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遣舰队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陈少宽全情参与,知道每一个进步都来之不易。
航母和战列舰,是从美国人那里购买的“佛罗里达号”、“犹他号”的改造过程中偷师学来的;重型巡洋舰,结合了德国人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和rì本人的“高雄级重巡舰”的构造研究成果;驱逐舰则是扒的美国人的模板,要说创新,也就是在两栖舰艇和补给舰艇方面有独到之处,而眼下,两栖舰多数都卖给了全球防务和其他国家少数一些,自己用的还是没那么多,也派不上大用场。
唯独轻巡舰,正好比驱逐舰要大,比重巡舰要小,如何平衡吨位和火力,明确其作战用途和特点,找到最佳设计,就没那么容易了。
本来,叶在馥等设计师们是拿出了四千吨级的大型驱逐舰设计的,但被朱斌给否了,说是要等新武器成型后重新来;而轻巡舰所需的小于203mm、大于127mm口径主炮和辅助火力武器,预想中的美式152mm火炮和德式150mm火炮还在测试中没有确定,关键的动力系统,要求体积小、出力大,还要启动快,不能跟蒸汽轮机似的得准备老半天,那起不到快速反应的作用。
对此,特斯拉老先生主持的动力设计部门提供的大功率无叶涡轮发动机,和大动率高温燃气轮机也相持不下,想要在满载吨位不大于14000吨、标排8000吨上下的舰体内塞进去那么一堆玩意。还得保证充足的空间和装甲---不能跟英国佬似的用35mm钢板糊弄,那叫巡洋舰啊,连驱逐舰都赶不上!
没有参照物,想要搞一艘像样的好巡洋舰,非常不容易!rì本这些现成的样品,朱斌又不屑于学,也不能学美国人似的,行不行先造出来看看,不成再改---那么财大气粗,那么庞大的工业生产力。没有外患和战争威胁,可以随便玩。
特遣舰队的环境太糟糕了,只能要求一次成功率,不是苛刻,是无奈!
程耀亮也是跟着从头干起来的,资格不比王文达差多少,本身也是准备接班指挥“衡山号”的,对内情了解也很深。
当下宽慰道:“陈长官无需忧虑。相信朱大老板一定有办法尽快解决的。您若是盯紧一些,说不定他很快就能弄出来。”
想起朱斌那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驴脾气,陈少宽却是又好气又好笑,那厮像是有无穷的潜力,逼一逼,总能挤压出更多的能量。当真深不可测。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大信心,总是对小吨位的战舰不屑一顾,一门心思不断的扩充船坞,据说准备把整个古镇口湾给截断排干,搞一个史上第一大的一千米直径船坞---天知道他要造什么东西!
不过还真是跟程耀亮说得那样。回去一定得挤兑挤兑他,不把当前的舰队规模扩充个三形齿轮将活塞的横向运动变为纵向扭转,带动双重翻转螺旋桨,推动鱼雷向着前上方浅海逐渐加速,越跑越快,后方,只留下一条淡淡的,迅速被爆炸遮掩的航迹!
于此同时,离着不远的其他两艘轻巡和两艘驱逐舰上,也先后各自放出成群的鱼雷,加起来足有二十多条,扑通扑通砸进海水,都朝着两艘战列舰卯足了劲的狂飙!
四艘战舰齐刷刷的变幻方向轰击另一艘轻巡舰,便在炮火稍停的空档里,一阵刺耳的jǐng报声突然从各舰的CIC中心爆发,紧盯着屏幕的军官惊叫道:“发现大量水下高速目标!怀疑是rì军释放的鱼雷!”
王文达眼睛一瞪,猛地扑到cāo作台上死死盯着雷达扫描下,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冲刺的小型目标,眼瞅那数十个小家伙速度突破30节,正朝着40节快速攀升,不用问都非常清楚了!
“cāo他大爷的是鱼雷!小鬼子居然敢从这么远的地方就放鱼雷,他们怎么做到的?!能够得着咱么吗?”
双方离着可足足有14公里啊!这么大的距离上,目前所知世界各国,还真没有谁家有shè程这么远、速度还这么快的鱼雷存在,当然自家不算数,有特斯拉之类的一群大神级科学家在,都搞的定的,可小rì本,行么?
陈少宽的声音从无线电传来:“各舰优先进行火力阻拦,近防系统开启防雷火控,zì yóu开火!驱逐舰鱼雷,发shè!”
已经指向奔袭rì舰的各种副炮纷纷放低角度,朝着8000米左右的海面调整诸元,就在最靠前的一发鱼雷快要突进的时候猛然开火,每一门炮都爆发出设计的最高速度,127mm炮达到了惊人的22发,火力密度几乎大了一倍,霎时间在预定距离上形成一道密密匝匝、相距不到50米的爆破火墙!
同时,从两头游弋的10艘驱逐舰纷纷调整方向,3连装鱼雷管“噗噗”爆开,成片的533mm甲型过氧化氢涡轮动力鱼雷冲入海水,朝着垂直奔袭的rì舰疾驰而去!(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