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国的都城是汴梁,官方给的名号是“东京”,而大辽国的也有一个东京,它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辽阳府。
当然了,辽国的都城并不是东京辽阳府,而是在辽阳府西北地区的临潢府,名为上京,这里是契丹人的发源地,所以就算契丹人占领的广大的土地,他们仍旧是以西拉木伦河周边为自己的都城,不曾迁往更加繁华的南方。
除了上京和东京,大辽国还有中京大定府和南京析津府,分别管辖自己国度的四大区域。
其实大辽国现在的国号也不叫“辽”,而是被改名成了“契丹”,正确应该称呼为契丹国才对,但是它们总是在“契丹”和“辽”之间变来变去,外面的人就干脆以自己觉得顺口的“大辽国”来称呼。
事实上,越来越汉化的契丹族人本身,也倾向于重新改名回“辽”,而不是这有荒蛮意味的“契丹”。
好。
国号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好追究的,反正我们也不打算和大辽人多接触,只是将这港口的雄城辽阳府的生意经营好就行。
辽阳府的府城在渤海的辽阳港口以北二十里地,西拉木伦河等几条河流汇集起来注入辽河,古人在这辽河畔就修建了辽阳城,而辽河一直往南流,最终汇入了渤海。
人们抵达港口后,通常都会顺着辽河往北方行进,最终抵达辽阳城旁边的诺大港口,在这里卸货装货。(.)做买卖生意。
如今虽然已经是九月的中旬,天气已经渐渐的转凉,但是我们抵达辽河,前往辽阳府的时候。仍旧看到了不少的船队,规模比起东瀛堺町是不如的,但比起高丽的釜山来。却又繁华了不少。
至于为什么他们的港口不是建在渤海入海口,而是选择二十里外的辽阳府,原因大概是渤海口周围经常闹水患,周围十里地都是沼泽和淤泥居多,不大适合商队长期停靠和运输。
早就听人说过,辽国人非常的野蛮和粗鲁,所以来到辽阳府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忐忑的,没想到在港口等待入港时,几条小船热情的行驶了过来,一个穿着短袖衫的jīng壮大辽国小吏,拿着本子和笔。笑容满面的就开始了询问和登记。
和小吏聊了几句,发现辽阳府的规矩和堺町的差不多,都是愿意给多点钱,就停靠的位置好一些,不愿意多给钱也没有关系,位置差一点,却也绝对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他们的价格可比东瀛的便宜得多,我们二十艘船舰选择了好一点的停泊位置,居然**才收每天,就知道它是卖什么的了。
首先,据说“大羊脸”卖着全辽阳府最好吃的白水羊头肉,什么料都不加,就用清水煮羊头,单凭着一些技术和技巧上的处理,就能将膻腥的羊头肉煮得清香扑鼻,再加以撒上一些特制的椒盐,鲜嫩的羊脸肉和羊头肉,吃起来是特别的有味儿。
然后它卖的烧烤羊排,那是正宗的黑山白水之间的名菜,选用上等的肥羊肋骨排,切成两斤一块的带肋排的肉,放上南洋小岛的香料腌制一晚上,第二天就拿出来木材烧烤两个时辰后,切割装盘……这样做出来的美味烧烤羊排,据说是连辽阳府的那些贵族们,隔三差五的就得让“大羊脸”的师傅们去他们家里做上一顿。
当然了,“大羊脸”也不仅仅是卖高档的羊肉菜肴,比如说什么羊下蒸羊肉啊、水汤锅啊,羊肉汤锅啊,因为在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绵羊,所以这些也便宜,满满的一锅也就二三十文钱,顺便还配上七八个野菜饼子,五个大汉也能吃饱。
我本来还在琢磨着,怎么一家饭馆又做高档菜肴,又做低档菜肴,结果到了“大羊脸”的地儿一瞧,霍,好家伙,他们家的店铺至少占据了两三亩的地盘,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两个大棚子接待的是粗犷的船工、劳作者等等,另外一座三层小楼距离远一些,处在一片片的花草之中。
虽然刚刚到了饭点儿,“大羊脸”的客人也坐了大棚子里三分之一的座位,鼎沸的人声和到处飘散的羊肉味道,将一片繁华盛世的味道衬托得非常浓。(未完待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