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家婆子那麻利的手脚,h娘就知道自己没找错人。开 心 文 学 亜璺砚卿不愧是在家帮着摆了三十年铺子的,这一气呵成的出摊动作,有她一个在,足可以顶上两三个生手用的。
还不及h娘帮着搭把手,那旁靠着巷子口的棚子就在李家婆子的一通指挥下架好了,就连摊子上的一切锅碗全都摆放到位了。看得h娘不由一阵感叹,到底是术业有专攻啊!
不过更为惊讶之事还在后头,此次与仁德堂合作与h娘而言本就有多方面考量的。一来,这设摊售卖的原就是打着他们药堂之名;何况既然说是冰镇乌梅汤,当然这碎冰入饮自然是必需的,自己才刚来京几日莫说寻碎冰了,就是落脚地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这边是其二;再来自己这般投桃报李之举,也是想到即使此次真能成功打听到消息,从而与兄长将自己身份言明,也绝不可能马上入府。
所以在将一切可能都想通后,她h娘才一定要将仁德堂这块此刻在京城中还不怎么有名的牌子立在最前头。早在与药铺签订合约之时,便以事先明白告知过对方,自己之所以在要在摊子旁驻守上一段时日,也只为了能在此听取尝过之人的意见罢了。
本来这卖吃食茶饮就与普通单为治病的汤剂不同,仁德堂中的主事人不论是否曾卖过吃食,但对于h娘提出的南北口味差异之说,却很是深以为然的。
所以,h娘留给自己的时日也并不是无限期的,经由这段日子来的打听与观察,也算是有了几分把握,少则三便知其中一味主料就是乌梅,多食会损齿。”
听着这一桌上的丫鬟、小厮们都纷纷点头。更有人已是小声在下面议论起来:“到底是有些讲究的。”
“哪是,要不怎么敢在药堂门前摆摊子,没有真本事可是不成的。”说着,那人便又抬头问起h娘道:“这汤饮可还有旁的禁忌吗?我还想着给我家老娘捎带些回去尝尝。”
“嗯,小儿少食为好;孕妇则不能饮,因为其中有一味是她们吃不得的;有实邪者忌食;还有那……。”说道此处h娘便停了口,因为后面的禁忌词汇不免有些涉及到女儿家的私房之事,哪里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开口的,往后哪个丫鬟敢来买自家的汤剂。
一旁药铺中的两个小伙计,忙不迭将早已分抄好的那几张禁忌单子分了给为首那几个丫鬟道:“姐姐们,将这单子带了回去仔细瞧瞧,便就都晓得了。”
见此一幕就连h娘都不由暗赞一声,这仁德堂的管事们会办事。怪道这家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仁德堂,却能在皇城之中尚留有一席之地,原来不但是经营有道,而且这极小的细微之处也是拿捏的极其到位,想来往后即便自己退居幕后也不必担忧了。
而后这仁德堂前冰镇乌梅汤摊子的名声,便在各府丫鬟、小厮们的首耳相传下变的一法不可收拾。不出三日就已是传入了各家的内宅中去了。
如今小杂院中每日的首要活计反倒转成了熬制乌梅汤一项了,就连仁德堂的主理此事的那位韩掌柜都特意拨了两个伙计来,打吃过午饭后就不停的往内城中运两回新鲜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