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历史四
作者:泰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74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貌绝伦的仙女,乘风飞越重洋,来到中南半岛那个现在叫做金三角的上空时,她身上佩戴的绿宝石不慎失落人间,这块晶莹碧绿的宝石顿时化为一片苍翠的雨林,仙女并不惋惜宝石的失落,她愿意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幸福和富饶。

托美丽善良仙女的福气,金三角果然富饶,早年,这里森林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产玉米等农作物,每年三四月,庄稼一片金黄,故有了金三角的美誉,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得令人心向往。

真正的金三角,并没有传说的那样美丽,其实这里是一个现代文明尚未真正到达的地方,连天的群山莽莽苍苍,绵延不绝。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把整个群山遮蔽得严严实,热带的暴雨会随时从天而降,由于雨水充足,森林长得格外茂盛。

千万年来堆积起来的枯枝落叶,在高温和雨水的作用下,不断发酵,把整个金三角地区酿造成蚊虫密布、蚂蟥横行、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野蛮之地,星星点点散布在各处的民居,就象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被一些细如毛发一样的林间小道勉强联系起来。

近代以来,这里才陆续地开发出一些不大的山间小盆地,村庄也有了一些规模,但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仍然保留着,农业生产力十分低下,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在这里根本无法推行。

在西方殖民者的帮助下,鸦片种植却得到了畸形的发展,人们只要在山坡上砍倒一片树木,等树木被太阳晒干以后放火烧掉就会露出肥沃的土地,然后把鸦片的种子撒上去就可以等待收获了。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金三角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

罂粟只是一种植物,但鸦片却是从罂粟中收获的一种毒品,如果除掉过分使用这种因素,仅仅从医用价值上去考虑,罂粟应该还是一种经济作物。

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米到1.2米,全株被有白粉,叶子为银绿色,叶大而光滑,分裂或有锯齿。

花大而艳丽,重瓣,有红、黄、白、粉红、紫等多种色,罂粟花盛开的时候在如今更多的是指这儿出产的毒品为毒果们捞取了无以计数的美金。

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区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遍布密林,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于罂粟生长,但该地区交通极为闭塞,除了有一条简易公路从泰国清莱府的首府清莱通向金三角的中心腹地——泰国的满星叠镇外,各村寨之间主要由羊肠小道所联结,马帮仍是这里的主要运输方式。

如果山民种植罂粟以外的其他经济作物,收获后要自己肩挑背扛,长途跋涉两三天,才能在平坦地区找到买主,实在得不偿失。

而种植罂粟,不需种植者出屋,就自有买主上门,甚至买主就常驻在村寨里,金三角的山民靠种稻米作口粮,种鸦片换现金。

鸦片是现金的等价物,有了鸦片就能有现金,有了现金,就能买金银首饰、枪支、牲畜和收音机,还可求医看病,况且罂粟的价值要比其他经济作物高得多。

金三角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瑶、苗、浓、拉枯、僳僳、佬、掸(泰)、佤、阿卡(哈尼)、克那等各族山民在这儿的成百上千个村寨繁衍生息。

许多民族中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籍,也不知边界为何物。

关于金三角的人口总数,一般认为共有3000多个村寨,100多万人口,但确切数字,自然谁都无法弄清楚。

金三角是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的结合部,也是这三个国家的边境地区,山高皇帝远,三国政府的手难以深入,鞭长莫及,它因此是个三不管,实际谁也不愿认真去管的地方。

长期以来,这里就活动着多股**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又因盛产鸦片,所以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金三角山区里的许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瑶、阿卡等族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习惯,其村寨围绕着新辟耕地不时迁移。

这一原始生产方式很适宜种植罂粟,因为种罂粟无须高明复杂的技术,当人们把一片片茂密的丛林砍倒烧毁后,仅肥沃的腐殖层就可以连续几年使鸦片丰收。

当地力耗尽时,又开辟新的耕地,反正那里眼下还有无边无际的土地可供利用,只是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长此下去,自然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坤沙的大宅范围足足有四个篮球场那么大,有主人大宅、有款客平房、有游泳池、有卫星电视,更有手持突击步枪巡逻的掸邦军。

令人惊讶的是,坤沙一点都没有凶神恶煞相,他从不讲脏话,很有礼貌,随和得穿睡衣跟客人吃晚饭。

由于他的父亲是中国人,坤沙还会和外来的华人讲普通话。

坤沙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他还规定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所有的学校都必须教授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