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太和殿上,文武百官按品阶班立。开 心 文 学 虽然已经等了很久,但今日却没有人打瞌睡和私下里交头接耳,使得特设的纠仪御史变成了摆设。
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时辰,顿时间鼓乐齐鸣,小皇帝在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下缓步而出,登上了龙座。
朱由检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用平和的语气开口说道:“众卿平身!今日能与诸卿共历盛事,朕心甚慰!自朕登基以来,时刻不敢有忘先皇嘱托,在众卿的辅佐之下,清阉党、平内乱、励精图治,方才有了今日之局面。因此今日的盛典不只是为朕庆贺,同时也是为诸卿庆贺、为大明的所有百姓庆贺。今天,朕将与诸卿同乐、与大明百姓同乐!”
眼下能有资格在这金銮殿上的人,可以说无一不是大明庙堂的核心人物。无论是何党派、政派,又或者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一想起当初阉党一手遮天时的黑暗,再对比现在的情形,所有人都不禁感觉恍若隔世,出了真心的称颂,大多数人更是感到了一丝热血沸腾。能够这般亲历盛世、盛典,自然是每个为官者的梦想。
说到祭祀之地,除了太庙,另外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地方就是天坛了。那么天坛和太庙又有什么不同呢?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o年),明成祖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o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因此天坛是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而太庙则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
所以王锐提出了建议,今日先就近在太庙祭奠、敬告祖先,等到大典正式开幕之后,再择日进行祭天的仪式。
阁部众臣见小皇帝没有异议,当然谁也不会愿意去触王锐的霉头。无论是颇有野心和想法的温体仁、周延儒,还是比较正统的吴宗达、钱象坤和何如宠,都已经将王锐研究的很透。
但是王锐有一点与老魏或者其他任何一个权臣相比都不一样,那就是他似乎并不想利用现有的权力一味去攫取更大的权力。相反,除了内卫和龙虎卫之外,王锐根本不主动cha手到六部之中去,对日常的国事、政事也很少干涉。只要不触动他的底限,他好象有意留给阁部很大的空间。
在他们看来,官场上绝对没有怜悯和心慈手软可言,一旦给了对手机会,自己的下场很有可能就会非常悲惨,因此王锐的做法让他们颇为不解。
不过他却有自己的想法,先他根本不想当皇帝,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凭着想要改写历史的理想和当初要在这个时代拥有自保能力的信念。如果穿越之初就可以做一个富家翁的话,估计他绝不会卷入到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中来。
正是因为这样,王锐才不想像老魏或者其他权臣那样做。以他现在的实力,想要彻底控制住朝堂并不算难。但是那样一来,小皇帝和皇权都将被逼上绝境,他和朱由检之间也再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到时候要么废掉朱由检,要么就将其彻底变成傀儡皇帝,再难有其他的选择。无论怎样,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恐怕是跑不了了。
尽管刻意收缩了实力,可是王锐很清楚自己眼下所把握的全部是大明的命门所在。包括小皇帝在内,想要对付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更别提他人了,因此他并不担心会出什么状况。即便是有什么意外,相信以他的实力控制住局势亦是轻而易举之事。
况且祭天之事小皇帝既然都已经同意,又不是什么顶天的大事,他们自然不会去触王锐的霉头,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庙位于宫门前东侧,穿过玉带河与金水桥,便是大戟门,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其中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这里正是皇帝举行大祀之处。
前殿也叫享殿,黄琉璃瓦重檐序殿顶,檐下悬挂“太庙”九龙贴金额匾,宽十一楹,深四楹。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殿内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放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
享殿还有东西两个配殿,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则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王锐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皇帝的祭祖仪式,可称得上是轻车熟路,不过今天他的感觉可不同于往日。
眼下的大明的确已经有重振昔日声威,开创一代盛世之兆。但未来大明将维持封建统治还是走向资本民主仍是未定之数,王锐和小皇帝之间是否最终决裂也殊为可知。
王锐很清楚这一切,因此激动之余不禁生出一丝感慨。
盯着大殿之中大明历代先皇的神位,又扫了一眼西配殿,他忍不住暗自想,自己将来究竟是在这西配殿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会成为“乱臣贼子”呢?不知太祖、成组这些枭雄们冥冥之中可有预见?
朱元璋、朱棣是否在天有灵不得而知,反正王锐知道自己也不清楚答案究竟是怎样……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