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镇的锦州参将向四川的chóng qìng总兵借兵,听起来十分的好笑。 首发--无弹出广告盖天下能打的兵,除了九边那几家,如辽东、宣大、延绥、固原、宁夏等镇,其他几家都是有名无实,那兵将根本拿不出手。便是号称天下强军之首的京营也是烂麻绳串珠子,提都提不起来,就更别说邓圮手下这根本提不上名号的chóng qìng兵了。
川军承平已久,前朝闹出“奢安之乱”时,川军就是烂到家,逢战必败,硬是拿小小的土司之乱无奈何,平乱的主力还是赖了人家秦良玉的白杆兵。
所以施大勇向邓圮借兵,这让蒋万里和邵武都是大跌眼境,将军什么不好借,怎么借起川军来了,那帮兵连个土司作乱都平不定,借他们能有什么用。
便是废物得不能再废物的京营兵怕都比川军强些,至少,他们的脚上还能有穿棉靴,而川军中大多数士兵却是穷得连双鞋子都没有,很多人还是穿着草鞋来。武器更是杂七杂八,别的不说,那火铳十根里怕有,恐怕立时就要被人指着后背戳骂忘恩负义了。
施大勇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一心想借兵,想把锦州军重新搭建起来,能在高起潜和祖家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有自保之力。他实在是太缺兵了,锦州带来的老卒还剩两百多人,其余的都是原陈有时的叛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千出点。这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说实在的,要是这时高起潜一道命令调他去攻打莱州李九成,那施大勇恐怕就彻底成了“光杆将军”。
世上没有那么多运气之事,大凌河首战,松山军对阵两千建奴骑兵,打得几近全军覆没时,来了个大贝勒莽古尔泰出于私心下令撤军,这才没让施大勇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战就光荣捐躯。
随后的大小凌河、长山会战、锦州保卫战,哪一仗打得不险?几乎就没有一仗是明军以压倒xìng优势进行的,没有一仗是施大勇在战前就能安若泰山等着大捷的。
那仗仗都是拿命弄险打的!那仗仗都是拿部下们的血肉堆起来的!
要不是命大,施大勇早就死了数回了,那锦州城头的红夷大炮至今想来都叫人后怕得很。要是那炮再打得偏些,被削去的恐怕就不是半边脸这么简单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极度缺医少药,医疗设施极度弱后的时代,被炮子削去半边脸的施大勇都能活下来,不能不说得奇迹。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送他来这个时代的附带主角光环。
一次次整兵上战场,打残回来再重编,再打残再编,到现在为止,原松山军的老卒已经消耗怠尽,军中的主力核心已经从原先的松山老兵向昌平兵过渡。要是这昌平兵再消耗怠尽,那些施大勇看不上眼的叛军怕是就要成为锦州军的中坚力量了。
这不能不说是施大勇的悲哀,更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的悲哀,因为实在是打不过!打不过啊!.......
打不过不要紧,只要能打就行!只要能把这仗打下去,只要还有机会,就绝不放弃!
不到输得jīng光那刻,赌徒是永远不会离开赌桌的!
有赌未必输!
亲身经历的几场恶战没有让施大勇胆怯,从而改变为大明死战到底的心志,他的想法从来没有变过,至始至终都是那么坚定——为了大明、为了庄烈帝战至最后一刻,直到自己再也呼吸不到大明的空气为止。
为了能打下去,施大勇需要兵,需要那些能手持武器随他为了这个国家卖命的兵。
因此这个时候谁要是能借给施大勇兵,那对施大勇和锦州军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
赌徒出身的施大勇从来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是谁肯借他兵,条件是一百兵磕一个头,那他情愿向对方磕上几千几万个头,把头磕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大不了在得到兵后反过脸来咬你一口而已。
兵,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唯一工具;兵,挽救华夏不致陆沉的唯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