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几天功夫,唐少寒已将经文的第一段背诵下来。 他刚开始不太了解经意,只是靠着死记硬背,将这些深奥难懂的字句一句一句地背下来。
等背得差不多了,合上书开始在脑中回思经文内容。过了很久。终于惭惭明白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
若是佛祖灵山拈花时,见到唐少寒这会心一笑,说不定也会给他来个“吾有正眼法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了。
世尊在灵山会上,接过大梵天王献来的金色婆罗花,拈花示众,当时众菩萨比丘皆默然,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然后佛祖便说出了这一段话。
这在中国禅宗开山传派的原始说之一,是禅宗以心会意的一种根本门法,即以心传心的方法。心心相印一词即源于此。
许多人都在研究如来拈花,迦叶尊者究竟明白了什么?如来为何要教外别传。
这是一段佛教公案,几乎中国学佛的人,人人都知道。但现代后人有谁能知道佛祖想表达什么,迦叶又领会了什么呢?不明白当时的因缘。就算是想破头,也是难以明白的。
唐少寒明白的是经文第一章的内容,离那摩诃迦叶的有所悟还差的极远了。他在心里将这段经文默诵了无数遍。一边背诵,一边将经文之意在心中翻译过来。
经文开头第一段写道:“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如是我闻’四字是说经文由佛祖的弟子阿难当时记录,后来整理的。所以阿难在经文的开头往往要写下‘如是我闻’的句字。意思是说当时我是这么听闻的,就原句记下来了。以表明他没有给经文做任何的自己的理解和改动。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说法的地方和参加此会的都有哪些人,有十万人参加了这个大会,而这十万人都是摩诃萨大士,其中还有十二个最为高贤的菩萨做为代表。
也就是这些个菩萨们才有发问的资格。所以他们是坐在上首的。
唐少寒看到这里时心头不觉暗道:“好家伙,十万人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多大地方才能容得下。”
心里对这经文的真实性就有些怀疑了。要知道十万人同时坐在一起是何等大的地方。佛祖要在十万人面前说法,不弄个扩音器之类的东西,只是轻轻松松地一说,所有人都能听到了。这完全就不现实嘛。
这一段的内容十分深奥,若是细细说来,光研究这十二个菩萨名字的顺序和他们的名字,及这些个菩萨问的问题与他们的名字的关系,就够一个研究生写出几百篇论文了。
唐少寒哪里懂这些,他自然地将这些菩萨名一带而过。只是照本宣背。
经文的第二段,文姝菩萨从坐位上起来了。向佛祖提出了问题:“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叫圆觉,这个圆觉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等等之类,所有的菩萨们就是依照这个清净真如而断开了无明,修成了佛道的。接着佛祖又解释了无明的意思。
唐少寒领会了这个无明的意思后,对和唐家密功突然有了更多的领悟。
佛祖在第三段又将第一段的清净真如,也就是圆觉这两个字的意思细细地解释了一番。总体的意思就是这个本起因地,就是发愿修佛的人,明白了所有的都是空的,而这个空不是故意装做是空,而是本来就是空。
于是就自然地随着这个感觉走。而为什么会自然地跟着这个感觉走,是因为这种感觉是虚空的,是不动的,无起无灭的,没有知见的,如此这样界定了本性之后,就圆满了。所以叫做因地、法行。
等于是告诉大家,所有发原修成佛道的人,起始的心态和走过的路是怎么样的。而这条路是所所有修成佛道的人都必须走的路。是一个普遍的唯一真理。
也就是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返正地球是圆的,不管你从哪里走,你都能走到终点罗马。但是你必须走,而且目标是罗马。
如此这样的修行,就可以成佛。
这一段可以说是的总持。是佛祖给所有人讲了一个最为简便的修成佛的方法。
唐少寒所学有限,虽然明白了这一段经文表达的大意。但他仍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想不明白。
就好像明知道眼前有条河,过了河就可以成佛,这条河怎么过也有人告诉你要造条船或者架座桥过去。
但是真要去做时,手头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木料,更没有造船架桥的技术,所以一切都是白搭,不切实际。
唐少寒又耐着性子看了半天,不觉头晕脑胀起来。便起身伸个懒腰。算算时日,他已在洞中呆了有五天功夫了。而储备的食物越来越少。
他本来定下的十天不出去的决心有些动摇。扒在山洞的缝隙向外偷偷瞧了半晌,外面海滩上只有数只长腿海鸟在悠闲地啄食。天空中有几只海鸥在滑行着。蓝天白云,碧涛声传来,一切都平静的再不能平静了。
唐少寒的心思活起来,加上他这几天的休息,感觉自己的内伤已渐渐好了。终于忍不住将小心收好的双股鱼杈取了出来。
看看鱼杈上两根铁刺都生出了锈黄。他再也忍不住了,推开堵洞的大石。向外面海滩走去。
一跳进了海中,唐少寒觉得全身的汗毛都舒坦极了。他毕竟年少贪玩,下入海中便在海里先畅游了几个来回。才开始提杈捕鱼。
这几日未捕鱼,忽发现自己捕鱼的技术又有新的突破,捕起鱼来又有了新的体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到黄昏时,唐少寒足捕到了四条大鱼,七八条小鱼,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