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这年入伏以后,天瞪起了眼。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俗语:一伏三场雨,薄地长起麻。三伏没雨事堪忧,即是有苗也绝收。看着半人深的玉米叶子耷拉了下来,却一点雨不下。银河里的水也小了不少。以前行船的地方,现在人卷起裤脚就可以淌过河去。银溪的水已被上游的人浇地给闸干了。水渠里都干得裂开了口子。凤泉的水还汩汩地流着,但凤泉村的人把它看得死死的,银河湾人一点也沾不上。
屈活和魏壮从各队抽调劳力,用石头和沙袋把银河水拦住,把水引入渠中。一队一队抓了号,挨着浇。地还没浇完。一天夜里下游的人上来把拦河的沙袋全扒掉了,渠里便没有水了。屈活、魏壮又抽人拦住,并派人rì夜看守。可是上游的人又从上面把银河水拦住了。屈活、魏壮又组织人去偷扒上游的拦河坝。上游的人也派人看得死死的。有一次,趁夜sè上去偷水的小伙子们几乎和人家打了起来。不管怎么作难,地总算浇了一遍。因天太热,水分蒸发快,没几天地又快干了。
屈活和魏壮到地里查看庄稼,看着叶子又开始耷拉的玉米说:“光这样不行,咱们要想旱涝保收,看来得打机井了。”
魏壮也说:“多少年了,一旦天旱,世世代代便为争水打架。年年旱时喊打井,可一眼机井也没打成。今年再不打,我看不行了。”
这时从后面赶来的魏新说:“我去公社开会,会上上级号召打机井,哪个地方打机井上级在经济上还要拨款。”
屈活、魏壮一听连声说:“这太好了,上级真是想到咱们心里去了。”
魏壮和屈活晚上便召开了支部会,会上决定每一个队打两眼机井。
第二天,银河湾大队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会议研究打机井的事。
农民就是这样:一件事大家都认为是好事,都说应该干。一旦真干起来,牵涉到了自己的利益,便又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摆出种种问题摆闸石。若对领导有意见,就是再正确,再好的事,也要提些反面意见,制造些难题。银河湾在打机井这件事上也是这样。
开会的人到齐了,大队长屈活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分析干旱的形势。魏壮宣布大队党支部的决定:每个生产队必须在最高的地块上打两眼机井,尽量能多浇一些地。然后叫生产队长们表态。
队长们都权衡着自己队的利害得失。谈别的兴高采烈,一牵涉到在自己地里打井,也能浇别队的地便哑了口。扯了半夜也没说成什么。
魏夫说:“这是大事,往哪儿打,得经社员大会通过,省得我们遭埋怨。”
魏地等几个队长马上响应。
屈活和魏壮商量了一下,觉得一次会议也决定不下来。魏壮只好说:“今天就说到这,散会后,各队组织社员讨论。”
魏力的生产队开会讨论时,分成了两派。以屈龙为首的年轻人从长远利益考虑,认为只有打了机井,才能不靠天吃饭。几个老年人处于对土地的珍惜,认为打机井要占地。占自己队地,外队也用水,吃了亏。还不知有些队打不打。他们不打我们就吃大亏了。先看看,外队打,咱也打。外队不打,咱也不打。
魏力支持屈龙。为了说服老年人,魏壮也参加了魏力生产队的社员大会。魏壮回顾了多年来为争水浇地各村各队相互打架,有时甚至打伤人的的往事和教训,又告诉大家打机井上级还会拨款的政策,终于说服了老年人。魏力队的社员大会决定在川下全村地势最高的八家坟地那块地打机井,可以浇全村的地。为尊重老年人的意见,打机井打在北边的一个角角里。
魏夫的生产队不同意打。他们的理由是:银河、银溪不能老没水,干旱是一时的,打机井浪费人力钱财和土地,划不来。其实他们是故意给魏壮唱反调。因为他们和魏壮不一派。
魏地是个老滑头,他尽管和魏壮观点不一致,但知道自己在男女关系上不清白,便也不和魏壮硬顶。他的意见是:魏力生产队的大队干部多,只要他们带了头,他们队就跟着上。
其它生产队都看这三个生产队。
银河湾大队的第二次生产队长会议决定各生产队要按大队的要求打机井。
魏力说干就干。大队会议的第二天便和屈龙把挑选出来的几个打机井社员带到八家坟那块地。大家把打机井的地点定在那块地北边的那个角里。屈龙用铁锨画了个圆圈,几个人把圈附近的玉米苗拔掉,把场子清理了一下。魏力便在圈里挖了第一锨土。机井就这样开始打了。地面下一丈多深全是泥土,很好挖。只一天井桶就挖成了。下面全是沙石。他们在井上架了轳轳,一筐一筐把泥土砂石拉上来。不久出水了,砂石便也开始塌陷。为了防止意外,魏力派人到银河边砍了些柳条编成了一人高的圈顺井桶放了下去,打一截,往下放一截,把砂石挤在井帮两边。银河湾半山半川,川下的地在银河、银溪的夹角处,因此地下水也便丰富,打一丈多就见了水。泉眼越来越多,水越来越大。魏力叫人先把磨坊的柴油机拉来用水泵抽,直到打出胳膊粗的水眼才停止。他们又用青砖砌了井帮。在上面盖了机井房,不到半月就打好了一眼用柴油机带六寸水泵抽不干的机井。
第一眼机井顺利完工。当哗哗的清水从机井里抽出来顺着水渠流入干旱的田地时,极大的鼓舞了银河湾人打机井的热情。上水的那天,机井旁看热闹的人象赶会一样,人山人海。在鞭炮的响声中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前去品尝那甘甜的井水,小孩子和老人蹲在渠边洗手洗脸,欢声笑语充满田间。
魏地见魏力队的机井打成了,便也在自家队的地里打了两眼机井。
魏夫队还是迟迟不愿打,最后选了自己队浇地最多、最方便的地方打了一眼机井,虽没按大队指定的地点打,也总算打了。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银河湾大队接连打成了十几眼机井,川下的田地全都能被机井覆盖浇灌。银河湾大队基本实现了不靠天吃饭,旱涝保丰收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