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幻化成人去人间
作者:净智居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39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白四咧嘴一笑,从胃中缓缓吐出几锭银子衔在口中,说,“艾玛,这是银子,在人间不可或缺的,你拿着,我也不知这些银子你能用多久,省着点用。无弹出广告小说 嫒詪鲭雠晓”

“嗯,亮哥哥,谢谢你。”边说艾玛边抬手从白四的口中取出那‘黄村’,艾玛嘻嘻一笑,瞪着叽里咕噜乱转的大眼睛向村内不住地张望,她想起以前龟爷爷给她讲故事时,提到人类都住在村子、小镇之中,料想这个黄村就是其中之一吧。带着兴奋、好奇的心情,艾玛抬脚缓缓走近了黄村。

村子的两排坐落着用青色的竹子制成的屋舍,屋顶几乎均成三角形,料想这里经常下雨。家家户户的屋外都有一个用篱笆围成的小院,院中有鸡、鸭、鹅等家禽,它们时不时地发出‘咕咕,咯咯,额额’的叫声,看的艾玛一脸兴奋和赞叹。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可爱东西,艾玛猜想这是人间的动物,就像大海中的鱼儿一样。

艾玛走到一处篱笆前睨着里面白花花的一群动物,欣然地笑了笑,这些动物不大、不高,身上满是雪白的毛,两条细腿、脚板还有一张长扁嘴、高鼻子均成金黄色,一对眼睛又小、又黑,脖子又细又长,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地,口中‘额额’地叫着,好奇怪的动物!艾玛禁不住看痴了,殊不知正有人朝她走来。

一个个子不高、身材

臃肿、穿着绣有补丁的灰布麻衣、看样子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朝艾玛走来。

“姑娘,姑娘!”

听到突兀的女声,艾玛赶忙回神,转身就看到一个中年女人站在她的面前,艾玛禁不住问道,“大嫂,您在叫我?”

中年女人温和地笑了笑,答道,“是啊,姑娘,你刚才看什么呢?”

“哦,我在看这个东西。”艾玛用左手食指指着篱笆内的白色动物,说道。

中年女人顺着艾玛的手指撇到篱笆内的鹅,淡淡一笑,说,“原来姑娘在看鹅!”

艾玛眸子一亮,问道,“鹅?大嫂,您说这个动物是鹅?”

额,对于艾玛的问话,中年女人微惊,心想:看这个姑娘的模样,好像不识鹅,哪有人不识鹅的!

“姑娘,听你的意思,你不认识这是鹅?”中年女人没有回话,反问一句。

额,艾玛不好意思地抬起小手挠挠头,嘻嘻一笑,答道,“是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鹅呢。”“哦,对了,还有两个那两个动物,是什么啊?”艾玛又用左手食指指着不远处的鸡鸭,问道。

“和鹅长得很像的是鸭,长得不像的是鸡。”中年女人答道。

“哦,鸡鸭鹅,呵呵,好可爱的动物!”艾玛了然地点点头,嬉笑道。

见艾玛言谈举止甚是怪异,中年女人禁不住问道,“姑娘,你来自哪里?怎会出现在我们的村子?”

额,来自哪里?总不能实话实说吧!艾玛的眼睛微微闪烁,迟疑了一下,答道,“我家也在海边,此次离家寻人,路过此地,特来问路。”

中年女人点点头,再次问道,“姑娘,你要去哪儿?寻什么人哪?”

“大嫂,我正要向您打听呢!您听过乾慈山上住着一位乾慈真人吗?我要去乾慈山,寻找乾慈真人。”

中年女人狐疑地皱皱眉,说,“乾慈山?乾慈真人?这,我倒是闻所未闻。”

额,艾玛的眸中禁不住闪过一丝失望,颓然地垂下眸子。

中年女人顿了顿,继续道,“不过,我们村子里倒是有一个人应该知道。”

艾玛眸子一亮,抬眸看向中年女人,急声道,“大嫂,这个人是谁?”

“他叫阿苍,是我们村上有名的算命先生,对于村外的事他知道的多一些。”

“大嫂,您带我去见见那位阿苍先生,好不好?”

睨着艾玛急切、期待的目光,中年女人温和地笑了笑,点头应道,“好啊,正好,今天阿苍没出村摆摊,我带姑娘去见他。”

艾玛欣然地笑了笑,说,“那就有劳大嫂了。”

“姑娘,随我来吧。”

“嗯。”于是,艾玛跟随中年女人向村子的另一头走去,途中两人禁不住攀谈起来。

“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艾玛。”

“艾玛?这名字倒是特别!是姑娘的爹给取的吗?”

“额,是,大嫂,您怎么称呼?”

“村里的人都叫我阿惠嫂,姑娘也这么唤我便是。”

“阿惠嫂,您在这个村子住了很久了吧?”

阿惠嫂笑了笑,答道,“是啊,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在这个村子住着,还从未去过村外看看呢!”

“那您有孩子吗?”艾玛再次问道。

“有,我有一儿一女,都在镇上做工,逢年过节才会回来,我相公也在镇上做工,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做工?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艾玛姑娘不知道做工?”阿惠嫂问道。

艾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离开家,什么都没见过,孤陋寡闻,让您见笑了。”

阿惠嫂笑了笑,说,“难怪!料想姑娘的家境富足,应该是第一次来到我们这儿的山村僻

野吧!”

“是啊,确是第一次来,这个村子很幽静,房舍很独特。”

“我们村子盛产竹子,所以房屋都是用竹子制成的。”

“竹子?”艾玛讶异地问。

撇到艾玛狐疑的眸子,料想艾玛不曾见过竹子,阿惠嫂笑了笑,说道,“我们村子每家每户都在后山种了竹子,等到竹子长到壮年,我们便看下竹子制成各种竹椅,然后拿到镇上叫卖,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