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磨合伊始
作者:言者春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68

鞠躬感谢“滨海隐士”大大、“冷雨洗春秋”大大月票支持!多谢了!

————————————————

陆政东并没有再谈民国那位军阀关于衙门修得比学校好就要枪毙人的事情,他知道安俊义很明白,眼下市委市政府修办公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小邓知道书记和秘书长有事情要谈,笑着拉上门出去了。

原本詹继东是打算调整市委秘书长章可钦,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原市委秘书长章可钦调走了,本来打算调进来的市委秘书长因为这次人事变动暂时搁置了下来,安俊义顺理成章的到了市委,被任命为市委秘书长,正式明确行政级别提为正厅,只是还没有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主要原因是市里关于增加常委人数的报告因为人事变动省委还没有批准下来,不管那个方案被不被批准,按照安俊义的资历和能力,安俊义成为常委,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原本唐中凯可能要比安俊义先一步成为常委,看这样子,也许安俊义倒要抢先已不了。

“书记,关于厚德银行在京的活动安排还要请你再过目一下。”

厚德银行就是穆先生等人创办的民营银行,这个名称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阐述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算是表明银行的宗旨。

厚德银行从思考酝酿到现在也是时间不短,而且还是有先例可循。赶上银行业放松口子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有高层特批。也耗费了不少时日才基本上是把程序走完了,现在架子也基本搭起来了,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特别是官场,文字的运用奇妙无穷,不同的排列组织就会衍生出微妙乃至截然相反的意思。就拿这临时负责来说,也是很有讲究的。

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尚未找到合适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那个位置争执不下,会暂时出现控空缺,但群龙无首也不行,总要有人来负责。

那么,就出现了临时负责或者主持工作这样的短期职位。

主持工作,某种程度上应该比临时负责更有力度些。主持工作的人,半数以上,后来就成了真正的主持工作。

而临时负责带有明显的短期性,很少有临时负责变成真正的主持工作的。这也是钟学东猛醒过来后急着安俊义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临时负责,钟学东也许想得开些。反正是个副局长,而且自己一直在教育局干,本身就不想离开,能够干到副局长就已经不错了。至于下一任局长是谁,那是组织上的事。但现在,组织上突然把他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本身没有任何野望的他突然有了想法,他不得不考虑了。临时负责个大半年,到头来还是回到第一副局长的位子上,这会让他很难为情,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秘书长这一段忙过了吧,不知秘书长周末有空没有?我想请几个同学在一块儿坐坐。”

钟学东再一次发出了邀请。

“周末?暂时是没安排。可是到时就不知道了,到时再说吧。”

安俊义说着踱回到桌子边,钟学东倒是很直白,这次聚会的目的不外就是这件事,对于钟学东,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毕竟是同学,而且钟学东的不少大学同学在省里的要害部门,从长远的角度上考虑,他应该要帮他一下。

但他跟着陆书记已经快两年了,陆书记不但在经济上能力出众,在一些问题的发言,虽然少、短,但是切中要害,总是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用人上是很讲究的,钟学东是教育局的老副局长,在教育战线上是一个行家。但根据安俊义的了解,在行政管理上,他并没有多少能力。这样的同志,适合于干专业,适合于干副职。让他去干一把手局长,就很困难。教育不仅是个大摊子,也是个最难管理的摊子。这个摊子管不好,容易出事。一旦出事,影响面就很广,收拾起来也就很难。恐怕正是因为如此,陆书记才会答应去教育局考察调研。

钟学东显然不是陆书记心仪的人选,这件事情还真是很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