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确实如汪浩哲猜测的那样,潘家大伯娘和二伯娘没有就此消停,过年也不让人清静,从大年初一那天起,不论大人或孩子,每天总要到小荒坡走一遭,看看大牛一家做什么,吃什么,堂哥们来了没什么耐烦心,转一圈就走,伯娘来了就没完没了,唠叨家长里短,坐上半天才肯走,堂嫂们带着孩子来更烦人,小孩闹大人叫,吵个不休,更讨嫌的是小孩子们竟然一致喜欢上大牛家宽敞的大院子,来了就不肯回家……大妞姐妹终归是女孩子气量小些,又不是喜欢的人,每天一见娘儿几个进院门就气鼓鼓给脸色看,潘二娘倒是沉淀下来,懒得理会他们,关院门那不合实际,大过年的,再说还有村上别人家来玩呢,只跟他们打声招呼完事,与普通的村邻一视同仁,有空就大伙坐坐,没空就恕不奉陪,自个玩。
过完年初三潘富年父子开始拓建院子,过来找大妞二妞结络子做针线活的春花、秋菱、金花姐妹看见,就回去跟爹娘说了,知道大牛要准备娶亲了,大伯二伯倒也痛快,第二天俩老哥背了柴刀过来帮忙,潘富年再三阻拦,说这一点活儿,刚好够爷几个年节间消遣,不好意思劳动大哥二哥,潘大伯说:“消遣到几时?过了年就闹春耕,多搭把手做快些完事好准备料理农事,小子们陪媳妇回娘家走亲,没空来,咱们哥弟三个做着吧!”
潘富年没撤了,潘二娘暗地里恨得要命:那几个小妮子纯粹就是来盯梢的,这个家还能藏得住点什么事?每天看着四蛟带了三妞和妞妞跑进村寻小伙伴玩,小乔却要守着屋里不敢离开半步,怕那几个厚脸皮的进屋惊着汪浩哲,金花和秋菱就是两个不安份的,不时探头探脑想进阿浩房间,大妞二妞拿话敲打也不知收敛,反而跑进大牛兄弟屋里去,七嘴八舌引二虎说话,潘二娘心里堵得慌,直想把这些没脸没皮的扔出去,书迷们还喜欢看:。
大牛婚期在,居然是和室修建方式和所用材料的补充说明,精细而老到,小乔呆了一下,思及汪浩哲从小应该是博览群书,涉猎多种领域,他不可能见过日本民居,但各民族建筑有相通之处,某些认知来自他脑子里蕴藏不露的智慧,忍不住问道:
“哥,你脑子没坏吧?你又记不起以前的事,却怎么能懂这些?”
汪浩哲很平静:“总有一天我能想起以前的事!我们是兄弟,性情、喜好或不同,但所受教养应相差不大,你小小年纪诗词文章张口能背,画得出这么好的草图,我知道那些有什么可奇怪的?终究是学过的东西,一看就懂!”
潘家三个老爷们领着大牛、三豹在后院忙活了几天,潘大伯家的四个儿子又加入进来,潘大山、潘大满、潘大梁和潘四儿,前面三个倒是实心干活,后面这潘四儿比大牛年长一岁,许是从小被惯养,沾了镇上小伙吊儿郎当的习气,干活拈轻怕重,油嘴滑舌专找大牛说城里的事,问他什么时候回六福楼开工,可要记着替他留意着,早日带上他去……大牛本就不欢迎他们来,被他多嘴多舌惹得心烦意躁,半句不想搭理,最后还是潘大伯喝止了潘四。
二伯娘知道潘大伯家四个儿子上阵了,又听得潘二伯回家说及大牛小表弟都有银子起那样的木楼住,赶紧把自家儿子潘金山赶出门,让他也到大牛家来帮忙,潘金山和潘四同岁,体弱多病,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算是认得几颗字,终究不是读书的料,回家做点农活也是三天晒网一天打鱼,从小到大被大伯娘取笑,在四个堂哥面前总是低着头。
当看到小乔画的那张草图时,潘金山眼睛发亮了,也像潘四那样成天追着大牛,不过他问的是小表弟以前在家可是读过书?作的画真是太好了!想和小表弟多亲近些要怎么做?那小孩喜欢什么啊?
大牛烦不胜烦,只应他一句:“我比他年长那么多,谁知道他喜欢什么?你问四蛟去!”
潘四取笑潘金山:“搬块木头都歇三晌,你也就只好跟那些小屁孩玩儿去!”
潘二伯心疼儿子,不时叫了潘金山到身边,教他认看木楼的榫卯结构,待得大牛需要进城买些物件,便干脆叫大牛带上堂哥搭个伴,潘四也追着要去,大牛实事求是说再多个人牛车就慢了,潘大伯才出声把小儿子喝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