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器量
作者:258908146QQ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52

“住嘴!休得妖言惑众!”张献忠忍无可忍,拍案而起。

“我乃闯王帐下八队闯将!我说什么你管得着么?我只不过是把你的部下不敢说的话说出来而已。他们为什么一个都不想过安稳日子,却个个都急着去送死?你当我们都是瞎子,就看不出来么?”李自成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针锋相对的说道。

“你这家伙!竟然……”张献忠气得面红耳赤,自己称霸一方实力雄厚,连闯王见到自己也得客客气气。可这个闯王手下一个小小的队长竟然在大庭广众对自己大呼小叫的,自己的颜面何在?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想到这里,他的手就不由自主的伸向了腰间别着的狼牙刀的刀柄。但他却感到了手腕一阵剧痛,如同有人用钳子夹住一般动弹不得。他转头一看却是高迎祥笑着捏住了他的手腕。

“还请八大王息怒。我手下不懂事,我自会收拾,何必劳您动手呢?”高迎祥和缓的说道。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浇下,张献忠一下清醒了不少,这才想起自己还在人家的地盘上呢。

“正如自成说的,我们该做的确已经做到了。太平世道,谁愿意做那反贼?但是朝廷的话也轻信不得。不如我们先保留一定军制,让营中的老弱伤病们先去安家乐业,然后再行考虑。你们的意见呢?”高迎祥松开了张献忠的手,却没再给他说话。反而转头对着他手下八队队长询问意见。

“全凭闯王诀断!”李自成和其他七个队长纷纷抱拳齐声答到。

“等等,不是说好的共同进退么?!”张献忠急着叫道。

“你们统一了口径,我们就不能统一下口径么?”高迎祥的笑容变得有点阴冷。

“这么说,你们是铁了心的想降了么?一群胆小的懦夫!这么怕死还说什么为了百姓?!”高迎祥都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换了别人也许也就会退让收敛一些,可是他却不会。因为他是张献忠,因为他是八大王!

“哼!既然你知道我们是为了百姓才起兵造反!那我且问你,如若接着打下去,到底是为了百姓好还是为了逼着百姓往死路上走?八大王,这共同进退的想法是你想出来的,并不代表我们就非得跟你共进退!大不了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手打吧 首发)谁也别挡谁的道!”闯王高迎祥也有点生气了,终于收起了笑容。

“既然是我提议共同进退,我自会做到。那就按你说的,先让老弱伤兵去接受招安吧。但是你也得答应我,在你我共同同意完全招安之前,保留现有军队建制。这样如何?”眼看盟约就要解除,张献忠又突然妥协了。

“呵呵,这个自然。那我们来商议下怎么和朝廷提条件吧?”闯王看张献忠答应得爽快,心情也变得好了一点。

只要部队还在,就还有机会!现在就看怎么才能把这把火烧得更大一点……张献忠一边和高迎祥客套着,一边在心中细细盘算着。这时,他感到了一个目光在注视着自己。他用眼角一扫,却是坐在最角落的李自成正盯着自己。那个目光中既有轻蔑,又含鄙视。

“这个臭小子,今天竟然坏我大事!今天看来闯王护定了你,暂且饶你一命。别让老子找到机会,否则定要你好看!”张献忠一边谈着话一边在心中恶狠狠的想到。

“一点小小的伎俩被揭穿了就恼羞成怒,一点小小的阻碍就立刻妥协。哼!就这点器量,还妄想争霸天下?哼,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家伙。”李自成一边用他那轻蔑的眼神看着张献忠,一边在心中想到。

西安城内,三边总督杨鹤正在街头组织着兵丁发放着救济粮。看着排队已经排了几条街的灾民,看到那一个个饿得连抬头都困难的百姓,杨鹤心如刀绞。这就是大明百姓么?这就是以富庶著称的大明王朝的子民么?

“你,去告诉后面的,让妇孺老人上前,我们再开一个领粮点,让他们先领!”杨鹤对一名兵丁叫道。

“大人,上面拨的粮食都快发完了,如果再开一个领粮点……”那兵丁担忧的提醒着杨鹤。如果再开一个领粮点,救济粮将会更快的发完。现在饥饿的百姓还有点盼头,还能保持最低限度的安分。如果这点盼头都失去了的话,谁能知道这些饥饿的百姓能做出什么事呢?

“别管了,新的救济粮即将运抵。派去江南买粮的队伍也快回来了。先把剩下的发出去,能救多少是多少吧。”杨鹤摇了摇头,又走进府内,卷起袖子和兵丁们又搬出了一筐大米。那兵丁吓了一跳,一边放低米筐的高度,使自己多担一些力,一边大声说道“总督,这怎么使得?!我们搬就行了呀。”

杨鹤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回答“怎么又不行,老夫……”话还没说完,却大叫一声倒在了地上,看来是腰闪了。搬米的兵丁急忙过来搀扶住了他,他们看着这个憔悴的老人,纷纷感动的叫了起来“杨总督,这里有我们就行了,你快去休息下吧!”

没想到杨鹤醒来后,第一眼却望向了地上。刚才他倒地时米筐失去了平衡,掉了一碗左右的米在地上。

“啊!米,米!”杨鹤的眼睛发出了光芒,不知从哪来来的力量,一把甩开了搀扶他的士兵,跪在了那米筐前,用双手在地上刨了起来“快给我拿个碗来!”他大声吼道。

杨鹤一把一把的带着灰尘的米捡到了碗里,刚开始是一把一把的捧起,后来成了一颗一颗的拾起。一个憔悴的老人,身穿大明三边总督官服却跪在一个米筐前一粒一粒的捡那散落在地上的米粒。兵丁们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们急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跑到杨鹤的身边帮这个老人拾起米来。终于,地上再也没有半粒米了。杨鹤满意的把那碗米交给了身旁的兵丁,“拿去给厨子,我今天晚上就吃这碗了。让他送一碗新米出来。”

百姓都是有眼睛的,兵丁们都是有眼睛的。他们不是瞎子,杨鹤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纷纷跪了下去,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朝廷要是都是杨鹤这样的好官,王朝怎么会衰落到如此地步?

杨鹤看到这个场面,他的眼睛也湿润了。这些都是善良的百姓啊?什么暴民?什么流寇?百姓的要求是那么简单,活下去。仅仅只是活下去而已,活下去就这么难么?他真想对着老天大声骂几句。

“快起来,大家排好队,接着领!等天下雨了,我就派人去买种子,大家把今年熬过去了,明年准能有个好收成!”杨鹤对着百姓和兵丁们大声说道。

谁也没注意到离他不远处,有两人静静的看着杨鹤。一个英气勃发的青年和一个留着大胡子,身穿镔铁板甲的汉子。那青年正是洪承畴,而那大胡子却是总兵曹文诏。洪承畴手中正拿着闯王和张献忠的投降书信,看来正是准备报告杨鹤的。

只见洪承畴转身便走,曹文诏急忙叫住了他。

“洪老弟就这么走了么?不把闯王他们的降书给杨大人?”

洪承畴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一般不会与人称兄道弟,然而曹文诏是个例外,这是闻名天下的大明第一悍将!立功无数,他是洪承畴最强大的王牌。

“曹大哥,你拿去给他吧。我看到那老头就心烦。”洪承畴皱着眉头说道。

“嗨,我就不明白了。那老头哪点得罪你了?和他赌气什么?他是咱们的上司,得罪上司是会穿小鞋的。”曹文诏接过那两封书信,小声说道。

“那个老头子是在养虎为患!是在玩火!你看着吧,朝廷拨给他的银两和粮食用尽后,那些反贼就会接着闹的。”洪承畴不屑的看了一眼远处正在忙着组织发粮的杨鹤。

“怎么会?连闯王和八大王都降了,紫金梁也传出风声说是要投降,只要这几股逆军一降,还有谁能掀起大风大浪?”曹文诏奇怪的问道。

“降了个屁!他们这哪叫投降?他们只是把他们不想要的垃圾丢给我们而已!把老弱伤兵派下山来,让我们帮他们养着,保留精锐和军队编制这是什么意思?说什么受降还得准备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是多长?他们的这所作所为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他们要反到底!”洪承畴没好气的说道。

“高,高啊!洪老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看问题就是透彻!啧啧,改天我去和那老头说说,看来,对付反贼还是得靠打呢。”曹文诏对洪承畴竖起了大拇指。

“哼,该说的我早说了。现在就等着他把朝廷拨的钱粮都挥霍完吧。”洪承畴的看着那个正在忙上忙下的老人,失望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