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国乍闻此语,差点给口水呛死,大叔,你穿越的吧?要不然,咋这声口呢?
就在他转念头之际,只听老丈接着道:“这个杜甫忙着托门子,讨生计,哪象个读书。 首发--无弹出广告哪有象他这样的读书人,读到没饭吃呢。”
杜甫在长安十年,说是寓居长安,实则是困居长安,穷困潦倒,连吃饭都成问题,不得不托门路,讨生计。
虽然李昌国早就知道杜甫这段时间过得极是不妙,当这一消息被证实后,李昌国仍是忍不住一通好感慨:“诗圣大才,竟然落魄如斯,连饭都吃不起,真是让人想不到!”
这老丈真是个话唠,损了几句杜甫还没有完,又接着损下去:“读书自然是要向李翰林学,想那李翰林,平生好酒,喝醉了就在长安市中酒家眠,就是陛下遣人寻他,他也敢说臣是酒中仙,卿且去。”
李昌国抿着嘴唇,强忍着笑意,看着李白。
高妙丽右手捂着小嘴,一脸的笑意,瞄着李白。
李白摸着脸蛋,讪讪的颇有些不好意思。
这事虽是给后人传为佳话,尤其是杜甫如椽之笔写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让无数后人赞赏。
可是,作为当事人,酒醒之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你如此夸赞,你识得李翰林?”李昌国意有所指的一问。
“李翰林才高八斗,学富龙飞凤舞,刚劲有力,透着一股傲然之气,不由得大声赞好,不愧是诗圣所作。
诗圣穷困潦倒,却是不改其志,刚正不阿,为后人称赞,识其字便知其为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李昌国轻声念道,泪水在眼里滚来滚去。
诗圣一生悲苦,平生不得志,尤其是困居长安十载,更是他人生的低谷,这诗中透露无疑,让人心底生悲。
“贤弟啊贤弟,都是为兄的过错!”李白读完,泪水长流,又是一通自责。
高妙丽把李白看看,再把诗念念,一脸的悲戚之色。
“哎!”
李昌国长叹一声,轻轻念叨:“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兴许正是这种苦难的磨砺,使得杜甫的诗更加感人。后人读诗圣之诗,赞不绝口,皆出自这种苦难的磨砺,却苦了诗圣!”
“还有的呢?”李白冲胖女人问道。
“他那破诗哪能值钱,我就用来……”说到此处,肥脸一红,不再说下去。
“你……”李白指着胖女人,差点没给气死。
“格格!”
一阵骨节声响起,胖女人一瞧,只见李昌国右手紧握成拳,用力过猛,手背发青,一个醋钵大的拳头格外骇人,尖叫起来:“你要做什么?”
“我要揍你!我要把你揍回娘肚子去!你好的胆子,你如此亵渎诗圣手稿!”
李昌国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