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8-22
何念祖进入大客厅,与八国公使进行礼貌性的寒暄过后。开 心 文 学 领头的英国公使艾里克立刻代表八个列强国家向何念祖宣告了来意:“尊敬的总长阁下。针对于兰芳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升级,我们认为这严重损害了远东的稳定。为了避免远东陷入持续的战乱,因此,我代表英、法、俄、美、荷、西、意、比八国正式向您提出警告,请立刻撤回兰芳海军。并且及早与日本达成和谈。如果贵国执意破坏远东稳定的话,我们八国将联合动用武力维护远东的稳定!”
荷兰公使冷笑着道:“希望总长阁下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是我们八国一致决定。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违背的后果!”
何念祖气的肺都快炸开了。什么玩意,上来连客气一番都不会,直接武力威胁了。
正准备“拍案而起”怒斥八国公使的时候,门突然被推开了。黄海宁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似乎已经知道答案的八国公使,黄海宁脸上的表情又焦急又怪异。
低头在何念祖身边道:“海军刚出海口就被英、法、美、西、荷。
如果再一次与日本爆发战争,数量众多的海狼们,绝对可以轻易覆灭整个联合舰队。
随着海路的畅通,兰芳的海运也再次繁忙起来。何念祖制定的。
好在兰芳企业集团下属的兰芳机械集团已经从德国、美国引进了最新的机床和生产线,全都是最新的设备,其加工度和精度屈一指,在产品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装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上,与欧美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故此只要有原始设计图纸,加上采用的钢铁等原材料达标,几乎所有的生产线和设备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机械集团的生产车间里生产出来,实现完美的自我克隆,所谓的工业母机便是指此。
等到投产时,最起码兰芳就可以告别进口“铁钉”的尴尬局面了。
…………………………………………………………………………
1897年以前,东亚有两大“强国”。其一便是大清国,其二便是日本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打败大清国,跃居“东亚第一”。在华人眼中,日本成了西洋之外的“东洋”,带上了一个“洋”字。
1897年,兰芳与日本开战,但战争的结局却让人大出意外,“羸弱”的兰芳居然让日本吃了一个大亏。貌似,要不是列强拦着,说不定兰芳的战舰已经打到日本的港口去了。
这样一来,岂不是兰芳成了“东亚第一强国”了?
其实自大清国在甲午一战之后,国内对于变法图强的呼声就一天高过一天。
可以说,在甲午战败前的大清国虽然腐朽落后,但其前景却是有光明的,洋务运动的进行,思想的相对解放,代工商业的一定发展,都让大清有了“中兴”的机会。
但甲午战败就使得大清国彻底走向了负面,“天朝上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扫地殆尽,使得中华自此之后,举凡不是华人统统强于华人的心态开始形成,并且慢慢形成了严重的崇洋思想。
受到战败刺激的“有识之士”自然不甘心,于是便有了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举人的“公车上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相比较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书生,朝中的大臣们也对大清统治江河日下倍感忧心。每日里思索如何“强国”。可想了两年,还是毫无头绪。
直到传来兰芳战败日本海军的消息,顿时让大清朝野眼前为之一亮。
兰芳这个词汇一度成为大清朝热议的焦点。
这时,博闻的帝师翁同龢也想起,兰芳当年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不过当时的乾隆皇帝不予受理,根本懒得理睬这些天朝弃民。
经过翁同龢这一提,顿时清廷恍然大悟,原来这兰芳差一点就成了大清海外的一个省了。
继而奕劻就兴奋的提出,既然当年兰芳建国的罗博芳都曾请求把兰芳纳入大清版图,有这层关系在,不如朝廷一纸诏书,纳兰芳为大清海外之省得了。兰芳全是汉人组成的对“天朝上国”的诏命想必不敢不从。到时候朝廷接收了兰芳的兵力,顷刻间国力剧增。便可与列强抗衡了。
荣禄随即问道:“朝廷与兰芳近百年无交集,此时兰芳新败日本,国力正盛,不知兰芳国王能奉诏否?”
坐在西暖阁里的李鸿章此时答话了:“兰芳为大总制,并无国王。其首脑成为总长。为昔日先醇亲王奕譞之养子。说起来此子与老夫颇有渊源,当年曾在北洋效力数年,为朝廷赚了不少银子。甲午一战后,此子聚拢北洋海军将帅多人奔赴南洋,与荷兰人手中夺了婆罗洲,重建被荷人灭亡之兰芳国。如今与老夫多有书信往来。”
刑部尚书廖寿恒抚掌喜道:“原来兰芳一众首脑居然出自中堂麾下。既如此,由中堂出面,定可收兰芳于我大清为己用矣!”
李鸿章微笑不语,只是看着西太后。
一听到兰芳的总长居然是自己昔日恨得要死的“小崽子”,西太后与奕劻的脸色立刻变得十分精彩。
“这小崽子好生本事。居然跑到南洋自立一国。难道他真的是孙猴子转世不成?不好,这小崽子年纪轻轻能成什么大事。怎能有独建一国的本事。还有那些北洋海军的将帅,怕是都是被李鸿章这老头支持的,这才有本事在南洋建立一国。李合肥,原来你不显山不露水,居然隐藏着这么大一张牌。要不是你今天主动提了出来,哀家还不知道被你瞒多久呢。”
慈禧下意识的就认为以何念祖的年纪根本就不可能拥有建国的本事与实力,这一切要不是没有李鸿章的幕后支持才见鬼了。不过她这回可是真的想错了,人家李鸿章还真就没有给何念祖一点支持!
奕劻也是脸色差劲的很,当年的事早就查的水落石出了。他儿子的死就是何念祖的大哥何福亲自动的手。而何念祖的父母族人的死,又何尝不是自己安排的呢?这个仇结的大了。可貌似以后他难免要跟何念祖这个“漏网之鱼”同殿称臣了!这让奕劻想想就觉得别扭。
意识到兰芳可能是李鸿章安排的“后手”,慈禧心思急转,立刻意识到,不能任由兰芳孤悬海外,必须要掌控这股强大的力量。把兰芳纳入大清的统治之下,以正统的名义分而化之,把李鸿章“安插”的“亲信”一个个都除掉,省的万一哪天李合肥想“东山再起”,朝廷连节制的能力都没有了。
想到这,慈禧终于放下对何念祖的怨念,慢悠悠的开口:“哀家也晓得这个何念祖,当年这小子与朝廷有些误会,不过那都是过往的事儿了。朝廷可对其多加褒奖一番。再将他宣进京来入翰林院读书,好好栽培一番,将来也好有个正经的资历,日后一方督抚也少不了他的!”
李鸿章冷笑:“好狠毒的心思。栽培?恐怕把命都给栽培进去了。”
“李卿家,既然兰芳一众首脑为你昔日下属,这个招安宣抚的担子还是你来挑最合适!”
李鸿章颤悠悠的站起来:“老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