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姓,在渤海国时即有此姓。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改为安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等,这么说起来,安将军祖上是满族人?人家都说闻名不如见面,现在我倒觉得,有些人是言过其实。”
跟在安毅身边的沈凤道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要比国学,得过良师传授的沈凤道毫不逊色,他瞥了周紫微一眼,慨然回答: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建国安息,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至汉武帝时,安息开始派使者至长安,中国与其有了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就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姓安。头一个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安姓人士,是辽东人氏安同。他仕于曹魏,以其有济世之才而见称于世,曾经在曹魏做到左辅。他的儿子安颉也是当时的名人,曾经以‘寻死当战死,可坐受困乎’的豪语,大破来犯的贼军,而被皇帝封为西平公,光宗耀祖。由此可见,安姓本是我汉人自古传承的姓氏,何来满清传入之说?”
安毅不屑于做这等口舌文章,笑了笑:“只要真心抗日,不愿做***贼,便是我华夏民族之一员,就算我是满人,又有何妨?我想姑娘之所以对我有偏见,估计和我盯着看了你几眼有关,所谓秀色可餐,连古代的腐儒都对美色做不到视而不见,更何况我是一个身体感官都很正常的男人?姑娘长得清新可人,我多看几眼,也是人之常情,书迷们还喜欢看:。对了,不知道二位这次前来,有何要事?”
周紫微容色稍霁,看着安毅,有些愤然地说道:
“安将军,据我所知,1922年到1925年四年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裁军。其中在1925年的第三次裁军中,其第十三、十,数字是最能迷惑人的,也是最容易让人犯错的。我给你举个例子,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为什么不敢收复只有几千日军驻扎的青岛,那个港口城市可是华北有名的商埠,每年的税收高达上千万,照理说韩复榘手握十万雄兵,对上几千日军,横扫不在话下吧?其实不然,***强大的海军始终在中国近海游弋,一旦出现情况,那么就会有几十甚至上百条战舰杀过来,到时候不要说收复青岛,能够避免全军覆没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再看看这次演习,担任演习中进攻方红方的***师直属特务团、各旅迫击炮营都没有出动,大概和日军一个师团的实力相当,就是这样一支部队,轻轻松松就打垮了九万大军花费一个月构筑的防线,你们说,这些纯粹数字上的堆积,能够证明什么呢?目前,宋哲元和韩复渠依然坚决不同意中央的货币改革政策,仍然在其控制的地盘上流通白银,这样的军阀怎么靠得住?你们说真要打起来,他们是会出手帮忙还是站着看?
“王诚均,要是你真的想抗日,那么你把这两年受训的几千人找回来,我给你们搞个编制,等开打的时候把你们推到第一线去,如何?怎么,脸色这么难看,胆怯了吗?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你的战友没信心?”
看到王诚均脸色通红,呼吸变得急促,安毅最后数落道:
“王诚均,今天你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贼,是不是看到我脾气好,对你们的请求一再应允,觉得我这个人好说话,可以轻易糊弄,进而想通过鼓动我出兵抗日,给你们创造一个扭转困境的机会?说实话,我很失望,我没想到我帮助的,竟然是这样一种人,为了自己的打算,竟然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置朋友于险地,书迷们还喜欢看:!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一个个嘴巴上高喊抗日,却在拼命保存自己的实力,我顶在前面倒成了冤大头,辛辛苦苦多年支撑国家危局,还被人骂为***贼,我真的很痛心!好了,我的发泄完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如果没了,你们就自己离开吧,请记得把你们煽动起来的学生和民众劝回去,这个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再给自己人添乱了!就算我们的信仰有所不同,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做!”
说完,安毅再次深深地看了王诚钧一眼,又向周紫微点头一笑,转步离去。
周紫微此刻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狂热,眼中的泪花尚在,但已经没有了受委屈的感觉,脸上满是深思之色。
王诚均欲言又止,看到安毅转身离去后他身边的沈凤道和林耀东鄙夷地看了自己一眼,那隐含的杀气和锋芒,让自己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不由摇头叹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