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袁世凯的机会】
作者:过河老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34

211

谁也不知道那日光绪由李鸿章陪着去颐和园,在造价不菲的石舫上,老佛爷、皇帝和“陪同”的大学士李鸿章说了什么,各自作了何种妥协?总之,丁卯日的上谕发出后,接连好几天,几乎天天都有上谕颁下。

先是命李鸿章为督办军务处会办大臣,主海军事;荣禄为督办军务处帮办大臣,主陆军事,责令整编京营八旗及眼儿来定论喽。

一屁股坐在河沟边,袁世凯并不想真的投河。选择还是有的,或者,老老实实的回芦台去,向聂家伯父认个错,认认真真干好军政部的事儿,以总监的身份协助次官陈固,这样总可以让杨格满意,从而让李中堂满意了吧?或者,把巡防营、神机营所谓精锐根本不堪使用的实情告诉荣禄,请他另行挑选合格兵员来训练,自己则还需再找几个人才出来协助,才能完成荣禄交办的差事。

唉......一时间如何决断啊?

“慰亭,慰亭兄。”

谁?谁在喊?声音耳熟呢?

袁世凯四下张望,只见前方大约十丈处不知何时停了一辆马拉蓝蓬大车,一个人站在车辕上使劲的向自己挥手,哟,那不是老袁在朝鲜风光时的书记官唐绍仪嘛!

“少川,少川。”袁世凯感觉自己的声音里带着哭音,鼻腔、咽喉都似乎有啥东西堵住了,急忙起身跌跌撞撞的小跑过去,把住迎上前来的唐绍仪双臂,连声道:“少川呐,少川呐,可见你了。耶,你怎么来这里了?”

唐绍仪年近四十,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又显得老成持重,说话却很铿锵:“恩相让我来此找你!”

“恩相,恩相。”袁世凯嘴里念叨着这个词儿,颓然道:“如今的袁世凯哪有脸面去见恩相呐!”

“那边坐坐吧。”唐绍仪指了指方才袁世凯坐过的地方,这路边时而有人来往,不方便说话。两人并肩走到河沿边坐下,袁世凯说:“少川,实话说吧,我连回去认错的脸子都没有了。恩相和聂军门赏了军政总监的差事,我心太大,总觉得自己也能自领一军......”

“恩相知道。”唐绍仪对袁世凯的所为真是有些反感,可二人相处日久,又哪能不伸手拉一把呢?再说了,如果袁世凯把恩相交代的事儿办好了,今后不是没有出身任职的机会,毕竟是三品衔的候补道嘛,淮系中今后上位的机会多,可有着三品以上阶级的可用之人少。“如今军制品级已经由督办军务处定下,第一军司令部四大总监都是三品、从三品衔了。恩相说,这个位置权且给慰亭留着,他以后想去第一军就去,不想去了,看看在督办军务处找个相宜的位置吧。”

“少川,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恩相要你留在这边,好生整训禁卫军,过两天,他会调派李纯等人前来帮你,不过,是以你聘请的名义。”

哦......丁卯日的争斗方才落下帷幕,新一轮的争斗又开始了!这一次不是争杨格和出洋名单的问题,而是禁卫军和第二军了吧?太后使人插手辽东诸军和宋庆所部,这事儿袁世凯从荣禄嘴里听说了一二分,给宋庆两万余人一个军的建制,肯定是太后的意思。老佛爷在军队实际控制权的问题上吃了大亏,输了一阵,这就要依靠第二军和禁卫军,还有远在陕甘的第,有方才说的李纯,也有王士珍、曹锟等名字。他是熟悉王士珍的,王士珍出身武备学堂,跟随聂军门参加过牙山之战,鸭绿江之战。虎山撤退时丢了炮火,奉命回芦台训练新炮队,阴差阳错下没能跟杨格打过倭鬼子,愣是没捞到啥军功,如今仅是第二师炮兵营的副营长。按照第一军整编计划,本来是要在整编完成后担任旅级炮群75炮2营营长的,怎么会......出现在名单上?而且是荫昌拟定的名单上?

荫昌在锦州,杨格也应该在锦州或者奉天。

袁世凯的脑子不含糊,略一想就明白了,杨某人想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的控制未来的禁卫军。太后、荣禄第二阵打不过皇帝和李中堂的联手,今后也就无需插手军政大计了。剩下皇帝和李中堂两只大老虎,杨某人想要左右逢源,独掌军权呐!若果真如此,那时候的杨某人就又成了大清国的第三个巨头。

永山,杨格结拜兄弟延山的兄长,与杨格相交甚深,又得皇帝信任,现在领着八旗亲军营翼长衔头,荣禄一倒台,永山出掌禁卫军的可能性极大。这个人选,皇帝满意,杨格更满意,李中堂当然不会反对。再以王士珍、李纯等人教练禁卫军,今后未必就不能打破满汉界限留在禁卫军里担任中、低级军官。柳条边都能开,禁卫军里怎么就不能出现汉人军官?!加上杨格在第一军军令部、军学部把持的教导总队、士官学校和荫昌、联芳把持的武备学堂,未来的禁卫军根本就是另一支武毅先锋军。

这一下,袁世凯彻底看明白了,也彻底的服了气。人家左手拿着淮系衣钵的大印,右手拿着皇帝赋予的大权,机关算尽,算无遗策。形只影单的袁某人搞不过,就只能趁势而为,为人家效犬马之劳,事成之后能捞个禁卫军参谋官当一当,或者带着功劳回去就任第一军军政总监也算不错。

“少川,请转告恩相,此事袁世凯一定办好,绝无二心。”

“恩相知道你会办好的,把握住机会啊!此地不宜久留,慰亭兄,绍仪告辞了。”

“你去哪?”

“奉总理大臣差委,去盛京将军衙门办理洋务外交事宜,保重!”

目送唐绍仪远去,袁世凯在心里嗟叹:人比人,气死人呐,如今的北洋,几乎全部围着杨格在转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