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更新时间:2012-07-18
赤炎寻得了三叶渡劫草,欢似寿翁喜得子,喜似老蚌结明珠。 一路龙腾虎跃回了张府跳入院内火瞳偷瞟,见堂内张锦与王振品茶相谈,萧娘娘、赵杨二夫人正在灶房做饭,香烟滚滚,好不穿肠,止住口中玉液,转身跳入东院。
来到东院之后,见百福房门开着,两步跳入厢房转目四望,见屋内无人,前脚一起、后脚一蹬,跳到桃木案上。红眼直勾勾得盯着桌上,油光金黄的芝麻糕暗暗生津,红爪一伸就要抓来,爪子还没到,半垂的火耳被一双玉手掂起,赤炎身体一颤、四肢一垂暗叫不好,稳住心神嘴角一咧白牙一露,看着眼前一红一绿两娇女。
王诗如见他咧嘴露白齿、眼眯一条线。丝毫不为之动容,口发‘哼’声气道:“翠儿妹妹拿绳子来。”
翠儿好奇的看着赤炎点头称诺,从身后拿出一根约长三尺,孩童手指粗细的布编黑绳。王诗如掂起赤炎摁桃木椅上,翠儿开始困绑。慌的赤炎眼中带惧、惧中带乱、乱中带急,四爪乱抓、左右挣扎。诗如见他挣扎得厉害,前去帮忙,二女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番捆扎之后——黑瞳火眼齐对视,后者暗暗生怯心。
赤炎暗道:“福来得灵草,祸来身遭劫。我观道友这小娘子眼中藏毒、心中暗狠,想必要对我不利,也不知何事惹到她。如今百福道友不在房中,这该如何是好?”暗道此间心乱如麻,一对火珠更是不安的看着王诗如二人。
翠儿抬起桃木椅轻轻放在王诗如身后,王诗如点头轻声道:“谢谢翠儿妹”诗如轻提裙角端庄的坐在桃木椅上,颇有大家风范,闻她问道:“乖赤炎我来问你,今日你可曾上山?”话完稚面紧绷,等他答话,站在椅后的翠儿则是满眼新奇之色。
赤炎双耳一直,暗道:“莫不是我去山中寻草之事,已被道友得知?即已得知倒是不好隐瞒。”想到此处点了点头。
王诗如见他点头,拍手笑道:“那你可曾在山中生小兔子哩?”
赤炎闻后连忙摇头,甩的两只红耳左右摇摆,暗骂道:“此女哪里学得毒咒?你家的雄兔才生兔儿哩!你家雄鸡才下蛋哩!”
王诗如小脸鼓气翠声道:“好赤炎!你倒是不承认,百福哥哥都和我说哩:‘山上的兔儿崽子多,一月能生七八个’,你在咱家好吃好喝,不曾亏待你,为甚生了小兔儿皆往山中送?莫不是山中大王们给了你甚么好处不成?你食我家芝麻糕,吃我家果酒,却不知回报,不当好兔。哥哥已将你交给如儿来办,今日若不给我生出七八百个兔儿,莫说吃芝麻糕哩,白菜都没得吃!”
赤炎闻后暗咒百福,心中无处发泄,火目放红光的瞪着王诗如,暗道:“好道友!我不过偷偷出去两日,你便招来小娘子欺我,可怜我那往日情分,东流归海。”
王诗如见他瞪着自己,怒声道:“好逆兔!若是不让你尝尝主人家的手段,日后定叫他人耻笑我家百福哥哥训兔无方!”大声对这身后遮面忍笑的翠儿道:“妹妹可曾备好黄土?”
翠儿笑面一收,轻声道:“回姐姐话,翠儿已备好。”话后便从门后取来一碟黄土,土堆约有馒头大小。
王诗如提起红裙点头道:“今日先为他吃上一碟,看他明日如何。”说完接过白碟黄土欲喂食与他。
赤炎见后,被捆住的四爪胡乱挣扎,奈何黑绳困的结实,动弹不得,心中大惊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古人云: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古人不曾欺我,好恶女,小小年纪这般狠毒,若是日后还得了?”见二人越来越近又道:“道友为何害我!”
王诗如将黄土送到他嘴边,见他左右晃脑,对翠儿道:“你抓着赤炎耳朵莫叫他动弹。”
翠儿闻后得命,一手揪住兔耳,一手掰着兔嘴,赤炎心中急道:“那黄土能食得?道友救我!等你回来我如实道来便是。”焦急之间,突然急中生智,火瞳一闭,双耳一垂装死过去。
王诗如见他昏死,吓得白碟黄土一丢,连忙去拍着赤炎兔脸,见他兔头一垂毫无反应,忍不住瘫坐地上,明珠一红眼泪顿出,哭道:“乖赤炎吓死哩,嗯哼……”
翠儿玉指在赤炎鼻子中一放,又趴在赤炎胸前一听,笑道:“姐姐莫哭,火兔儿只是下晕过去,还没死呢。”说完赶快给他松绑。
王诗如红袖胡乱擦了擦花脸,停住泣声问道:“真哩?”翠儿边解绳边道:“姐姐可趴在兔儿肚子上听听,心儿还跳着呢。”王诗如连忙起身趴在赤炎心口一听,拍手喜道:“真哩!”转念眉头一皱又道:“赤炎迟迟不醒来,百福哥哥要是回来见着一定会骂我哩,这该如何是好啊!”
赤炎闻后暗道:“如此闻来,我倒是错怪百福,好毒女,原来都是你一人所为,我便不醒你能奈我何?”
翠儿眼珠一转、心生妙计,轻声道:“听宫里的姐姐们说,若是有人昏过去,可用冷水激面,定能转醒。”
王诗如抱起桃木椅上的赤炎欢道:“还是妹妹有法子,妹妹快去打水。”
翠儿闻命取水,躺在诗如怀中的赤炎心中暗怒:“果然是有其主,必有其奴,蝎子蟾蜍蜈蚣脚,一只更比一只毒!她如何知我惧水?此地不宜久了,免得水气伤了火丹,还是先寻百福道友为好。”想定,火瞳一瞪,后腿一蹬跳出诗如怀中,两步跃出屋内。
王诗如见突然转醒逃走,惊得神魂暂离,片刻之后魂归泥丸,你看她小脸通红,玉爪暗抓,银牙一咬,跑出房门怒声道:“好狡兔,装死唬我,唬得我白白为你哭了一场,不随大牛学憨实,尽与狐儿比奸猾,莫叫我寻道你!”
一路奔跑的赤炎闻她怒言,魂儿一顿险些一头撞在院中桂树上,双耳竖起听到门外有说话声音,跳出房门见张百福迎着希羽先生和夫人走入院中,起身一跳钻入百福怀中。
张百福轻抚兔耳笑问道:“赤炎可是刚回来?”怀中兔儿闻后含泪点头。
希羽先生观后抚须笑道:“赤炎如此灵性,若是再给他些时日,日后定能修成妖仙。”
张百福点头称是,随后礼请先生入堂。堂中天光明亮,众人各坐其位,王振怅然道:“先生可曾定下时日?”
希羽先生点头道:“胜以心中已定,今日回乡,所以特来向诸君道别。”
王振又道:“先生可曾和皇兄说过?”
希羽对着皇宫拱手礼道:“昨日已前去宫中禀明陛下,陛下得知后不仅没有怪罪胜负义,还派三百虎狼送我回乡,皇恩之浩荡,实在令胜无地自容也,胜真不当人子!胜本欲留在傲来安老终生,然先收恩人劝书,又念昔日皇恩……”言到此处老声而泣,好不痛哉。
闻得众人暗暗抹泪,张锦劝道:“先生宽心,故乡一寸黄土,胜过他乡万两黄金。张锦若是先生,也定会如先生一般。”
王振擦泪点头道:“兄长所言甚是”又问道:“先生何时启程?”
希羽接过夫人香帕,擦泪止泣道:“胜稍后便走。”话到此处张百福、张锦、王振、萧娘娘、赵杨二夫人逐个起身,齐齐行礼。希羽先生面容庄重,连连唱喏,其情在心,多礼难表。
左右乡邻纷纷相送,东西子民陆续前来,你看——
三百虎狼、皇师开道,双驹六车、一路慢行。城中老少、泣声相送,男男女女、失声痛哭。
青石闻后吐清泉,铁石闻后暗结霜。桃木闻后桃花落,李木闻后叶无光。
百官暗暗怅然,桃李捶胸跌足。商贾捐钱捐物,雅士赠笔赠书。
钱物装得六车满,眼泪流得满城酸。若是看官心未动,只缘身是局外人。
车出玄武门后希羽先生停步立身放眼四望,见上至百岁寿翁,下至不语孩童,男女老少、高低贵贱,皆是出城相送,城内还有陆续赶来之人,形如巨龙、声如暴雨,人数之多一眼难望,先生含泪高呼道:“诸君…”万民闻先生呼声‘暴雨’渐停,雷声止住。
希羽先生高呼道:“诸君请回,陈胜怎当得万君同送?”话后忽见只见玄武门口,诸善民退开两旁、跪在路边,一辆玄黄六驹马车缓缓行来,希羽众人见来车,皆是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龙驾停下,见傲来帝尊身穿九龙朝天袍,头戴玄珠九冕冠,脚蹬环宇金靴,大步走向希羽先生。礼毕之后先生眼红面赤,泪声问道:“胜乃逃民,如何当得陛下亲送?”
皇帝龙声道:“朕昨日闻先生离去,本不愿前来相送,乃是怕见了先生心生不忍,强留圣贤。然今日先生离去,举国相送,皇宫北斜,朕如何不来?先生来我傲来四年,广栽桃李,如此仁心又如何不送?”
先生还未开口,又闻一弱冠男儿呼道“老师留步……”,转目一看,见前方人墙涌动,一白衣少年欲脱身而出。先生目光急切,快步前行到人墙之处,问道:“可是岚山?”人墙慢慢散开,见一白衣少年头戴青竹冠,满面泪痕,跑到先生脚下一拜泣道:“老师若是去了,请带岚山同去!”
希羽连忙扶起李岚山,含泪道:“岚山为何出此混言……”
李岚山挥泪道:“岚山十五喜闻老师教诲,老师修剪岚山一身枯枝恶习,再造之恩胜比父母,闻老师孝子身劫,愿终身侍奉老师左右,尽尊师之道。”
希羽转泪为怒,骂道:“逆徒!我往日教诲天、地、君、亲、师,你都听到狗肚子里了?你一没报得皇恩,二没尽得孝道,如何做人子?如何对得起我一番苦心?”
李岚山泣道:“岚山不敢欺瞒老师,岚山稚年之时双亲已故,靠着东家清米,西家柴油度日。后闻老师前来传道收徒,甚是欢喜。四年之中老师细心栽培,恩如高山、情似东海,为报老师恩情,岚山愿侍奉老师左右。”转身对着皇帝跪道:“请陛下成全。”
皇帝抚须大笑,快步走到李岚山身边将他扶起道:“好男儿,当是如此,我傲来有此尊师重道之徒,幸哉。”又转身对先生道:“先生,岚山如此孝心,你怎可不动心?我闻先生孝子已去,不如将岚山收为义子,一来岚山可报了恩情,二来先生百年之后也有人养老送终,岂不是两全其美?”
先生不定道:“这…实不相瞒我也有收子之心,然岚山以得我七成真意,日后虽不是一方贤士,也尚可入朝中助陛下处理国事。况且岚山乃是傲来之人,我如何忍他背井离乡?”王振走到先生身旁劝道:“先生此言差矣,书云:好男儿志在四方,岚山如此真心实意,皇兄又出言相助,不如就借此机会喜收贤子,不负此番善缘。”
李岚山闻陛下、王爷出口相助,又闻先生言语之间,已有收他之心,喜拜道:“孩儿拜见义父,请义父成全!”说完伏地不起。
城中上下善民深感李岚山孝心,齐呼道:“请先生成全…请先生成全…请先生成全”声如浪潮连绵不绝。‘轰隆隆’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顿响,绵绵细雨飘丝而下,众善民闻天地响应,呼声更大,正是——浪卷春声响真情,岚山孝心撼上苍。
希羽面浴春雨,雨泪混杂,敛袖整衣庄重道:“岚山,你再拜我三拜。”
李岚山闻后,连连三拜喜道:“孩儿拜见义父、孩儿拜见义父、孩儿拜见义父。”岚山连呼三声,一声盖过一声响,一语更比一语鸣。
希羽扶起岚山严肃道:“山儿,为父有一事要说,你须谨记,不然我九幽之下也不饶你!”
岚山恭敬道:“请父亲训教。”
希羽点头眼观环宇,提袖拜苍天,礼道:“我父子二人有此缘法,先拜苍天。”之后先生转身对皇帝拜道:“再谢圣恩。”又对四周万民拜道:“再拜诸君。”希羽拜完岚山又拜,礼毕之后先生劲声道:“你须谨记,你生于傲来,食傲来之米,饮傲来甘泉,为父若百年之后,你切记回国上报皇恩,下报黎民,你可记得?”
李岚山毒誓道:“孩儿定尊父亲大人训言,若有背父训,愿死无葬身之处,魂入地府刀山。”
希羽点头道:“岚山记下便好”又对皇帝礼道:“春雨渐大请陛下回宫,以免伤到龙体。”
皇帝神情不舍,惜别道:“如此朕便不远送先生,若是日后先生想念傲来,还请再来小国看看,到时再与先生把酒畅谈。”话后双手一松,眼红含泪上了龙车。
万民礼送青龙东归,希羽父子对着东方连连唱喏,张百福等人伴雨走来,百福道:“老师、师兄、还请上车吧,莫要误了时辰。”
王振劝道:“是了,百福说的对,莫要误了时辰。先生还是早早上车吧。”张锦等人也是纷纷相劝,希羽闻众人劝离又是一礼,礼毕之后唤着岚山上了马车。
万民目送先生离去,车内希羽父子二人布巾擦面,先生探头望着窗外,见雨下善民已是面庞朦胧,叹道:“大唐罪臣逃傲来,圣城上下皆礼待。初闻善民求道心,立地为堂把树栽。悠悠四载时光过,一封劝书国中来。今生无缘此福地,来世愿投国中孩来。”叹后又对岚山叮嘱道:“我儿切记为父之言。”岚山闻后擦泪点头。
众善民见贤师远去,纷纷挥泪散去。人群之中,孙二娘身穿透纱粉红裙,春雨沐后,暗香袭人,妙体若仙。真是——天水洗玉透玲珑,白粉娇红无限春。看得四周善男,面红耳赤血气旺,金液暗涌欲泄阳。老人们纷纷提袖遮眼,妇人们暗言辱她。
老翁将蓝袍解下,披在二娘身上遮住春光,厉声道:“女儿莫要惑人。”
孙二娘娇声道:“尊爹爹命”暗香一收提纱遮面,又问道:“哪个娃娃是张百福?”
老翁指着城门处一怀抱红兔的白衣稚童道:“那手抱赤兔的便是其人。”
孙二娘顺指望去,烟雨朦胧倒是看不清他的容貌,又观百福怀中赤兔,遮面娇道:“烟雨遮面,人潮遮身,也瞧不清是俊是丑,不过那张百福手中兔儿像似见过。”
老翁闻女儿见过那赤兔,抚须问道:“你在何处见过?”
孙二娘答道:“昨日女儿从姐姐家回来,巧遇一火红兔儿,兔儿神情似人,像似在山中寻找何物,与那张百福怀中兔儿到有九分相似?”
老翁暗道:“神情似人?我山中并无此异种,又在山中找寻什么?今日黑玉巡视青山,见南山渡劫草被圈住,可山中弟子并无人要化形。莫非那火兔也是我辈中人?要借仙草渡劫?可为何又感觉不到他的灵气?待我试他一试。”想定暗动真气,聚于双目,一道暗光射向赤炎。
百福怀中兔儿被暗光刺到,神魂如被针扎,一双火瞳一睁看向老翁方向,见尚无异常,心中暗疑道:“何人神念伤我?”余光之下见王诗如金睛似火的瞪得自己、神魂一抖又道:“好恶女原来是你!有何毒计只管使来,我怕你不成?”
先不说一女一兔双目对瞪,那老翁试探之后抚须暗喜:“如此百福贤师必上青云山!”
孙二娘见爹爹一脸喜色,娇问道:“爹爹为甚高兴?”
老翁拉着孙二娘边走边道:“爹爹心中已有妙计,定将那张百福请上山来,此地耳目众多,不是说话之地,回山之后在与女儿细细道来。”二娘点头,孙氏父女身伴烟雨,三两步便消失在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