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生意经
作者:艳娇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3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郁小闲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这次货物的本钱就花了二百两,还送了礼,得一倍多的利息也是正常的利润。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这次锦娘卖货的价格都是人情价,这样对将来的生意很有好处,算她聪明悟性高。

洗浴完毕,锦娘又带着招娣替郁小闲把头发绞干,梳理了妆容,然后锦娘把,得空就烧香,念经。

晚上郁小闲把从芜湖带来的两匣子饼干教给了锦娘,让她看着请人尝几块,将来这些小点心就在宣城和芜湖两处做好了送过来卖,也省了好些人记挂着这种手艺。这种来自现代的本事,流传的越少越好,郁小闲不想像破坏生态平衡一样,把历史的轨迹改变。

这晚郁小闲总算睡了一夜好觉,次日一早她就精神抖擞去了新建的市场,看见做出了的样子和心目中的构想差不多,也就安心了。这个市场就类似现代集贸市场,配套社区服务,郁小闲看后,又想到应该在这个区域再建一个药铺,请个坐堂医生,甚至是办一个小医馆,这样的小市场才能真正满足她这个现代人的需要。

梅管家把所有收拾好的海货和包装了的海参和人参,鹿茸等物品都放在了租下的院子里。郁小闲仔细看过了货,然后仔细定了价钱,让梅管家把从宣城找来的小刘账房叫来,让他用红纸把价钱写好,挂出牌子。今晚她就要亲自去布置卖场的摊位,除了这些还要拿出些布料,成品衣服,还有香囊什么拿出来卖,这才算热闹。郁小闲脑筋转了转,要是能再弄些点心出来,还有酒水,果汁,就能弄出一个特别的欢迎招待会,这个试营业才算真正出彩了。

想到这些,郁小闲立刻吩咐梅管家在宣城找来的那些雇工中挑选一些年轻机灵的人在摊位前照应,客人选好的东西之后就带到小刘账房那边结算,这时候何远也能在一边帮忙照应。王顺子和梅管家带着人照应全场,郁小闲作为当家的太太还是在那卖高档货的屋子里隔着帘子看着,必要的时候才出来接待些,诸如举人太太之类的人。梅管家已经向和黄家相熟的有钱人家知会过来,也不知道初六早上能来多少人。郁小闲猜想要先来一波探路的人,买了实在的东西,这个市场才能真正热身。

很久都没见到秋冰月了,这孩子性情真好,陪着梅张氏和秋爷爷守在山里,照看一切。郁小闲打算去拿酒水和果汁,就回了山里一趟。在海棠树下挖出了两缸子酒,还好酒都成型了。树樱子酒就是初酿的时候可口,郁小闲就把整缸子都分成小坛子装了,带去开酒会。点心是来不及做饼干,蛋糕之类的东西了,郁小闲就让梅管家在附近买了些老店出品的上等货,廊桥镇的梅干菜烧饼就是本地人都喜欢的美食。到时候,再买些馄饨皮,用自家拌好的海鲜肉馅包了,蒸出来,端给客人吃,保准让客人吃出心意。果汁要兑水,兑糖,但求味道好。山里自产的花生也正好收获了,用沙炒了,又是待客的好东西。

郁小闲来回奔波劳累了整整一天,回到租住的屋子里,累得几乎站不稳,跟着身边的桃红急忙扶住了她。郁小闲收了桃红做零时的丫头,她跟着郁小闲跑了一天多,方才知道这当家太太的辛苦,难怪太太如今会消瘦到如此地步。

初五晚上,天就变脸了,到了早上就一直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天一下子就比昨天凉快多了,锦娘赶早让人送来一套全新的秋衣,郁小闲穿着大了些,不过很暖和。这场雨是郁小闲盼来的,没有这场雨,就没办法检验这个市场的适用性。

天刚亮的时候,郁小闲就到了市场,秋冰月带着人做果汁,郁小闲亲自指导了做馄饨馅子,树樱子酒的香甜味让很多在场的人都觉得很诱惑。一切收拾地差不多了,一群娘们就坐着各自家的骡子车来了,为首的就是陈家少奶奶两妯娌,后面的郁小闲都不认识。锦娘还是挺能干的,她暗示那些宅门里的太太少奶奶,郁家商队送来不少好东西,要是太晚去挑,就会像脂粉,新式料子一样,今年都赶不上趟买。

陈家少奶奶来了,郁小闲少不得要亲自去接待,富太太团吃着免费的糕点,果汁,还有人大胆地尝了尝树樱子酒,就觉得很新鲜。郁小闲索性告诉她们,这是仿海外铺子的做派,让她们边吃喝边看货物,累了,摊子边上放了椅子,就歇歇。外面的雨再大,在这里都不用担心会湿了鞋袜。

吃货们吃得开心,看见分拣的这样整齐的货物,都有了购买欲,不少人临时打发身边的人去取银票。这批人离开时,郁小闲的货就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眼看快要吃中饭了,又来了一批人,这回就有男客人了,是梅管家邀约的纸坊老板之类的人。梅管家接待了这一批人,整个市场的货物就被几乎扫空了,剩下的不过是布匹和一些小玩意,郁小闲命人收了,立刻算账,这些货物足足回收了一千九百多两银子,本钱大约是九百两,依旧是一倍的利润。郁小闲还压着一些人参,海参,上等的药材,海货没有放出来,留着过年送礼的时候再用。从此之后,资金也不再是困扰她的难题了。(未完待续)