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洋务幕僚群】
作者:过河老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42

243

第一军从战争后期开始装备的三千多条德造88年式步枪,在战斗和实弹训练中,截止1895年7月已经出现六起炸膛事故。

500比1的事故比例对于军用步枪来说实在太高,所幸88年式步枪枪机结构牢固,炸膛出现后损坏部分都在枪管、膛之间,表现为气体向上掀开表尺座,并未有伤人记录。

德军装备的88年式步枪很快得到改进,以加深膛线的阴线0.5mm,以从枪口泻出多余的火药燃气,减少膛内压力。清军购买的88年式步枪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只能限制使用。究其原因,还是枪弹技术从黑火药迈进无烟药时代,而枪膛结构强度并未因此增强使然。

杨玉璞很快就用手工制成7—42mm无凸缘、铅芯被甲尖弹;王朴兰随即也用镗床绞出7mm左旋4膛线枪管,考虑到子弹发射药减少对膛外弹道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在88年式步枪的标准缠度之上,其中两支枪管的缠度略有增加,以备实弹验证。

杨格没有等到技师们对88年式步枪的膛、机、弹、匣结构修改,京城里一连来了四封电报,皇帝、督办军务处、内阁、贤良寺西跨院俱都催促他尽快进京。这些天来,机器局院墙以外的世界又出了不少事端,其中一半都与第一军执法队在顺天府、天津府周围州县驱逐闹事书生、逮捕组织者有关。

端岳.爱新觉罗,这位刚刚外放凤凰城守尉的亲贵本该立即履任,却“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蓟州孔庙与人密谋,被执法队抓了个正着!

顺(义)县闹事的士子们在被驱逐时发生踩踏,轻、重伤八人!

宝坻、武清、香河三县学正、教谕联名上书朝廷,请朝廷收回停罢科举上谕,惩处“冒犯孔庙、侮辱斯文、动摇社稷”的第一军军法处长陈固等二十三人。

从福州将军转任四川总督的裕禄连上两折,言道“儒家理学乃立国根本、八股科举乃遴才实务,今新法未成而陡废体统,两川庠、贡议论纷纷,恐生变异”云云。

一场以反对“停罢科举”为名的政潮已经初现端倪。对此有所准备的杨格并不担心,虽然身在机器局,可机器局就有独立电报房,邝孙谋也于三天前在芦台第一军司令部交接了秋季电码赶到天津机器局,霸占了人家张总办的电报房。

光绪、奕訢和李鸿章急召杨格所为也并未科举之事,而是陕甘回乱日趋严重,朝廷中有人提出调回在锦州驻防的魏光焘及其武威军,由提督董福祥总统各军剿乱。于是,帝后之间新一轮的军力争夺开始了,这才是关键。另外,杨、冯两家佳期在即,杨格也必须到京师那个家里准备一番了。

七月的暴雨让京榆铁路全线经过了一场考验,包括最令人担心的滦州铁路桥也在洪水中安然无恙,至此,负责铁路调度管理的英国人总算以天津卫为枢纽,在京榆全线开通营运。

火车隆隆驶进正阳门车站,在“嘶嘶”的蒸汽制动声中停下。十几名没听说过,可《盛世危言》这本书名确有印象。他立即行了一个军礼,恭声道:“晚辈虽然行伍出身,但一心向学,尚请陶斋先生不吝指点。”

郑观应微微点头,客气了两句。后面等着周馥给“北洋衣钵传人”介绍的人多,此时断不能抢了风头。

“这位是马建忠,马博士。”周馥指向后面一位说:“马博士早年在法国考取法学博士,也是马关会谈的随员之一,协办法务。”

“敬礼!前日唐少川协助晚辈办理协议,多次提到马博士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这位是吴仰曾,字述三,呵呵,致之啊,你的那个勘探队,多半都是述三手下的人才啊。述三早年以童生留美,学成后又去英国皇家矿冶学院深造,为大清国首屈一指的矿冶专家。此次,恩相得知你要回京,特召述三从热河回来与你见面,今后就协助于你呐!你二人可好好筹划一下盛京矿冶啊。”

三十多岁的吴仰曾是那种略胖的长形脸盘,肤色黧黑,与杨某人有得一比,想必是经常在野外找矿使然。又多了一个矿冶专家,杨格的底气又充足了不少。

“这位是卸任三品候补道杨宗瀚杨大人,其兄杨宗濂乃是武备学堂首任总办。你们是本家,今后好生亲近亲近。杨大人可是办织布局、纱厂的好手哟!”

杨格赶紧与杨宗瀚见礼,心道,总算有一个可以代替李鹤年的人了。棉纺工业虽然是民生工业,却也涉及到了军工,特别是今后的枪弹、炮弹发射药,需要大量经过处理的废弃棉纱为原料。故而,发展棉纺业、缫丝业,利民利军,今后当以这些“恩相身边的亲信们”为主大力兴办。

周馥把李鸿章的洋务幕僚们介绍完毕,天色就已暗了下来。北洋的人才之多、之强,令杨格眼红不已又欣喜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