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曹洪辞别曹cāo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找出宝剑‘无名’和马槊,擦拭一番后用一块方布包了几件换洗的衣物便吩咐下人把马牵到门口,准备离去,这时史阿却突然前来求见,曹洪放下了剑和包裹问道:“青芒,有何事?”
史阿答道:“小的想来问问公子,上募营是否要重编?如今我先锋军戟士之中多有适合之人。 ”
曹洪说道:“既然有就编吧!死了这么多人,铠甲也坏了不少,勾魂刀也丢失了很多,现在又不在鄄城,无法重铸,剩余多少武器就编进去便是。”
史阿抱拳道:“诺!”随即看到曹洪行装便问道:“公子,你这是要出远门?”
曹洪答道:“主公发出军令,另有要务要我去办,至于你们想必主公自有安排,现在暂时整军休息吧。”
史阿点了点头,不再多问,随即告辞离开,接着一个侍卫来到曹洪房中,把曹cāo写给臧霸的亲笔信奉上,曹洪接过后马上贴身藏起。
给他们这么一绞,曹洪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随即带上宝剑,包裹策马来到军营中虎豹骑所在,对曹休说道:“文烈,拿一些脂膏和胡饼给我。”
曹休答应一声随即拿了一大袋结成块状的猪油和一呆胡饼给曹洪,问道:“叔父你这是要出门?”
曹洪说道:“正是。”
曹休看到曹洪穿着一套深衣长袍,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的。叔父居然不穿铠甲?”
曹洪哈哈大笑:“只身上路,能跑能走,还要什么铠甲?”说完策马离开,径直往东而去,从寿张到华县大约四百里路,如果是正常行军的话,步兵就算不眠不休也得走上的三天三夜。加上扎营的时间那就得七八天了,但是曹洪孤身上路,一路打马疾驰。除了有时为了让马匹休息一下下来牵马步行之外,其他时间一律狂奔,其速度自然不可同rì而语。
所谓千里马rì行八百。夜行千里那绝对是扯淡,再牛的马不眠不休一天走上子廉,乃是兖州牧曹孟德曹公麾下的鹰扬校尉,鄄城令,不知阁下是...”
那人听到兖州牧脸皮明显跳了一下,但是随即喜笑颜开:“兖州牧!哈!曹公做了兖州牧?这几rì听到有人说黄巾贼三十万大军被曹公杀败,还以为是谣传,想不到真有其事!曹将军!曹校尉!我可算见到曹公的人了.........”说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曹洪坐骑上装着胡饼和脂膏的袋子,喉头动了动,咕嘟一下吞了泡口水。
“...........阁下是...”在没弄清楚对方是谁前,曹洪没打算给他东西吃。
那人醒悟过来,随即说道:“啊哦!....本官...不..在下乃是泰山郡太守应劭,应仲瑗,说来惭愧之极...在下抗贼不利,落到这般境况。”
本来他想说本官,可是如此狼狈实在说不出来,所以转而说在下,曹洪听到此人名字顿时怀疑地道:“我怎么听说应劭已经兵败生死?”
应劭闻言突然大哭道:“那并非在下!乃是家兄耳!是家兄冒在下之名赴死,让在下摆脱了贼军的追击!”
曹洪闻言心中倒有几分相信,古人取字,有些就喜欢待伯,仲,季之类的字,伯一般是大哥,比如孙策是伯符,仲就是老二的意思,比如孙权是仲谋,司马懿是仲达,许褚是仲康,季就是老三的意思,比如刘璋就是季玉。
这家伙一开口就是仲瑗,而且几乎是冲口而出,想必不会说谎,而且现在哭得情真意切,想必是真的,于是曹洪取下了装着食物的袋子,递给他说道:“应太守先吃东西吧!”
“多谢!多谢!在下已经饿了两rì了,差点就想和这群流民一样吃人肉了!唔唔此乃人间美味也!!!”应劭一边说话一边狼吞虎咽着。
ps:应劭,东汉学者,字仲瑗(按《刘宽碑yīn故吏名》作仲援、仲远者皆误)。汝南郡南顿县人。父名奉,桓帝时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此人对当时的礼仪复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陶谦和曹cāo之间大战的重要人物,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