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潘家园旧货市场,那绝对是谓鼎鼎大名。而今日的潘家园已不再是简单的地名,是与长城、烤鸭一起成为北京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景点。“登长城、吃烤鸭、逛潘家园”已成为海内外游人北京之行必不可少的三件事
古玩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占地四万八千画书刊区、古玩区等四个经营区,共有三千多个摊位。
市场的经营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回、满、苗、侗、维、蒙、藏、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爱好收藏的人最喜欢到地摊“寻宝”。要是爱这个行当的人,都喜欢到潘家园古玩市场逛一逛。每逢星期六、日这里车水马龙,人特别多,有寻宝猎奇的行家,也有只看不买的观看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各种语言彼起此落,热闹非常。
达仁现在在的这个地方,是古玩区,也是整个市场,最为集中、最热闹的地方了。当然了,那也是一处机会和陷阱同在快乐和失落并存的所在。
最初时的收藏市场,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当时大多数的店铺是在旁边的一个小公园里面经营,后来外面市场的人气慢慢好了起来。
市场上的收藏品种类非常多,可以说,几乎能想到的收藏品,这里都有可能找到,收藏爱好者只要留心,基本上都不会空手而归。
玉器、铜器、钱币、木器、瓷器、银器、杂件、书画、小人书……种类实在是太多,数不胜数。而和国内大多数收藏品市场不同的是,这里几乎就是个旅游圣地。
就算是不到周末或是节假日,这里也依然是一番熙熙攘攘的场面了,所以一旦到了节假日,那拥挤程度更是不用多说了。
不少人,都会在周末节假日里面去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淘到满意的藏品,另一方面,好多周边地区的小商贩也来慕名迩来,一张报纸或是一块绒布也成了柜台,把四下里张罗来的画,所以到了古字画区。而达仁为了连眼力,就来到的是古玩区。一是身临其境,给自己写作寻找灵感。二来是锻炼能力。
而怎么锻炼能力,却也不是单纯的练眼力的。至于为何这么说,是后话,此后再提。
而对于像达仁一样初入市场搞收藏的人来说,“潘家园”往往是他们提高眼力的必到之处。由于“潘家园”真伪混杂,不经过这里的洗礼成为行家里手绝非易事。
不少现在知名的藏家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如以玩瓷器闻名的著名演员王刚曾幽默地表示:“潘家园是我的初恋。第一件藏品是在潘家园淘到的清康熙晚期的青花盘子。”
而由于做伪手段日新月异,不经常来“潘家园”转转,买假上当是平常事儿,某博物馆信以为真,大肆收购,结果这批沾了墓土的“国宝”事后被证明是刚出炉的新仿,潘家园里的高仿品让专家走眼的笑话已成为平常事。
从此,有些专家为了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也常来这里取经“潘家园”的神奇。可见一斑。
对于古玩这行当来说,宰的就是那些对古玩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人。
达仁其实也本来就是属于那种被宰的人,但是达仁是非常人,因此也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达仁顺着人流,慢悠悠的在街两边的地摊上逛游着。没有进一家谱子,这其中的原因呢,都是父亲和他说的。
父亲说过,在古玩收藏界这行当里,能开的起店铺的,一般都是吃老客,并且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店里明面架子上所摆的东西,大多都是现代工艺品,所以说眼前的这些店铺,先不说真货不会摆在架子上,就光是那些伙计拿个痰盂就说是乾隆皇帝用过的那嘴皮子,也是让人吃不消的,达仁是不可能套那个没趣的。
达仁对那些瓷器,玉石的小物件现在是最感兴趣了,写盗墓类小说,也最喜欢碰的就是这些东西。
所以现在的他,基本上就是会在一个瓷器摊面前,一蹲就是半天,每样都拿起来细细查看,在没有使用能力之前,大多是靠着自己的眼睛去分辨和评判。
这种方法,虽然枯燥,但也是个积累本事的必要过程。
等差不多看完了,过滤掉一部分了,达仁就会用那最近领悟出的小本领来验验货『色』。也因为这小本领,达仁这一个半月下来,活生生的就是从地摊里面检到了很大的漏。
就在两个星期前,达仁找到了两个元青花啊。品相虽然破了,但是回去一鉴定,的确就是真的。拿出去买一百来万呢啊,而达仁买来的价钱才多少呢,画市场的时间也快到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看了。达仁就打算去找施海了。
可是他刚准备回去时候,冷不丁的却被人拉住了。
回头看去,就看到一个,堪称绝『色』,皮肤白皙,穿着一身束腰的连体皮衣的女孩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一看这个女人,达仁的脸『色』瞬间为止一僵,只听他淡淡的说道:“陈涵蕾大小姐,今天星期六。你现在出现好像违约了吧”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