看罢,道:“民富而能国强,若以刻税方便为由,忽视坊市对商业发展的限制,那便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坊市制度取消之后,工商业者便可自由在各地设号,加速商品流转,使各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大降低成本,逐渐促使分工细化、加速航运马路等建设,长久以往,各地商贩规模得以扩大,商号便应运而生。而为了维护商号之名誉,商贾们便会积极改善商品品质并按律纳税,届时国家所收之税,又怎是现在的小摊小贩可比?究竟是要废坊市一弊而得十利,还是因眼前一利而忍坊市十弊?还请国老三思!”

厅内气氛骤然凝重,交头接耳者纷起。李娟儿这番话乃是从长远指出,坊市最大的好处仅仅是为权贵者课税便利而已,实质上反而限制了大商大雇的发展,若要妥善运用各地优势资源,形成跨郡县乃至跨国大型的贸易往来,坊市显然并不是良好的制度。

周国老眉头紧缩,收敛精芒,似是要重新打量起李娟儿的实力来。此次论战,听辨者中名流云集,就连坤国三皇子久公殿下也端坐前排,正与身边之人细声研讨。三皇子每每向其开口时总是面『露』恭敬神『色』,显然边上之人的身份还在三皇子之上,见此人所穿服饰与坤国略有不同,周国老忽然想起,宫中传闻大武国十大名将之一的武丁已密访坤国,难不成就是他?有了这想法,周国老举目细看,只见那人四十多岁,剑眉虎须,龙筋铁骨,生得相貌不凡,虽着文官服,却仍掩不住那股与生俱来的武人霸气,端的是一身名将气概。

既然有高人听讲,自己当然不能在区区一个女子手中落败,事关名誉,算再凶险也得挺过去,周国老干咳一声,道:“废除坊市,名义曰自由发展,实质却极易使国家混『乱』动『荡』。在座众人皆知,坊市中设有三贾制,任何商品的价格均需设定上中下三种价格,以中价为准上下浮动,却不得高过上价,也不得低于下价,如此一来,物价便有管制,市场亦趋于稳定。所谓国之大者,民生为重,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关乎民生大计的商品价格如果让商贩肆意妄为,漫天要价,必生国『乱』!请问姑娘,倘若离开坊市,三贾制便无从下手,又如何能管好价格?”

三皇子听罢连连点头,显然已认同周国老之言。四周掌声爆起,加之无数溢美赞叹的言语充塞穹顶,便是那些素来质疑坤国国策的外国学者,心下也不禁觉得这番话实在难以辩驳,眼前这周国老号称坤国民政学第一学究,果然有其独到深邃之处。反观李娟儿,则有些难堪,正坐在椅上与身后的男子详加讨论,暂时无词辩驳。

按辩学会的规矩,这种情况若是一炷香内没有改变,此次辩学便是周国老胜出,早已有辩学官开始点香计时。

周国老向对手瞧去,见李娟儿身后男子嘴中密语不断,似在传授应对之法。此人身披宽大长袍,脸上又遮盖了许多虬髯胡子,看不清真貌,更猜不出他年纪大小。但可以肯定,无论是李娟儿手中的纸条,还是先前几轮的回答似乎都是出自这人之口,李娟儿只是代为转述罢了。除这人外,李娟儿身后还坐着一个满头花白头发花白胡子的老头,他身形佝偻,兼之从未开口,故而被人注意的不多。周国老数十年来游历诸国辩学,自忖识人无数,可是这三人到底是什么来历,着实猜不上来,倒似他们突然间凭空冒出一般。当然这一问题,对周国老来说也算无足轻重,赢下眼前的辩学,才是他最关心的。

那香已燃到根部,李娟儿却还没有出言反驳,只顾忙着听身后之人讲解。周国老心下暗喜,这回该当是胜券在握了!哪知香烛即将燃尽之时,李娟儿忽地起身,喃喃道:“实在不明白,年纪轻轻的,怎会懂得这许多道理?”这话听语气仿佛是自然流『露』,却不知是说给谁听的。

只听辩学官沉声道:“反方可还有别的意见,若无,我便宣布此次辩学结束,胜出者乃是国老大人!”

周国老眉开眼笑,正要站起,却听李娟儿骂道:“死人!谁说姑『奶』『奶』我没意见的,我只怕这番话不说则已,一说便让国老下不了台阶,甚或胸闷吐血,从此隐退也未尝不可能。要知,这三贾估价法乃是普世上最最没有道理的做法!竟还有人称其为好,真是一群滥竽充数的愚氓!”此话一出,众人尽皆愕然!

周国老听罢大怒,脸上横肉生颤,怒极反笑,道:“好!我便看看你这妮子狗嘴里能吐出些什么来!”三皇子轻皱眉头,仿佛在说你这丫头年轻识浅,也忒自大狂妄了些。他边上疑似武丁的那人,此刻正饶有兴趣地打量李娟儿,想听听她到底要说出什么话来。

*本章内容多有参考赵冈先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文中认为中国古代便已有市场经济体制,观点独特,与传统经济学迥然不同,作为一家之言,不妨一看。

**坊市制度自汉代起逐渐发展成熟,于唐代趋于鼎盛的同时,弊端日显。故自北宋始废除坊市,使商业得以自由发展,坊市规模虽日益缩小,但从未淡出过历史。有趣的是,现今的菜市场,完全可以作为当时的坊市来看待,市籍制度等也多有类似。本章及未来章节中所描写的坊市,虽与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坊市有类似之处,但小说所述,毕竟多有虚构,仅力求符合常理而已,细微之处若有争议,还请读者予以海涵。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